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更新
本章節 2079 字
更新於: 2021-03-08
西方電影中的東歐總是瀰漫著迷霧般的諜影幢幢,描述多半為自然森林與落後的社會福利制度、極權工業與嚴密的訊息封鎖……,但掀開表層那令人失神徬徨、迷離的資本金權;雙方的本質僅是棋局中的支柱,以相同的現實構築。
「執行官(類似市長或是基地負責人之位,直屬於華約政治委員會),聽說烏克蘭的新興機械體工廠要建案了,蘇聯打算在蘇土戰爭結束後建立土耳其通往芬蘭的複合經濟路線。」
「所以過了多久,自從去年開戰直到現在……。」
「蘇聯在十一月末時策動土耳其政變,一星期後十幾萬人從亞美尼亞以及保加利亞的兩條戰線入侵了邊境上的雷達等設施,一個小時不到他們的訊號全部斷線。
直到昨天為止,美英至少是放棄投入正規軍反制。」
「真可憐,土耳其只堅持不到六個月便失去近乎八成的國土。」
「荷蘭皇家石油公司甚至拋棄全部股份,土耳其的石油市值蒸發近一半。」
「法國決定與土耳其斷交了吧?我們……。」
話還沒說完,玻璃門外兩位政治局的軍官和一名似乎是商人的男人敲門進來。
激動與興奮完全衝破他最初的鎮定:
「歐盟決定放棄反制蘇聯了!剛剛秘書長宣布將保證土耳其人在海外的難民居住,但拒絕介入戰爭,即使未來仍決定以蘇聯與區域的平衡為最高考量。」
軍官的話讓執行官放下了手上的早點,他趕緊打開電視,歐盟借用在東德國的頻道上依然是政治宣傳的文化戰,不過此時唯一沒有被過濾掉的節目卻創下今年為止最多觀看的紀錄;儘管歐盟秘書長布勞恩在鏡頭前試圖建立起嚴肅且正式的態度,但不免看出臉上的落魄與黯然,整整兩個小時的第一場正式聯合記者會都被輿論和排山倒海的話語淹沒。
當中不乏有人指責歐盟與西方國家的懦弱與失敗,包括逃離至歐洲的難民,更多的記者問的則是大家都想知道答案的問題──歐盟在經歷這場事件未來的道路。這也側面反映出他們根本不在乎什麼西亞難民與道德問題,只是在關切自己。
「沒想到,蘇聯贏了。」
執行官往後癱坐在椅上,他正為自己國家的經濟問題得到解決而高興,眼下又傳來這樣的好消息。
「我們都贏了。」
政府官員拿出一個儲存卡給執行官,而他也明白這代表什麼。
上午八點整,歐盟聯合記者會、戰後第一場正式記者會,場外與場內一樣嘈雜。
「剛剛的主席會議是否代表西方世界失去對蘇聯舊共產圈的制衡?」
「秘書長將要在十分鐘後繼續下半場的提問與說明,明顯因為輿論而失態!」
「東方真的贏了!歐盟的落敗宣言與他們的政治一樣是不堪一擊!」
場外的記者嘗試攔住接連進入會場的各國政要,不乏歐亞非美洲的大國代表。
閃光燈的密集幾乎是冷戰以來僅次於古巴飛彈危機與蘇聯八一九政變後的最高潮,這座位處在倫敦的宮殿會議廳平時是用於皇家用,但這次因為事件的風波而改到此處,建築透露出一股濃郁的英倫早晨,陰天的溼氣讓人呼吸時感到壓力。
「拉海爾,秘書長還撐得下去嗎?」
「你希望我怎麼跟你說,前天歐盟執行委員會才緊急進行了一天一夜的會議,布勞恩他肯定是累壞了,今天也就不安排會後訪問。」
「呼……,了解。」
幾人一走回鎂光燈前,撲面而來的連珠炮便鎖定了上半場的疑問,一名名記者飛快的詢問,布勞恩遲緩了些,點了距離最近的記者。
胸前的記者證表明她是波蘭通訊社的特派代表。
「請問這次會議態度是否代表歐盟將會停止與土耳其的外交關係?」
幾人面面相覷,有人翻看手頭的講稿,有人故作鎮定掃是記者群以緩解氣氛。
「各位,我們這裡也有各大洲的代表,下來的話不包括其他國。」
布勞恩接過話筒,熟練地調整好腔調和和眼神,用一種專業的態度:
「我們仔細衡量過了,即使土耳其有引起衝突的行為,但這並不意味著西方世界對人權與個人主權的重視,我們將會在人道層面提供最大支援。並且重新衡量我們對蘇聯鐵幕的態度是否有所不適用,因為戰爭以及殘害無辜人民的行為是被所有人所厭惡地。」
「請問上半場時,北約軍事組織司令雷文斯中將表示北約將會進行一次高警戒程度的聯合行動,這是否意味北約與歐盟達成共識,將會對蘇聯進行軍事威懾?」
「北約的確有意見希望北大西洋聯合艦隊沿芬蘭至摩洛哥一帶採取群體偕同的行動,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也就是歐盟希望使用武力以暴制暴。我們向蘇聯發出重要訊號,對於非必要的攻擊將是失敗……。」
拉海爾(歐盟副議長)把文件翻了一遍又一遍,反反覆覆的政治讓在場所有人都一樣疲憊,布勞恩還算是比較有精神一些,但也僅止於這場記者會。
執行官將電視靜音,眼前的人來自克格勃的東德特別行動部門,來頭不小,或是說背景不小,因為這是克格勃今年來第二次直屬長官前來找東德執行官。
「怎麼了?布涅茲。」
「請其他人出去。」
揮了揮手,卡爾和另外兩位軍官便站到門外,在玻璃窗外的一言一行清楚無比。
「執行官,這是特別命令,國安會高層下達的反間諜的特殊活動,國安會駐柏林辦事處將會協助你執行,我們會另外將第九通道重新啟用,能在一星期後嗎?」
「這不是我要做的吧?恕我直言,該不會沃爾特的集團真的會在人大會上發動政變。那可真是瘋了,明明現在有大好局面卻要搞出另一個不確定因素。」
「不,這可能與你想的不一樣,不只有蘇聯。」
執行官會過意,
「好的,我看能否建立新的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