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龍類是一類兇殘好鬥的掠食者,牠們的頭骨很多都保留與同類搏鬥的傷痕,在最近一項新研究顯示與同類搏鬥可能是暴龍類成長過程中重要的組成。
研究人員對36具保存基本完好的暴龍類頭骨化石與其他160多件化石標本進行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很多標本保存的病變位置與方向基本相同,因此這些傷痕可能是攻擊者多次以相同的姿勢與方向攻擊造成的,而非偶然留下的。大部分傷痕都有癒合跡象,因此這些攻擊大多不致命。另外研究人員發現年幼個體的頭骨很少留下傷痕,要到成體體型的50%之後才開始出現這些傷痕,而達到成年體型的標本有60%的個體帶有傷痕,通過對比研究人員發現搏鬥的的體型相仿。
研究人員認為搏鬥行為可能與暴龍類達到性成熟有關,而這可能是為了爭奪領地、食物、配偶、地位等。由於現代動物的種內搏鬥多發生在雄性上,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暴龍類面部的傷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協助判斷這些恐龍的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