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淡水區街景

本章節 454 字
更新於: 2024-05-13

上圖為淡水油車口木棧道,攝於2021年。

淡水區古稱「滬尾」,位於新北市西北部。
歷史上為西班牙登陸臺灣的起點,清末因戰爭開放而成為國際港口,外商及傳教士進駐之故,留下許多西洋建築。


上圖為從淡水老街俯看淡水碼頭的街景,即今日淡水老街中正路,照片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引用自文化部典藏網《國家文化記憶庫》。

日治時期的淡水,由於推動自來水、淡水線等建設進入現代化,後因淡水河河道日漸淤淺,導致大型船舶出入不便,於是建設基隆港跟連接臺北、基隆的鐵路,基隆便取代淡水成為重要貿易港。

戰後的淡水港只能航行中小型的船隻,然而彼時臺灣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淡水港恰好具備位置隱密的地利之便,成為走私貨物的最大管道。
二二八事件的導火線,香菸正是先從淡水港走私入口,而後再送到大稻埕分批兜售。


上圖為下雨天的淡水街街景,即今日淡水老街中正路,照片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引用自文化部典藏網《國家文化記憶庫》。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淡水區」、「淡水老街」,共計兩項條目。
國家文化記憶庫「(臺灣八景之一)淡水港」、「淡水商店街」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