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秋大宅」.1982-1

本章節 1959 字
更新於: 2022-02-17
歡迎您光臨末日紀念館,在此謹代表末日紀念館館方,向您的到來致上敬意。

末日紀念館是一座設立於網際網路的虛擬博物館。本館由聯合國委託與資助、世界超常事件處理組織,也就是大家泛稱的「超常局」營運和管理。當初設立末日紀念館,是為了以開放性展覽的方式,紀念那些在超自然事件中所發生的一切。一切的起點,源自超常局為了建立大型網路資料庫,而產生的「天際線計畫」(Skyline)。之後於2032年,末日紀念館正式建立,成為一個獨立運作的非營利機構。
基於本館的紀念性質,我們也希望您在參觀展覽的過程中,抱著合適地心態思索接觸到的資訊。

本館的每一項展覽項目,都涉及部分的機密與敏感資訊。所以本館禁止攜出任何影音資訊記錄,為此我們鎖定了您連接的任何實境設備的記錄與擷取功能。若您使用其他網路瀏覽設備或程式,我們一樣會鎖定您的相關功能。還請您不要試圖以任何方式解除鎖定或擅自使用任何擷取、錄音、錄影功能,必要時本館將封鎖您的線上存取權限與數位憑證,亦會採取必要的法律行動。

另外,末日紀念館目前只能以數位憑證方式入館。憑證只允許對應的使用者通過檢查,所以還請您不要嘗試轉讓未使用、已使用、已過期的憑證,以免衍生不必要的法律問題。關於憑證不當使用可能衍生的法律問題,您可以使用語音諮詢虛擬導覽員,我們將提供您更完整的訊息。必要時本館亦會主動核對您的憑證,有時這會造成短暫的網路延遲,屆時還請您多加包涵。

參觀過程中您可以隨時暫停或申請暫時離開。也可以用語音呼叫虛擬導覽員,也就是我—Salome,來為您服務。希望您留意的是,當申請暫離後,再次登入會重新核對身份,屆時還請您的配合。

本次為您準備的,是「沐秋大宅」事件。

這個超常事件,讓原本於歐美成立的超常局,將行動的重心轉往亞洲。也因「沐秋大宅」事件,我們開始注意到,在人類日常所見的世界之外,還有其他可能。本事件牽連眾多,還請您準備合適的心情,與我一同觀賞本次的展出。

好的,在您眼前的,便是這一次超常事件的主角:沐秋。此刻我們面前的,是真實比例大小的模擬投影,跟您呈現了沐秋大宅的外觀。它是一棟從未正式完工的三層樓家庭用建築物,所在地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紹興南街附近。目前該住宅的實際位置,正受超常局監管。雖然沐秋宅邸在本次的超常事件發生後,大致上沒有明顯的狀況與變化。但是本館仍然要在此提醒您,請勿刻意逗留於該位址附近,以免發生意外與產生可能的危險。若您必須經過該區域,請務必遵守當地駐守人員的指示。

沐秋宅邸首先動工於1973年6月,土地以及其上建物的所有權,最早登記於一名叫做「李承發」的男子名下。當初動工時,簽約的合作廠商為「源通建築事務所」,由所長「林懷基」建築師負責。根據臺灣當局提供的資料顯示,李承發為早年在臺灣發跡的商人,年幼時隨父親來臺北經商,一開始主要經營平價飾品業。22歲時,李承發與其父親的事業,已經拓展至精品交易與博弈業。

也是在同一年,李承發購入了一筆位於臺北城外的土地,也就是「沐秋」後來所建造的位置,但是並沒有居住於該處。這筆象徵著李家發達的祖上基業,便如同神明般被供奉著,很長一段歲月都沒有更動。當年的李承發不只迎來了事業上的興旺,也同時遇見了陪伴他人生的重要女子,亦是其元配的「張菁」。張菁是商人家的二女兒,家中也是很體面的。而且兩人雖然是經友人介紹,但是也走了一段熱戀交往的過程,在那個年代是很少有的關係。您可以在這面牆上,看見兩人的照片,以及他們的婚紗照、婚禮照。

張菁共替李承發生下三男三女,分別是1920年7月出生的長子「李浩益」、1921年11月出生的雙胞胎,次子「李敏俊」和長女「李筱梧」。還有1922年12月出生的次女「李筱桐」,以及1924年1月出生的三女「李筱菁」。接著是於1929年5月,張菁在生下李承發的第五個兒子「李日興」後,死於產後併發症,當時並未註記更詳細的死亡原因。李日興因此受到父親李承發在日後的特別照顧,與父親的關係也是兄弟姊妹中最好的。關於這六個孩子,您都能在眼前看到他們被留存的檔案照。

1924年1月25日,事業發展已經有不小規模的李承發,娶了第二位妻子林若萍。當時的法律並沒有明確的相關規範,同時李家身為與當權者關係密切的商界人士,自然不在話下。並且以當年的時代背景,男人有不只一位妻子,並不是太反常的事情。
根據出生紀錄推測,在兩人結婚之前,林小姐便已懷孕。但是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無從得知當年發生的詳細狀況。不過兩人所產下的第一胎孩子,是同年7月出生的「李俊毅」與「李俊廷」兩兄弟。這兩個雙胞胎兄弟,據稱彼此關係非常要好。家族成員之中曾經有人表示,兩人之間確實存在著某種「感應」。但是相關的供詞只列舉了部分偶發事件,而且帶有許多主觀性的解釋,超常局最後並沒有採用。除此之外,亦沒有更多明確的資料,可以證實這對雙胞胎之間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