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防備奸劫弒臣
本章節 1482 字
更新於: 2023-09-12
韓王安六年十月,天氣踏入初冬.
秦王說:韓非兄,我聽聞你是韓國的貴族,這是真的嗎?
韓非子說:沒錯,我是韓國的貴族.
秦王說:根據身為貴族的你,你如何看待治理天下的事情?
韓非子說:正如我以前所說,我認為國家需要確立一個明確的獎罰制度.除了制度之外,我認為君主還要懂得權術來制衡臣子
秦王說:我們不是應該用仁義對待別人嗎?
韓非子說: 把財物施捨給貧困的人,這是世人所謂的仁義;可憐百姓,不忍心懲罰,這是世人所謂的惠愛。既然要施捨給貧困的人,那麼無功的人就會得賞;既然不忍心懲罰,那麼暴亂就不能制止。國家有了無功得賞的人,民眾對外就不致力於作戰殺敵,對內就不努力從事耕作,都一心想著行賄巴結權貴,用私人的善行樹立名譽,以便獲取高官厚祿。
所以奸私的臣子越來越多,暴亂分子越來越猖狂,國家不亡還待什麼呢?嚴刑是百姓畏懼的,重罰是百姓厭惡的。所以聖人設置嚴刑來禁止姦邪,設置重罰來防止姦邪,因此,國家安定而暴亂不會發生。我據此知道仁義惠愛不足實行,而嚴刑重罰可以治國。
秦王說:我們應該如何使用權術?
韓非子說:那就是我以前所說的形名參同的方法,以官員的實際功績去考察他當初的諾言.假如言論與功績符合,就要獎賞;假如言論與功績不符合,就要處罰. 那麼,君主真正懂得了聖人的法術,而不遷就世俗的言論,就會按照名實來判定是非,根據驗證來鑒別言論。
然後,近侍的寵臣知道欺詐不可能求得平安,一定會說:「我如果不去掉奸私行為,盡心盡力去侍奉君主,而竟想通過相互勾結胡亂褒貶來求得平安,這好比背負千鈞重擔掉入萬丈深淵還想逃生,一定沒有指望了。」
各級官吏也知道作奸營私不可能得到平安,一定會說:「我不用清廉方正來執行法令,竟用貪詐骯臟的心思違反法令來謀取私利,這好比從高山之頂墜入深谷之下還想逃生,一定沒有指望了。」
利害關係是這樣清楚,近臣怎麼敢用假話欺騙君主,而百官怎麼敢用貪欲來魚肉百姓?因此,臣子能夠表達他的忠心而不蒙蔽君主,官吏能夠忠於職守而沒有怨言。這就是管仲能使齊國大治、商鞅能使秦國強大的原因。
秦王說:假如君主不懂得法術,會有何下場?
韓非子說: 古話說:「麻瘋病患者憐憫君主。」這是對君主不尊敬的話。然而古代沒有虛妄的諺語,不能不詳察。這句話是針對被劫殺死亡的君主說的。
君主不用法術來駕馭他的臣下,即使年齡高而資質好,大臣也還要得勢擅自處理和決斷事情,而各為各的私人要事忙碌,害怕君主親戚和豪傑之士藉助於君主的力量來約束和誅罰自己,所以殺掉賢良成年的君主而擁立幼小懦弱的君主,廢掉正宗嫡子而立不該繼位的人。
所以《左傳》記載說:「楚王的兒子圍將訪問鄭國,還沒出境,聽說楚王病重就返回朝廷。借著進去探病,用他系帽的帶子勒死了楚王,於是自立為楚王。齊國崔杼的妻子長得美麗,齊莊王她通姦。多次進入崔抒的屋裡。
等到莊公又一次到來時,崔杼的家臣賈舉就率領崔杼的手下人攻打莊公。莊公逃到屋內,請求和崔抒平分國家,崔杼不答應;莊公請求在宗廟里自殺,崔杼仍不答應;於是莊公就逃跑,翻過北牆。賈舉射擊莊公,射中了大腿,莊公掉下牆來,崔杼的手下人用戈把莊公砍死了,然後崔杼擁立莊公的弟弟景公做君主。」
近期所見:李兌在趙國掌權,趙武靈王被困百天而餓死;卓齒在齊國掌權,抽了齊湣王的筋,吊在宗廟的樑上,過了一夜死去。所以,雖然麻瘋病癰腫瘡爛,上比於春秋時代,還不至於勒頸射腿;下比於近世,還不至於餓死抽筋。所以被劫殺而死亡的君主,他們內心的憂懼,肉體的痛苦,一定超過了麻瘋病患者。
由此看來,即使是說「麻瘋病患者哀憐君主」,也未嘗不可。
此時,天色已晚,秦王與韓非子互相告別,各自回家休息.
待續.
參考來源
韓非子.奸劫弒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