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策動

本章節 2131 字
更新於: 2021-07-26
蘇聯,在幾次改革後走過一個世紀。
儘管上世紀89年和91年的動盪使這一聯盟、帝國瀕臨潰敗,或許現今的人也已經不再對那段上鎖的歷史有所疑問,彷彿在這段時間內世界都默默認同了那交錯的幾十年是沒有共同的記憶存在,在莫斯科尤為矛盾。
國務院內部與外部有相當的落差,但它們中低階層的目標與工作職責便是避免這一個國家步上前蘇聯的後塵,憑藉經濟改革的成效,整個國家的戰略地位與眼光迅速追上他膨脹的實力。東西方世界的官僚或是政經菁英都很明白一件事──
世界註定要整合在一起,只是由誰來主導?
「我應該要求中國人跟我們一起剿滅掉蘇聯的國安會,早知道他們會在我們的管轄範圍上幹這種事,我還不把俄國人趕走。」
就在德國人如此說著,另一頭的英倫紳士壓低聲音問了句:
「你不怕史塔西正在監聽嗎?」
「我告訴你,房間檯桌的後面電源鈕一個、衣櫃和浴缸大理石的部分加起來有三個,我自己找到的就有四個。依照我們德國人的個性說絕對不止這幾個,不過你也真是敢說啊?就不擔心國安會的人就在你旁邊的大樓裡死死盯著你嗎?」
就在五條街外頭,國安會小組在柏林的特派處此時除開門衛與固定值班人員外,都各自去忙自己的事了。
六月中的柏林,生機蓬勃發展起來,大多數人因為東西方的交流管制鬆綁與經貿特約而引進不少西方的「資本商品」,其中不乏法式食品、日產家電與北歐生活用具等搶手貨,並且應為蘇土戰爭的武器銷售和機具的製造而帶動起東德的整體經濟,東西圍牆邊的柏林已經少了兩個世界的那種印象。
氣溫溫暖,早些時候入境,但英國人跟北歐人協商談判失敗後轉機前往了東德國
,雖然復興黨的人已經設法讓史塔西的情報人員避開他的路線與下榻的酒店,但國安會可不歸復興黨管。雖然國內情報圈內有傳聞,格魯烏和國安會都有官員與北歐復興黨做了某種程度上的「叛徒」。
回到現在兩座不同酒店中相同話題的兩人,執行官此刻的態度與往常的他一反常態,說的話可以是大不敬到了極致,趕走蘇聯人?推翻現在的政權與社會輿論?
任一項都可以讓他直接被史塔西秘密處決,為何執行官會變成如此仇視蘇共與東德政府的人?就英國人手上的情報僅有臆測,但這也不是他任務的主要目標,因此很快就拋諸腦後。
「我不會把內容就全部跟你說,你也知道我們還沒達成任何合作。」
「哼,死英國佬,果然是帝國主義者!口氣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
「所以你要講的就這樣嗎?」
「復興黨當初承諾我說過,會協助我改變東德,怎麼現在冷淡的說。」
「我想你也願意換一個角度想,莫斯科當局派了不少人到民主德國,行動受限,況且黨高層也暫時為加劇東西兩邊的衝突可能性沒有興趣。」
「國務院有新的代表到了柏林,這點中國有信心抽開莫斯科在東德的手。」
「哦?這我倒是沒聽到。」
「這下子我反倒擔心國安會怎麼對付中共了,畢竟前陣子的人不是投誠就是被處理掉了,國務院也跟新海科技集團、就是葉氏集團一起進駐土耳其。」
「這點你要做修正,國務院跟葉氏集團不是那麼接近,或著說他們不是一條船上的,頂多就是外國政務的特別合作對象而已。」
「可是國務院的代表已經接洽新海科技,他們打算跟外貿協定簽約國進行工程咖發作業,這苦氏近年來一大筆誘人的科技工程建設案,我看這條從中國延伸到哈薩克,再從土耳其到東德的線路已經布局好了,經濟上圍堵蘇聯。」
英國人沉默一會兒,他在想如何矯正這個自大又矛盾的合作對象,在他看來,執行官不過就是打算利用復興黨投資在東歐的資源來實現他理想中的民主德國。
且不說這目前毫無利益可言,一些復興黨部知道的是比眼下的合作還要嚴重,尤其是中國方面建立一條經濟工程路線包圍住蘇聯,這樣來看似乎能理解為何蘇聯發動戰爭的原因之一,跟突破中國包圍網離不開相當的因素。
「那你之前爽快答應國安會建立在東德的特派小組又是怎麼回事?」
「這可就不能透漏太多給你了,我只想知道我要求的黨高層會認真考慮!」
「我……。」
話沒說完,對方已經掛下了電話。
看來他是不肯繼續講了,什麼自大的傢伙嘛。
「他說了多少?」
旁邊一位國安會成員問到,
「絕對沒有達成你們給的目標,自大地還以為復興黨高層會把它當作南的一遇的合作對象一樣看待,自以為把復興黨和國安會耍得團團轉。」
「這樣的話,我們應該立刻通知莫斯科嗎?」
「你有什麼問題?國內現在都被管制行動失敗的後果給鬧的人心惶惶。」
「而且不確定伊瓦舒京、安德羅波夫、安德烈、科查金他們誰被復興黨給操控了。」
「既然我們不能確定跟誰報備採取行動,那這到手的情報又該如何?總不能交給史塔西吧。我們不確定是不是整個史塔西都叛變,那樣純粹是給敵方送情報。」
一群人陷入沉默,國安會專案組跟英國人就在那裏思索如何行動,下一步?
「起碼我們知道史塔西跟東德有反動份子,而中國很明顯就是背後的資助方。」
「但國安會卻還沒有任何針對中國的動作,明明這這傢伙說的。發動蘇土戰爭的原因之一有可能是包圍網的話,不就說明黨中央很早之前就知道了,將近五六個月的時間,就連我們國安會都不清楚。」
「應該沒有人有意見,對於剛剛收到的情資。」
此時大部分國安會的人看向英國人,而他一副處之泰然的樣子。
若非被復興黨背叛,英國人其實會一直待在軍情五處裡的,經過一年淪為跟昔日敵人,蘇聯國安會的助手。
「我可以保證他的情資是具備可靠度的,自大且急躁的人多半不會有什麼心思與對他來說是難得一見的機遇,做什麼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