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絲.格里森《漂離的伊甸/消失》5

本章節 1104 字
更新於: 2024-08-24
  其實我看書很少看推薦序、導讀之類的,特別是在看犯罪小說都直接進攻,不過這次在翻閱前我一時興起把導讀看了,大致了解「女法醫」是如何成功打入這塊領域並衍伸出「法醫推理」這個類型(這也是最近我習慣的類型)。

  但無論如何,在閱讀同一類型的故事時,習慣一位作家的風格後會很難適應另一位作家的,尤其是雙方的風格差異甚大,例如之前我在追嘉德納兩個系列(外加格里森的兩集),就很不適應挪威作家尤.奈斯博過於黑暗的敘述風格。

  到了現在,換成萊克斯的驚嘆號系列連看了九本,反而有點不適應格里森的雙主角故事......沒辦法,誰讓之前格里森的書超難借,我又不想跳著看,結果瑞卓利莫拉系列就追得最慢。

  不過我一開始看萊克斯的驚嘆號系列也很不適應,其中最不適應的是——我看不太出來男主角是誰,加點感情戲碼調劑一下也是犯罪故事中很重要的一環啊~嘉德納、格里森筆下的幾名主角感情進展都頗快,反而萊克斯的布蘭納博士就很猶疑不定了。(雖然現在看來應該是萊恩警探)


  這次的故事從「蜜拉」(也就是簡介上提到的那位)開始,分成兩條線進行,也就是過去式以及現在式(主角這方),但看到結尾就會發現:這集是以倒敘的手法描寫。

  換言之,當我們翻開第一頁時,故事中的這起事件差不多算是塵埃落定的局面(以故事的角度來看)。

  本集比較著重在聯邦調查局、警方這一側,偏向諜對諜的感覺,法醫那邊的要素很少——雖然整個故事的開端就是由莫拉法醫他們開始的——我想這是因為上一集已經是以莫拉醫生當主角,這回就輪到瑞卓利警探了。換言之,當我們翻開第一頁時,故事中的這起事件差不多算是塵埃落定的局面,雖然以故事的角度來看事件還沒完結(只是找到目擊證人)。

  講到這點我就想說個題外話,從第一集《外科醫生》開始,我發現格里森的作品很常會從主角以外的——通常是那集的關鍵角色——視角來切入,例如第一集的凱薩琳;其實嘉德納的某些作品也是這樣,例如《關鍵96小時》、《完美殺機》,該系列主角都變得像配角。

  反觀萊克斯的作品就看不到的敘述手法,可能是因為人稱的緣故,格里森用第三人稱,萊克斯用的則是從布蘭納博士自身的第一人稱視角出發——所以經常會出現主角發現某個關鍵因素,但我們啥都不知道。

  從第一回蜜拉的自述就能大致看出這個故事的走向,被美好的未來這樣的話術騙到異國的外地女孩,說白了其實就是美國版的柬埔寨事件(東南亞跨國人口販賣事件)。

  非法色情交易與腐敗高官涉案,在類似的主題中經常看到這兩個元素很要好的一起登場。

  所以這本書看得很快,因為故事如何收尾從看完第一篇蜜拉的自述後就差不多能預期,只差在中間是如何的迂迴曲折,我也就不多加贅述。

  不得不說,冷凍櫃屍體突然死而復生,這樣的震撼彈的確很吸引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