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秋大宅」.1982-5

本章節 1444 字
更新於: 2022-03-17
當時依照臺灣政府的制度,週五的公立小學分為兩個階段的放學時間。一年級至四年級放學時間為中午12點整,而五、六年級則要進行全天課程,放學時間為下午4點整。靜琪則因要搭乘學校的接駁車,所以抵達紹興南街的時間略晚。六人再度集合起來的時間,約是下午6點前。根據相關人的證詞,那時天空還很明亮,所以超常局推算應該是5點30分至6點10分這段時間。六人先彼此分享了關於學校最近的狀況,以及即將到來的七月份暑假生活。當時的紹興南街上,還有兩處空地,其中一塊因為無人管理,被當地住戶當作小型農田使用。另一塊則用鐵板圍起,但是年久失修且亦無人看管。六個孩子會從空地旁的建築間隙穿過、走過防火巷,並掀起其中一塊未固定妥當的鐵板進入。他們會在鐵板出入口外放置廢棄箱子,表面上看不出來,並且把空地當作「秘密基地」。

目前,該地點歷經重劃,已經和1982年時樣貌不同。您目前看到的立體投影,是根據相關人員的供詞以及政府資訊,進行模擬而製作出來的。空地裡基本上堆放著一些尚未清除的大型木箱,上面覆蓋著工程用的帆布。同時也有一些其他雜物,六個孩子會在當地玩耍,並且也曾經在該區域養流浪貓以及種花草。

六人在「秘密基地」中遊玩一陣子後,很快地就覺得無聊。此時四周已經變得稍暗,天空開始染上了橘色與紫色的漸層。據稱,黃芯嫚於此時提出了「要不要玩錢仙呢?」這樣的意見。當時,錢仙、碟仙這些簡單的降靈儀式,作為一種流行次文化,很受就學時期的青少年歡迎。原本錢仙與碟仙,需要有固定的儀式步驟才能執行。其中之一,就是事前準備的、寫有答案的紙張或板子。與西方的通靈板不同,中文無法靠字母拼出有意義的詞彙,所以需要事先將可能的答案寫於紙上。但是當天已臨近晚餐時間,六位孩子知道此時返家,就必須等吃完飯才能出門。所以芯嫚便提議採用簡易版本的規則,也就是詢問跟他們六人有關係的問題。如此一來,只要錢幣往某人移動,他們就能知道答案。這是在無法有詳細準備的情況下,青少年會採取的簡化版本。但是本館還是要提醒您,請勿在沒有適當準備的情況下,輕易嘗試相關的降靈儀式。這亦是超常局的守則之一:人類不該在沒有適當準備的情況下,擅自接觸未知的超自然存在。

但是歷經連日下雨的空地,仍然有點濕軟、不夠平坦。空地中的四周,也沒有其他足夠六人使用的物品了。就在他們正煩惱的時候,作為團體領導的張允豪提出一個建議:我們到「鬼屋」去玩吧。這座孩子們口中所謂的「鬼屋」,便是閒置許久的沐邱宅邸。從六人有記憶以來,沐秋就靜靜地蜷伏在紹興南街的巷道底端,像一隻靜待獵物上門的怪物。同時沐秋也是在夜間、四周亮起燈火時,唯一沒有任何光芒的黑暗之地。六人稱呼那裡「鬼屋」,並且已經不是第一次到附近活動了。但是六位中沒有任何人知道,這個提議將會在當日以及往後,徹底地改變他們的人生。

沐秋宅邸那時才剛整修好。使用了洗石子的外圍牆,圍牆上還設置有不規則的玻璃碎片,是當年宅邸常用的簡易防盜措施。庭院中種植了一棵白樺樹,長得比圍牆略高、枝葉茂盛。鑄鐵的大門剛上好漆,是消光的暗灰色。它做為一個不動與守衛的象徵,佇立在入口處。門旁的圍牆上有一個櫸木製的長方形門牌,標示著這頭靜靜等待的巨獸的名字:沐秋。

這塊木製門牌,是李承發先生親手挑選素材、命工匠製作成的。並且表面的兩個題字,亦是出自其本人的筆跡。我們無法確定「沐秋」這個名字,當初選擇的動機為何。但是時至今日,雖然李承發先生讓建築師與工程團隊,製造了沐秋的骨與肉。但是真正賦予沐秋靈魂,提升它做為一個獨特存在的關鍵,應該非這塊門牌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