62.可憐的農民

本章節 1108 字
更新於: 2022-07-04
62.可憐的農民
「你們走後,縣裡派人把盧主任找去,說地區給俺們泥山鄉留下2000畝地,交了承包費就能種。」
「有這種事情?說明政府方面還是在積極解決矛盾啊!」一元對這個消息很滿意。
另一個村民補充道:「盧主任聽后就不幹了,說『這塊地自古是俺村的,你們搶走就不對,憑啥還讓俺們交承包費?』縣裡的人聽后裂嘴一笑『不交就不交吧!先種上冬麥,別的事往後再辦』。俺村為地死了人,三個村合計後分給土窩900畝。」
聽到此,一元悲喜交加,心中暗自感嘆:「這是血的代價,生命的代價。」
經過此事的老盧,原本歪斜的脖子似乎直了許多:「你問的事是真的,王縣長找俺去,說村裡的地少了,他給想個土路,引到俺縣西邊山裡的金礦幹活兒。可是,礦上的工人瞧不起俺們,不是折騰著這也不讓干那也不讓干,就是連打帶罵。俺們被打急了,抱成團跟他們干。前幾天,兩家打仗他們怕吃虧,就點著了炸藥庫,炸傷五個人。其中有三個怕是沒指望了。」
聽到這些話,記者首先想到:「可憐的農民。」繼而又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司法機關是否介入?現在進展到什麼程度?傷者是否得到妥善的安置?」
儘管這些話問得很規範,語言表達也很準確,村民茫然地面面相覷。
不過,老盧畢竟機靈些,聽到「司法」、「進展」、「傷者」等幾個關鍵詞,也就猜出大概意思。「傷著的人躺在醫院。錢誰掏沒個說法。公安局是金礦辦的,他能向著俺們?這事都撂著呢!」
「這的確又是一條好的線索。」一元原本還想追問:憑什麼說公安局是金礦辦的?表面上看,撂下的事情怎麼能說公安機關未做任何處理?但這些話對老農民講沒有太大的意義。他認為:還是把線索報上去聽聽領導的意見。
經再三推辭,老盧等人終於未能請動記者出去吃飯。
千恩萬謝之後,農民依依不捨地離去。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一元心中漸漸涼下來的激情之火又被重新燃起,他走進原來是關副總編的辦公室。
由於老關還差兩個月就到正式退休的日子,在向報社領導打了招呼后已不再來上班。
以前所分管的版面和部門,目前暫時由齊煥禮負責,儘管還未被正式任命為副總編輯,但大局基本已定。這樣,一元請示起來倒是更加方便了。
出身於省城近郊菜農家庭的齊主編聽到這條線索,連聲說道:「好題材,好線索.改革開放后,不少農民從耕種了千百年來土地中走出,必然會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有些矛盾的爆發,暴露出以前不曾想到的社會問題。你去吧!還是要多聽多看,多問多想,其中涉及各方面的專業知識,帶回來去請教有關專家。」在出差申請表上籤完字后,他又想起來一件事:「這裡面可能很複雜,要不要提前與紫虛地區公安處打個招呼,保證你的安全?」
「不用,我又不是去打架。依照你的指示,以客觀的態度,公正地調查每個環節。不至於有什麼危險。」
於是第三次奔赴屋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