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幕-第三章:重拾過往
本章節 3061 字
更新於: 2022-10-14
回到函谷關之內,嬴墨月再度穿上秦王袍服,腰間所配之兵器,竟是昔年秦孝公之遺物「秦公劍」。
此時,關內一處杳無人煙的空地,來到此地的嬴墨月,突然拔劍朝向眼前一片荒地。
「一次走火入魔與突破黑暗屏障的經歷,照理來說,寡人現在應可引動天皇神力了。」
為重拾過往之力量,嬴墨月決意以劍一試天極劍訣,雙眼一閉,體內的神皇真氣開始在血液之中奔騰,手中秦公劍頓時發出駭人光芒。
「天極劍訣第一式『天魄魂劍』!」
雙眼一睜,昔日天皇傳人再現神威,滯留在劍鋒上的神皇真氣,逐漸化作天寒銳鋒,嬴墨月藉勢揮動,剎那間,劍身未至,四周草木已遭魂劍斬斷,大地更受其散發的天寒冰冷之氣而成凍地。
「劍身與樹木尚未接觸便遭魂劍所斷,看來我的力量已經回復了。」
正當嬴墨月要將秦公劍收入鞘中之時,劍身忽然承受不住強大的神皇真氣,頓時斷成兩截。
「斷了......不過這也沒什麼好驚訝的就是了,正好測試寡人是否還有身為天之族人與生俱來的時間之力。」
話語一落,嬴墨月聚精會神於斷劍之上,左眼一睜,斷去的劍脊逐漸與劍身接合,剎那間,秦公劍頓時完好如初,絲毫未有任何裂痕。
「回溯時間的能力也回復了,但秦公劍承受不住天極劍訣與神皇真氣,若是在戰場出這種差錯,恐危及性命,而蒼冥劍也因寡人走火入魔而斷,看來需得尋找一口能乘載神皇真氣的神劍了。」
嬴墨月重新將秦公劍收鞘後,耳中卻隱隱約約聽到一個不疾不緩的腳步正逐漸接近,迴身一看,正是前來傳令的侍衛「啟稟王上,穰侯命屬下前來稟報,趙國主將,徐有為求見王上。」。
「嗯,知道了,快請韓將軍進入,寡人隨後就來。」
侍衛雙手作揖,表示遵命之後,便迅速的前去傳令,而嬴墨月也加緊腳步的前往大殿。
深夜之中,函谷關秦軍大帳之內,白起、魏冉與嬴墨月三人正在等候聯軍的趙國主帥,這時,門外走來一道身影。
「韓將軍,寡人等你多時了。」
「在下徐韓為,見過秦王。」
「嗯,韓將軍果然英武不凡,無須多禮,快請入座。」
經過一番禮儀之後,由嬴墨月坐於主座,徐韓為、魏冉等兩人分別坐在對面,而白起則是站在一旁聆聽接下來的內容。
「韓將軍此次前來,想必依照是武安君的意思而涉險來到秦營,詳情聽說。」
隨後,嬴墨月開始解釋蘇秦目前的真正身分以及用意,徐韓為聽完後,不禁詢問道「依照秦王所言,齊國的武安君是燕國間者,其用意就是為了要滅齊國?」。
「沒錯,就不知韓將軍覺得此計可否?」
「雖聽起來十分誘人,可是真要實施起來,變數太多。在下說不好,何況眼下武安君又被奉陽君囚禁在趙國呀。」
「依將軍的意思是,趙國若與武安君對峙,此間齊、滅齊之計便要半途而廢了,要真是如此的話,那就可惜了...」
看到嬴墨月有些煩惱的神情,徐韓為停頓了一下,經過思考之後,便說出。
「秦王,武安君辛苦謀劃之大好良機,怎麼能夠如此輕易就付水東流?」
「聽韓將軍之意,是願意襄助武安君?」
「在下曾在趙國聽聞,秦王曾經與當年的公子稷、羋太王妃同在燕國,應記得齊師攻燕之暴行。」
「那時燕國正處生死存亡之際,是我國先君武靈王振臂一呼,聯絡諸國、奮起抗齊,這才將其逼出撤出燕國,從此趙燕兩國便永結盟好。」
「寡人也身有同感呀,當年亦是貴國趙武靈王,派赴燕為臣的樂毅將軍親自護送公子稷與羋太王妃回到秦國,因此寡人對趙國之情自是與眾不同,但不知趙國如今對我秦國是否還尚有友好?」
「回稟秦王,前幾年我國新君尚且年幼,而奉陽君權傾朝野,甚至更以私謀而代大功,因此國內臣民早有不忿。」
「此次因奉陽君之故,我趙國已派了兵,但親秦惡齊之大國策永無變更。」
「既然如此,寡人明白了,看來得要勞請穰侯跟韓將軍跑一趟趙國了。」
得令的魏冉頓時雙手作揖道「臣遵旨,函谷關若無大礙,臣想請白將軍與我一同前去。」,而徐韓為卻回了一句「穰侯,現在還不能說無事吧。」。
「秦王容稟,武安君想做給齊王看的實證,現在人不在滎陽,我等亦可代為行之啊。」
「韓將軍說得甚是,武安君雖然身陷囹圄,我等大可代為行事,你們打你們的、我們守我們的,先讓這個陣勢熱鬧起來,不知王上意下如何?」
嬴墨月點頭表示同意之後,便當即向在場眾人決議「大致方向已然決定,我軍方面保持防守之勢,而趙國那邊便有勞韓將軍了。」。
韓徐為回到趙國之後,李兌勾結齊國並密定承諾詔一事敗露。趙惠文王大怒,下令抓捕李兌,隨即又任命韓徐為帶領趙軍,駐紮在魏國滎陽,加入五國合縱之列。
在奉陽君被抓捕之後,韓徐為代替蘇秦執掌聯軍統帥,並集結了五國將士佯攻秦國,期間看上去雖打的熱熱鬧鬧、聲勢浩大,但兩方卻無實際上的戰爭。
在趙國,李兌失勢,歷經四年歲月後的趙惠文王終於在十八歲時,等來了自己親政的日子,並立即以賣國之罪,除去了專斷霸權的奉陽君李兌,而他也從此成為了一位真正獨立的君王。
被押入刑堂審問的蘇秦,也因奉陽君失勢而重見天日,但他脫出的當下,卻是直徑往趙國的內廷走去,在那,他遇到了前來迎接的白起和魏冉兩人。
「穰侯、白將軍,二位辛苦了。」
「不敢當,武安君為大計著想,也是受盡折磨呀。」
「秦王之將相皆至,蘇秦真是好有面子。」
「我王特命,盛邀武安君入秦,怎敢不遠見高迎啊?」
「入秦?難道蘇秦...」
「先生請放心,局勢仍在先生謀略之中。」
「既然如此,那麼按理來說,蘇秦該當返齊,而不是入秦。」
「可是先生經此一劫,畢竟...」
「穰侯容稟,蘇秦遭此劫難,全拜齊王所賜,其用意是在探明,蘇秦究竟居心何在。」
「所幸多方援手,蘇秦不僅未曾暴露身分,反而使齊王更加信任,在此之際,蘇秦間齊之事尚未完結,豈能半途而廢?」
「但我王特意囑附,她...」
「唉,秦王恩典,蘇秦心領了。」
「武安君哪,不妨你...」
正當魏冉話說到一半之刻,外頭傳來「王上駕到」的喊聲。隨後,趙王伴隨韓徐為一同走了進來,三人頓時打躬作揖道「外臣拜見趙王。」。
「不用多禮,邀請你們都是韓徐為的意思,要本王與你們在內廷見面。來,各位請入座吧。」
接著,趙王便慢慢走上主座並坐了下來,魏冉等人也隨同坐下,而後韓徐為向蘇秦解釋道「不知武安君下一步該如何安排,故不敢大張旗鼓。」。
「多謝趙王、將軍體恤外臣。方才外臣已對穰侯、白起將軍言明,蘇秦得要返齊。」
聽聞蘇秦欲重返齊國,趙王不解地問「武安君還要返齊?」,蘇秦隨即解說。
「若蘇秦不返齊,齊王定會起疑心。齊國不滅,蘇秦誓不罷休。」
「原來如此,武安君矢志不渝,本王欽佩,但此時返齊是否過於凶險?」
「所以,蘇秦敢請趙王再伸出援手相助,讓奉陽君親自向齊王稟陳,對外臣嚴刑拷問之結果。」
「好,本王應允。來人,讓奉陽君寫出對武安君的拷問結果,並將其送至齊王。」
「趙王聖明,那麼蘇秦將即日離開邯鄲,請恕外臣先行告辭了。」
在一片蘆葦小徑之中,蘇秦已經離開了邯鄲,回程臨淄的途中,要沿路進入燕境,不料卻被一隊燕軍擋下。
眼前之路遭燕軍擋住,蘇秦從車駕走了出來查看情形,而騎在馬背的燕將則一臉囂張的口氣說「大王詔命,武安君不得入境。」。
「胡說!我王怎會有如此詔命?」
「這是大王的口詔,末將聽命行事,在此力阻武安君入境。」
「既然如此,那我要去見我王!」
「為武安君著想,還是不要去最好。要不然武安君尚未見到大王,就會被我國臣民撕成碎片。」
「為何?」
「這個武安君應該知道吧。」
「莫非是因為我殺了張魁將軍?」
「真是難為武安君還記得,難不成您還想著要去薊城燕王宮碰碰運氣嗎?依末將的意思,武安君還是識時務些會比較好。」
此言一出,兩名跟隨蘇秦一同前來的齊國信使紛紛不平道「燕將竟如此無禮,這可是你王親封的武安君啊!」。
「罷了,蘇秦就回齊國去找齊王!」
於是,蘇秦迅速走回車內,並令車夫將車駕的方向調轉至臨淄,縱使知道這是燕王做給齊國信使的戲,但也只能佯作大怒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