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水循環與善循環
本章節 2959 字
更新於: 2024-01-12
沒有派對、蛋糕、許願,純粹生日祝福和禮物,為別人慶生彷彿能從中獲取到一份快樂,不覺得有點自我意識過剩嗎?個體間各自獨立的感受是說有就有的嗎?魚樂之辯與將心比心也不過就是將自己的個人意志加諸在他人身上,但很奇怪,人類非常需要這麼做,不論理由是情感缺失透過理解情緒來建立情感認知,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抑或遭逢不幸後檢討問題以免再次發生。
感情是有力量的,世間萬物甚至連神明都有感情,溫紅還看過有小說是寫外星人來地球收集情緒能量,順便做暑假作業研究報告的,另外有個動畫《魔法少女小圓》,為了利用少女希望轉化為絕望的能量,刻意製造絕望的無限循環。
不認識的陌生人、同學、朋友以及家人過生日時,溫紅也僅止於微乎其微的喜悅,過田米的生日卻好似多了一個不同日期的生日,就算只是錯覺也無所謂,溫紅由衷認定是真理,就跟她的信仰一樣。
一天既然是從零點開始算起,生日當然也是從零點為起始,溫紅替田米將生日禮物戴上,白色的矽膠纏繞兩圈,在後頸轉上銀白的螺旋扣,讓飾品垂墜於鎖骨間,是五十元硬幣大小的水滴造型,像火焰有分焰心、內焰、外焰,中間下面核心的亮紅圓形,夾在內圈和外圈的暗紅圓圈,圓以外的部分到最外圍的水滴都是黑的。
然後溫紅翹首盼望田米為她戴上項鍊,同樣纏繞兩圈卻是黑色矽膠,落在胸骨的是純白色八瓣雪花,總共八十八個菱菱角角。
自然界的雪花通常是對稱的六角形結構,要八瓣只是因為米這個字看上去就是八瓣的,而且米的筆畫是六畫,藝術追求的就是介於真實與虛幻之間的美。
找尋彼此間的共通點,距離就能更靠近一點。
水有很多象徵涵義,有純淨、生命和自由,溫紅田米都是水象星座的,如果能變成水循環的一部分,是不是就能密不可分?
「妳不是一直覺得項鍊等於項圈嗎,怎麼還會想戴項鍊?」
「這樣才代表妳是溫『紅』的、我是田『米』的啊,我又不討厭項圈。」
「這個也要戴著睡覺嗎?」
「戴啊,我沒拿下來不能自己拿下來喔。」
「睡了,晚安。」
「糖糖晚安,生日快樂!」
飾品的情況要根據個人過敏體質和飾品材質,來決定如何配戴、保養,一般是盡量不要戴著洗澡、游泳、泡溫泉。
板塊交界帶地震頻繁,台灣每年都有破萬的地殼運動,最近一次造成死傷慘重是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震央位於南投縣集集鎮,地震矩規模7.6,超過兩千人罹難上萬人受傷的九二一大地震。
當時溫紅被冷暖抱著,溫文抱著溫青,全家跟附近區域的人們一齊逃離劇烈晃動不足兩分鐘的建築物,佇立在住家周圍的馬路空地上警惕後續狀況。
沒有危機意識的溫紅只覺得大人做了奇怪的事情,半夜聚集在家門外的馬路上,表情嚴肅地互相講話、打電話問候親友,然後過一陣子就又回到房子裡繼續睡覺了。
即使發生那樣可怕的災難,那個晚上也依然算是相當安靜,沒有尖叫咒罵或求救,冷暖急驟的呼吸、心跳聲甚至蓋過了交頭接耳的音量,鼻間還能嗅到沐浴乳香氛,好像跟平常的夜晚沒兩樣,卻又有種與以往切割開來的感覺。
後來才得知,原來那天有很多生長在台灣的人逝去、失蹤、受著傷還無家可歸。
嚴重災害仰賴各國政府及民間,還有台灣當地的救難,才逐漸步入正軌。
離台灣最近的兩個國家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日本方面無論是派出搜救人數,還是賑災金援、物資都是最多的,中國僅有香港展現出人道主義精神支援台灣,而中國政府非但漠視台灣人遭遇的災難,還要阻撓其他國家對台灣的援助,這就是那個一天到晚提倡兩岸一家親的國家,沒事就要軍機繞台、試射飛彈、文攻武嚇台灣,在國際組織、活動賽事各種打壓台灣,威逼利誘其他國家共同孤立台灣,連大型天災都不能令他們中止踐踏台灣。
看來中國對友好的定義就是如此與眾不同,台灣需要的是跟日本、普世價值觀符合的友好。
平成23年3月11日,日本時間下午2點46分,日本東北地區外海三陸沖發生了地震矩規模9.0的大型逆衝區地震。
原本以為震央有段距離,又在海裡,應該不會造成太嚴重的災害,結果光是地面震動的情況,鋪得比台灣更優良的柏油路都裂開了,建築物傾斜、倒塌,天花板掉落、玻璃破裂,鋼筋水泥扭曲變形……光看媒體傳播的畫面就已是怵目驚心,不敢想像置身於長達6分鐘的天搖地動中是什麼滋味。
對地震的認知一直是最大那波震完了,剩下頂多餘震或逃到安全的地方確認安危,沒想到噩耗接踵而來,先是地震引發的海嘯,直接侵襲東北、關東太平洋沿海地區,最大溯上高達40.1公尺,以看似緩慢實則快到難以即時脫逃的速度,覆蓋大片房屋、土地,整個城市像被巨型耕地機輾過,被海浪推移堆積的已經看不出是建築的一部分,還是汽車、樹木等結構,密密麻麻隨著浪潮沉浮的只能被稱為垃圾的災害廢棄物。
被海嘯摧毀的漁船油箱、煉油廠和發電廠引燃的大火,在夜晚是整片漆黑中駭人的人間煉獄,尋找、救援災後倖存者的人手都快不夠用了,還要騰出資源去滅火,好不容易這邊控制火勢,另一邊卻又爆發更棘手的困境,福島第一核能發電廠,因地震、海嘯引發的設備故障或缺失,導致運行到中途的反應不能平安中斷,爐心熔毀以及隨後的氫氣爆炸,形成重大核事故。
再一次讓人類認識利用核能所要承擔的危險性。
3月是春天的季節,是日本的畢業季,2011年3月11日是平日,午後2點可能有些學校正在慶祝畢業,畢業生將要邁向人生更進階的學習階段,或正式踏入社會開始經歷更豐富的人生。
有人認為兔死狐悲不過是貓哭耗子,有人覺得別人過得好壞與自身何干,只要自己過得好就行了。
台灣人對於日本有種迷思,覺得日本不管是政府、人民、生活水準、社會福利、教育素養,什麼都比台灣好,甚至台灣好的制度都是從日治時代延續下來的,日本製的東西更精良有保障,動漫、成人影片、綜藝節目、偶像藝人皆令台灣趨之若鶩,日本就好像那個鄰居家優秀到完全比不上的同齡人,父母總會耳提面命要求作為學習的榜樣。
日本遭遇到的災變,台灣絕對不可能發生嗎?如果連比台灣還強大得多的日本都無法從這樣一連串的災禍中振作起來,那輪到台灣的時候不就更不可能挺過困境了?
為什麼我們更樂見成功解決危機的案例,而不是被困難擊敗後的頹喪?溫紅覺得遇到挫折最簡單的就是放棄,正面迎向挑戰、正視問題本身,嘗試各種方法和主動尋求各界協助,在失敗中摸索更好的結果太難了,難到會讓人畏懼踏出腳步。
水在地球上會不斷循環,那麼有著惡性循環的世界也一定會有善循環。
在檢閱歷史間各國的愛恨情仇時,有沒有更關注那些曾經獲得到的幫助呢?如果過去台灣與日本有著血海深仇,那麼現在可以說是患難見真情,在得知日本311事件後的苦難境遇,台灣感同身受,政府及民間各方募款、捐贈物資,派遣救難隊赴日救災,發起為日本祈福的活動,寫下無數句日本の平安を祈ります(祈願日本平安)。
這一系列的災害導致近兩萬人的直接或間接死亡,地震當下遇難身亡的、被海嘯淹沒溺斃的、身陷於火場未能逃離的、明明已經救援成功卻在轉移地點或等待物資時飢寒交迫中逝去……還有那些失蹤生死不明,孤身倖存、各種傷勢的,以及因核事故被要求撤離的居民、在損毀的核電廠內進行維修,暴露在高輻射環境的工作人員,後續的居住問題跟核污染對環境的傷害和增加的患癌率都需要善後。
若對非政府組織的公益團體心存疑慮,最好選擇金流透明且信譽優良的政府或民間機構,並時時監督善款流向和用途。
感謝全世界對台灣的幫助,還有台灣為全世界付出的一切,都成為了善循環的一個環節,曾經台灣因中國被全世界遺棄,希望以後換中國背棄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