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荀子的禮論二

本章節 945 字
更新於: 2023-09-22
一.禮的發展

一切的禮,開始時簡略,以後逐漸比較完備,最後達到令人稱心如意的地步。所以,最完備的禮,能夠使感情和禮的儀式發揮的淋灕盡致;其次的是,或者感情勝過儀式,或者儀式勝過感情;再其次,就是又回到了太古時代的情況,它就只注重質樸的感情了。

天地由於它而和諧,日月由於它而明亮,四季由於它而更替有序,星辰由於它而運行正常,江河由於它而奔流不息,萬物由於它而繁榮昌盛;人的喜好憎惡由於它而有節制,喜怒由於它而表現適宜;用它來治理臣民,就可以使臣民順從,用它來規範君主,就可以使君主通達英明;世間萬物怎麼變化也不會混亂。但違背了它就會喪失一切。

二.禮是最高的准則

禮的作用難道不是最高的准則嗎?建立完備的禮制,作為最高的准則,天下就沒有任何事物能夠對它進行損益。這種禮制的根本原則和具體規定之間互不抵觸,禮的終結和開始互相呼應;禮義制度十分完備,但也有明確的貴賤等級差別,禮義制度極其細密而又合情合理。

這樣,天下的人順從它,國家就治理的好,就能安定,不順從它,國家就會陷入混亂;順從禮的人,就能平平安安,不順從禮的人就會有生命危險;遵循禮的國家就能安定,得以保全,不順從禮的國家就會危險,將會滅亡。

禮的這些作用,小人是不能深刻理解的。

三.反對禮教的人不會成功

禮的道理實在太深奧了,那些「離堅白」「合同異」的詭辯,遇到了禮,就把它淹沒掉了;禮的道理確實太偉大啊,那些擅自編造的法制和邪僻淺陋的學說,遇到了它消亡了;禮的道理確實是崇高啊,那些傲慢、放蕩不羈,把輕視習俗當作高尚的人,遇到了它就要失敗。

所以真正把繩墨放在面前,就不能用曲直來欺騙人了;把秤懸掛在那裡,就不能以輕重行欺騙了;把圓規曲尺放置在那裡,就不能以方圓欺騙人了;君子如果明察禮的內容,就不能用欺詐虛偽的手段來騙人了。

所以繩墨是取直的標準;秤是取平的標準;圓規曲尺是方圓的標準;禮,是社會道德規範的最高准則。不遵循禮,不實行禮,就叫做沒有原則人;遵循禮,又實行禮,就叫做有原則的士人。用禮指導思考,這叫做能謀慮;能夠堅持禮不動搖,這就叫堅定。既能謀慮,又能堅定,又愛好禮,這就是聖人了。

所以,天是最高的;地是最低的;無窮無盡,是寬廣的極點;聖人是道德的極點。所以求學的人,原本就是為了做個聖人,而不是要學做不走正道的人。

來源

荀子.禮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