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龍尾嶼事件
本章節 3136 字
更新於: 2023-05-03
夜空中一片流星劃過,從宇宙中既可以看出這片流行的角度,似乎是朝著亞歐大陸的東部沿海地區而去,準確的說是朝著琉球群島龍尾嶼而去。龍尾嶼上此刻已淪為人間煉獄,不明武裝人員封鎖了龍尾鎮,正在逐一搜索著城鎮中可能藏匿活人的角落,這個鎮子並不是很大,想來搜索應該很快就能結束。
由於龍尾嶼雖然隸屬於琉球王國卻離大明不遠,甚至透過望遠鏡能看到最近的明軍哨所,也正因為地處大明帝國和琉球王國的邊界,所以這裡就成了偷渡中轉站,卻也造就了這個鎮子的另類的繁榮。在歷史上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大清國和大明過都宣稱對此地擁有主權,但但實際控制權缺掌握在日本手裡,在日清達成同盟的時候,大清國與日本簽訂協議正式把此地割讓給了日本,雖然大明帝國提出了強力抗議,甚至不惜動用東海艦隊進行威懾,但也就僅限於此,最後不了了之。
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處於戰敗國一方,所以整個琉球雖然名義上還屬於日本的保護國,但卻被國聯大會劃為了非軍事區,成為了大明與日本之間的戰略緩衝區,而另一個作為緩衝區的非軍事區則位於大清國境內的江淮地區,因為大清國同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站錯了隊,成了戰敗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龍尾嶼上的軍事力量只有一些裝備步槍和手槍的日本警察,根本沒有部署什麼像樣的武裝部隊。因為缺乏足夠的兵力來進行有效控制,也就導致了此地的偷渡活動十分猖獗,明清之間綿延幾千公里的軍事防線,普通人是沒本事穿過去的,但是駕著漁船跑到琉球非軍事區,再沿琉球群島南下進入大明帝國海域還是能做到的,這其實已經成為了人蛇們組織偷渡的常用路線,島上的日本警察在拿到足夠的好處后,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琉球群島上家家戶戶都有船,除了用來打漁,另一個用途就是偷運從大清國逃出來的偷渡客。可惜當厄運降臨時,這些慢悠悠的木船逃不過武裝人員發射的榴彈,在接連兩艘搖曳著企圖逃離這個煉獄的漁船被榴彈命中化作碎片之後,便再也沒有人敢嘗試從海面上逃生。很顯然島上正在大肆殺戮的武裝人員不打算放過任何一個人。
一對夫妻帶著年幼的兩姐妹,躲在一處懸崖下,此處正好是那些武裝分子的視野盲區,武裝分子大概是猜到了懸崖下藏了很多人,但是苦於找不到下去的路,所以只能守在懸崖之上。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通往懸崖下的路在他們身後的山上,這是一道長期被海浪侵蝕而形成的地下洞穴,洞穴剛剛好直通島嶼上最高的山。不知名的武裝分子襲擊龍尾鎮之後,很多人躲到了這個洞穴中,但躲在這裡不是長久之計,進來的路遲早會被發現,所以他們必須趕緊離開。但是當大家看到王老頭一家的船被炸成碎片之後,就再也沒人敢離開。他們只能靜靜的等待著命運的安排,一股絕望在人群中蔓延。
鎮子里一個領頭的武裝分子正在對幾個男人還有女人嚴刑拷打,企圖讓他們交代出倖存者的藏身地,畢竟上面交代的任務是要把這個鎮子里的這些寡廉鮮恥的賣國賊全都解決了。在這些不知名的武裝分子看來,這些曾經的藩國臣民,毫無忠義可言,三姓家奴有奶便是娘,至今即便成了外人都還在幫助國家的罪人逃跑,實在該殺。這些長期被忠君愛國思想洗腦的軍人在接到命令之後,毫無心理負擔的展開了對這些平民的屠殺。不明武裝的頭目顯得有些急躁,因為任務的窗口時間就要到了,要是搞砸了這次任務,自己面臨的將是怎樣恐怖的懲罰,想想都不寒而慄,所以頭目對抓獲的平民的審訊也很粗暴,雖然被抓住的人還沒有供出倖存者的藏匿處,但是看起來似乎也堅持不了多久。
幾公裡外與龍尾鎮隔海相望的大明海岸警衛隊龍頭嶼前沿哨所,從龍尾嶼傳來槍聲開始哨所就一刻不停的注視著龍尾鎮的情況,因為那裡有很多他認識的朋友,他們哨所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協助接受那些難逃的淪陷區難民,所以一來二去跟對岸鎮子里的人就熟絡了起來,晴朗的天氣有利於觀察,特別是在班長裴卓武徵用了自己下屬的天文望遠鏡之後,他更加清楚的看到了龍尾嶼上的慘劇,也就在他眼前,一枚榴彈擊毀了一艘滿載著平民的漁船。於是他撥通了後方連部的電話,「連長,我看到有人在襲擊龍尾嶼屠殺島上的平民,我請求帶人前往營救。」但是回答的他的卻是,「不行,琉球現在是日本的保護國,我們擅自進入一旦處理不當會引發戰爭的,我們需要等待上級的相關指示。」「那要等到什麼時候?」裴卓武似乎是在壓抑著自己的怒火。「你會知道的,你現在的任務是,原地待命,加強警戒,增援的1個排已經在路上了。」言罷連長就掛斷了電話,隨機又拿起了另一部電話,此時他又彷彿裴卓武附體,咆哮著質問自己的營長,「營長,我們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再這麼下去島上的人就死光了!」但是得到回答就跟他搪塞裴卓武的話如出一轍,於是他也憤然摔下了電話,看著眼前整裝待發目光炯炯的士兵,他有些愧疚,因為他沒有爭取來出擊的命令,他不好意思下達解散的命令,只能揮揮手然後扭過頭回了自己的辦公室,然後重重的關上了門。而此時的營長又在重複著裴卓武的請求,請示上級是否能派兵前去營救,得到了同樣搪塞的回復,再然後就是邊防警備司令部對國防部的詢問,再然後是國防部對大明帝國內閣首輔的詢問,到最後的結果就是焦慮的大明帝國首輔不停的在自己的辦公室內來回踱步。
裴卓武沒有等到上級的營救命令,但是他還是帶人離開了哨所,前往龍尾鎮營救,隨行的還有14名志願者,其實就是整個班。軍隊的里人就是這樣,同進退是袍澤之間的基本準則,他們即便不是為了拯救那些受難者,那也要保護好他們身邊的兄弟。
駕駛兩艘快艇劈波斬浪,徑直朝龍尾鎮疾馳而去。裴卓武他們畢竟只有一個班,所以配備的勉強能算重武器的只有一挺7.62毫米口徑的「雷鞭式」輕機槍,其實就是大明版本的MG-13機槍的改進升級版,可以說是另一個版本的MG34機槍,只不過這個時空研製時間提前了很多,其原型MG13機槍是德國戰敗后大明拿到的戰利品之一,因為大明帝國高超的工業設計和冶鍊技術,解決了射速過快導致槍管過熱引發的卡殼問題,又改進了供彈方式,採用了彈鏈供彈,雖然代價就是射速不及另一個時空的MG-34,但是它依然是這個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機槍,這也讓機槍手可以更長時間的扣下扳機不鬆手。裴卓武的班就這樣憑藉這樣一挺優秀的機槍壓制了企圖伏擊自己的不明武裝榴彈射手。
兩艘快艇直接衝上了岸,所有的人下船之後檢查完裝備,就按照預定的計劃分成兩組,一組佔領制高點以便於後面的撤退行動,同時也是前往探查那個可以隱藏人的地下洞穴的入口裴卓武覺得應該會有很多倖存者,一組則嘗試去城鎮營救倖存者。戰鬥毫不意外的在那處隱藏著倖存者的懸崖之上爆發了,隨著戰鬥的持續,裴卓武敏銳的差距到,對面的槍聲越來越多,很顯然是增援趕來了,而且敵人持有大量的自動武器,這種情況下裴卓武根本就不敢發起衝鋒,在持有大量自動武器的敵人面前無異於送死,他只能按兵不動,讓下屬們利用手中的明-17式半自動步槍與敵人展開對射,也只有在這個距離可以讓敵人的衝鋒槍威力被壓制在最小的狀態下。
探索制高點山峰的一組人終於跟洞穴中的倖存者接上頭,他們在聽到密集的槍聲後果斷趕來增援正在苦戰中的裴卓武所帶領的城鎮救援組,可是15個人的力量還是太過弱小,很快那些不明身份的武裝分子,就弄清了他們的底細,開始展開側面迂迴,企圖包圍裴卓武一行人,裴卓武無奈只能且戰且退。裴卓武一行的魯莽行動卻並非毫無作用,可能是因為不明武裝從城鎮中抽調了太多的人,導致城鎮內的封鎖力度下降,於是很多倖存者也開始嘗試走出隱藏地逃離這個煉獄,戰鬥又重新在城鎮內打響了。
裴卓武有些氣餒,聽對面的槍聲兵力應該是自己的3~4倍,而且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自己帶著這14個兄弟,別說救援了,連能不能全身而退都很難說了,但是鎮子里中再次響起的槍聲又讓他明白了,自己不能就這麼放棄,於是他苦思著解決的方法,然後……或許是老天有眼,他的解決方法自己就送上門來了,連長之前承諾的那一個排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