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帖.龜茲佛舍利(中)
本章節 2627 字
更新於: 2021-09-02
大夥兒橫越喧囂的延城,耶婆瑟吉山雖緊鄰延城,卻如空門與塵世的結界。近似佛光的日光灑在綿延的峰巒,每座峰巒鑲嵌著繪有佛籍典故壁畫的石窟,宛若層層寶塔。
窮盡自山巒間瀉流而出的淙淙小溪,是一處與大漠迥然相異,由耶婆瑟吉山壁圍繞而成的綠色世界。
圍成半月形的崖壁中央是一汪湛藍的湖水,向上仰望,則為一方蔚藍的天空,天之澄與水之碧相互輝映,是大自然最為明澈的雙眼。粒粒晶瑩剔透的水珠緣四面山壁滾落,在水面上彈奏出空靈的樂章。
「哇!這裡便是千淚泉麼?妙哉……。」馮芷的星眸閃爍著斑斑光暈,她的讚嘆迴盪千淚泉。
環玉的澎湃不比馮芷還少,不過她找不到合適詞彙形容眼前麗景,只道得出隻字片語:「無中之妙啊……。」
美人們為身為龜茲人,並享有這般美景而自豪,「女郎說的沒錯,許多沙門為了遠離俗世紛擾,選擇來到耶婆瑟吉山修行,這裡可出了不少留名高僧呢。」
幾人漫步於千淚泉畔,跟隨千古名僧雋永的步伐,享受清新舒爽的空氣。一切是多麼靜謐與美好。視線自與天齊平的崖頂仰視過去,天水一色,環玉的心靈得到久違的平靜。
鏘、鏘、鏘……。
不過,當意識沉澱於超然於物外的祥和時,與這份靜美格格不入的雜沓聲卻如同私語般傳入大夥兒的耳中。
「女郎小心!」幾名美人抽劍如水,機警的將環玉與馮芷護在身後。如此訓練有素教環玉無法想像不久前,她猶在行館大廳觀賞她們的長歌慢舞。
金屬碰撞與打殺的聲響由遠而近,最後停留於高聳的山崖邊,幾名手持刀槍的凶神惡煞將一名身形單薄,一身破舊袈裟的僧侶逼至如削的懸崖邊緣。
倏忽之間,那名僧侶宛如折翼的鳧雁,從高處直線墜落,於千百年來不問塵寰的明鏡濺起斑斑塵埃。
崖上的男子交頭接耳的討論半晌,隨即騎乘快馬消失在幾人的視野中。
原本只是圖個玩興,不料竟遇上人命關天的生死之事。才一個眼神交流,一行人默契十足的決定向落水的僧侶施以援手,儘管對於不久前的紛亂一無所知。
然則,就在幾人齊心協力地把僧侶打撈上岸時,僧侶早已失去呼吸心跳。他的胸口遭數支長箭澈底貫穿,褐色的袈裟因而蘸滿怵目驚心的鮮紅。
美人們面色凝重的商酌:「謀害沙門可是死罪……。」
「不好意思,嚇到女郎了吧!」美人們同環玉與馮芷賠罪。
首次目睹屍體的兩人同時倒抽一口氣,不過比起年幼的馮芷,有著強大心理建設的環玉不一會兒便進入狀況。呼吸仍緊促之餘,定睛一瞧的她意外瞥見僧侶握緊的右拳中,閃耀著隱約的光亮。
環玉趕緊提醒:「他的右手有不明物件。」
美人們依循環玉的說詞撬開僧人嵌入掌心肉的指甲,一個僅僅一食指長,一指節寬的小金盒浸潤於暗紅血絲而不染。
金盒上刻有密密麻麻的梵文,其中一名識得梵文的美人粗覽後,琉璃珠般的瞳孔驀地放大。
她轉開金盒的頂蓋,望裡頭一覽,而後既訝異又感到不明所以的告訴身邊夥伴:「此為雀離伽藍的佛舍利,怎會憑空出現於此沙門手中?」
一提到雀離伽藍的佛舍利,美人們的面容由凝重轉為鐵青。
馮芷感應到氣氛折轉成始料未及的狀態,會目擊這令人心驚膽顫的意外全緣起於她的一時玩興,她不好意思的問:「佛舍利是何物呢?教大家如此傷神。」
美人們儘管帶著愁容,依然謹慎小心的說道:「此佛舍利於十多年前迎自天竺,據聞乃釋迦牟尼的指節幻化而成,先王將之供奉於雀離伽藍,視其為王室的傳家之寶,攸關王位的繼承正統。這得盡快向大王報告了。」
環玉聽了美人的介紹後不禁毛骨悚然,佛舍利與龜茲的重要性相當於中國歷朝歷代的璽綬吧!那可是會要命的物件,如今已有一名僧人不幸犧牲了。
不祥的預感籠罩環玉,危機當前,一個機靈迸出,她慎重的道:「我們還得帶上這名僧侶,任何人都必須對今日的所見所聞守口如瓶,若大王問起,只許回答於千淚泉中撈得,否則可能惹禍上身。」
環玉說得頭頭是道,那掃視大家的犀利眼神讓在場諸位有些發愣,不敢相信這是一名十歲女童會有的思路。不過危難當前,美人們極快的便把無關緊要的思緒拋諸腦後。
「女郎所言甚是,不過可能得委屈女郎們隨我們趕路了。」
「我們沒關係。」環玉與馮芷異口同聲的應答。馮芷偷偷窺視了身旁這位她從未深入了解的阿妹,才短短幾月,季蔥彷彿一夕成人。阿爺與阿兄肯定不會相信幾個月前仍日日吵鬧的小丫頭,現在竟如此沉穩膽大。
於分秒之差恐致千萬人頭落地的關鍵時刻,美人們從善如流,動作俐落的把僧侶遺體裝入驢馬上的麻袋,盡最快速度奔回延城。
幸虧環玉與馮芷長期奔波習慣了,能嫻熟地追隨美人們飛箭似的身影。
回到延城,一行人都隱隱嗅到喧騰的市集多了一絲詭譎,人與人之間的不安之情比離行前更為強烈滾燙。
「才不到兩個時辰,城裡怎麼便人心惶惶?」馮芷率先問出環玉心中的疑惑。
「不知是打哪裡傳出的消息,天欲易主的傳聞正於市井盛傳。」
美人們口中的字句無不突顯著事態的怪誕,大夥兒心照不宣,一切的罪魁禍首或許就是她們身上的佛舍利。
王城坐落於延城的中心,地基比起住宅區特別挑高,外牆則以純白的大理石堆疊而成。牆面潔白無瑕,宮門門衛的卻不如牆面般潔淨中立,表現出死寂的肅殺之氣。
美人們使用龜茲語與門衛交談,門衛以不友善的口吻同美人們說了幾句話,手上的武器依舊高舉,絲毫沒有放行之意。
美人將門衛的說詞翻譯成漢語:「大王與鴻臚人在雀離伽藍見證「佛蹟」。」
「這便是佛蹟了。」龜茲王的口譯向使團介紹著。
毫無綠意的陡峭山坡孕育出一條古河道,原來應為滾滾逝水的河道全被山腳的黑色湧泉填滿。莊嚴宏偉的雀離伽藍便依傍著河渠,分為東西二寺,除了並立的佛塔、殿堂,更有為數眾多的僧房,規模宛如第二座王城。
得到國王與魏國大鴻臚共同參訪佛蹟的消息,居民們都爭先恐後地湊至雀離伽藍,一睹魏國權貴的風采。
即使不時有無法言喻的臭味衝鼻,以馮孝興為首的使團仍對這道不出所以然來的奇景滿懷期待。
馮孝興手捋髭鬍,春秋鼎盛的他如今回歸赤子,抱持求知若渴的心態看待眼前的陌生。
「這委實太神奇了。肯定是大王的善意上達天聽。」
「孤倒認為乃龜茲之精華欲親作東道主,迎鴻臚卿一行。百餘年前,三藏法師鳩摩羅什離開了龜茲,如今卿之親訪重現百年來不復見的盛況。」龜茲王熱切的道,看來對魏朝太后與相國的賞賜滿是喜悅。
「大王見笑了,臣此行亦包含隨魏天子欽定之衲僧四處取經,豈敢僭越聖僧盛名?」馮孝興口頭上異常謙遜,不過他的言語愈是謙抑,內心的狂喜便有多猖狂。
「居然有魏朝的高僧隨行,孤能否一睹聖容?」聞得有魏朝的僧侶隨行,龜茲王顯得異常感興趣。
馮孝興自然樂意將同團高僧介紹與龜茲王認識:「這是自然,能與佛國……。」
「大王不好啦!事態嚴重啦!」馮孝興話猶未盡,但見雀離伽藍的僧眾驚慌失措的大喊著,他們的著急彷彿預告世界即將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