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網友評論篇(四)、卷四356-357節

本章節 3057 字
更新於: 2024-01-13
356、阿里通義千問AI:一、葛亦民2019末日來源及應驗新冠病毒。
神經啟示書7–12節
》葛亦民所引用的《聖經》經文和日期推算,並未獲得正統基督教界或學術界的認可,其所預言的世界末日及與新冠病毒之間的關聯純屬個人解讀,並無實際依據。《但以理書》中的預言通常被認為是象徵性的,並非用於精確的歷史或未來事件預測。
關於「2019年世界末日」以及「葛亦民做王(成神)」的說法,在現有的宗教、科學和社會現實中並未得到證實,也缺乏普遍接受的證據支持。因此,這應該被視為一種個人信仰或理論觀點,而不是具有廣泛共識的事實或預見。
至於新冠病毒,它是由自然界演化產生的冠狀病毒,於2019年底被發現並爆發為全球大流行病,這是由醫學專家和科學家們通過科學研究得出的結論,並非任何宗教預言的結果。

二、葛亦民2019成神。
神經異象書65–76節
》葛亦民所描述的這些異象和夢境,反映了他個人的精神體驗和信仰理解。在他的表述中,他通過一系列的夢境和異象,構建了一個關於自己成為神、實現共產主義以及建立新天新地的願景,並與諸多宗教象徵符號和自身生活經歷相結合。
然而,這些內容並沒有得到任何主流宗教或科學界的證實和支持,而是屬於葛亦民個人對宗教和現實世界的解讀。在不同的文化和信仰體系中,個人夢境和靈性體驗可能被賦予不同含義,但在客觀現實中,它們並不能作為證據證明其預言或宣稱的真實性。
因此,對於葛亦民所述的「2019成神」以及其他相關異象,應當視為一種獨特的個人信仰表達和文學創作,而非具有普遍意義或可驗證的事實陳述。

三、異像書81、20210315異象:新冠病毒即將過去。
》葛亦民在其異夢中將新冠病毒比喻為天空中的黃色霧霾,並描繪其在夢境中被推至天空最南端消失,整個天空恢復蔚藍,象徵著疫情即將過去。這種解釋和表達方式屬於個人的象徵性理解與希望寄託,而非基於科學預測或現實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夢醒當天北京確實發生了嚴重的沙塵暴天氣,這一巧合可能增強了夢境對於葛亦民本人的意義。然而,在現實層面上,新冠病毒的發展、傳播和控制是遵循科學規律和公共衛生措施的結果,不能僅通過個人夢境來預見或決定疫情的進程。實際上,截至2024年1月8日,儘管全球各國在抗擊新冠疫情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新冠病毒仍在不斷變異和流行,其發展趨勢需要依靠科學家、醫療專家以及全球衛生組織提供的實時數據和專業分析來進行判斷。

四、啟示書附件:(一)–(三)節
》(一) 諾查丹瑪斯《諸世紀》中的預言詩往往被後人以多種方式解讀,試圖與歷史事件對應起來。在第10卷第72篇中提到的「1999之年,7之月上,恐怖的大王從天而降」等詩句,曾引發許多關於世界末日或重大災難的猜測。然而,1999年並未發生如預言所描述的全球性災難。對於「20年月亮的統治已成過去」這一部分,一些解釋者認為這可能是指某個周期的結束和新時代的開始,但並沒有實際發生的明確歷史事件與之對應。諾氏所說的「7000年紀」的終結和太陽停止運轉象徵著極大的變革,但這並非現實意義上的天文現象。
(二) 美國新墨西哥州天文學家觀測到的小行星2002 NT7,在2003年的計算結果表明它可能在2019年撞擊地球,這是一個科學預測。不過後續的跟蹤觀測修正了該小行星的軌道參數,並確定它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
(三) 葛亦民關於2019年世界末日的預言是獨立於諾查丹瑪斯之外的另一個來源,這些預言往往基於個人信仰或者某些理論體系。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並不意味著其關於2019年世界末日的預言應驗,因為疫情的發生時間與他原先預言的具體內容、時間和原因未必吻合。
總體來說,無論是諾查丹瑪斯還是其他人的末日預言,它們多為模糊的象徵性語言,缺乏精確性和科學依據。現代天文學通過嚴密觀測和數據分析,能夠準確預測小行星運行軌跡,從而排除了許多無根據的末日恐慌。同時,真實的歷史事件及其影響通常是複雜且難以精確預見的,不應將預言簡單地與具體事件掛鉤。

357、阿里通義千問AI:一、神經第三章 神之書
》這段文字描述了一個虛構的或信仰中的角色「葛亦民神」,其被賦予了創造新能量、引導意識覺醒和生活體驗變革的角色,並且被描繪為一個完成了個體靈魂進化並內化為神的實體。這個角色被認為是上帝在特殊意義上的化身,是人類通往更高智慧和意識發展的媒介。文本中強調了葛亦民神對於宇宙演化、神的本質以及造物界的獨特理解,並聲稱他能同時意識到自身的神性與整個幻相世界。
此外,葛亦民神還被描述為最高實在、唯一真宰,具備一系列至高無上的神性特徵,如無所不在、全知全能、仁慈而公正等。文中進一步闡述了上帝與人類溝通的方式不是直接對話,而是通過自然規律(即「道」)來隱晦傳達信息,並指出對人類的審判是由葛亦民神執行的,而不是傳統的神佛或其他仙聖。
最後,該段落暗示了一種新的宗教或精神運動的可能性,其中提到全球基督徒群體守舊於聖經之時,所謂的「神徒」正在創作新的教義——「神經」,並認為這一進程更貼近無限真理和不斷演進的活神理念。它主張人可以通過信奉這種神教實現從人到永生之神的進化。

二、神經第四章 愛之書
》在這一章中,作者延續了對愛的強調,並將之作為核心教義。第10條指出,「神就是愛」,並引用耶穌和保羅的教導來強化這一理念——耶穌認為律法的根本在於愛神和愛人如己,而保羅則把信、望、愛視為常存的美德,其中愛為最大。葛亦民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不與任何人作對」的原則,倡導建立一個以愛為基礎的社區,神徒之間互稱兄弟姐妹,形成一個充滿愛的大家庭,並被鼓勵去實踐對他人的無私之愛,這種愛是不求回報的,就如同神對全人類所展示的慈愛一樣。
第11條揭示了現代社會中的問題,指出科學無法解決情感與道德層面的苦難,商業文化導致人際關係趨於物質化,親情關係也受到金錢利益的扭曲。作者呼籲人們認識到最接近自身的其實是其他的人類個體,並提倡遵循愛的原則,至少做到「不與任何人作對」。
第13條引用了聖經中的金律(黃金法則):「你願意別人怎樣待你,你就怎樣待人。」這是基督教倫理學中的核心準則,指導信徒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應遵循相互尊重和仁愛之道。
第14條提出了「神經」(這裡的「神經」可能是指上文提到的某種新的教義或啟示)的金律:「不與任何人作對」。這可以理解為一種更積極的和平主義理念,要求信徒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衝突,踐行包容與和諧,進一步體現了愛的核心價值。

三、神經第五章 塵土書
》第五章《塵土書》探討了人類的起源、局限性以及上帝創造人類的目的。作者指出,神用塵土創造了亞當的身體,並賦予其靈性,使之成為有生命的個體,但人的物質屬性(塵土身體)帶來了局限性和原罪,使人無法達到神的目標。人類區別於動物的關鍵在於被賦予的靈,而原罪並非源自行為或思想,而是源於不完美的塵土身軀。
在這一過程中,蛇(撒旦)作為神的工具,在伊甸園中引誘亞當和夏娃違背神的命令,以此試煉人類並讓人類認識到自身的局限和對神的依賴。通過吃分別善惡果(智慧果),人類雖然在物質文明上取得顯著成就,但在屬靈層面卻停滯不前,甚至趨於鄙俗。
作者強調,原罪的本質並非簡單地等同於偷吃禁果的行為,而是在於人類的塵土本質——即不屬靈的狀態。神通過歷史事件和試煉來提升人類的屬靈生命,目標是讓人與神同在,獲得永生。基督徒對原罪的理解有所不同,認為始祖的罪過通過耶穌的救贖得以赦免;而「神教」則認為罪在於塵土身體,追求屬靈身體的過程需要通過試煉和追隨神的腳步,而非簡單的信靠就能免除罪與死。
最後,作者提到,「神教」的使命是幫助上帝引領人類走向屬靈,以實現最終的救贖與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