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王師兄自述,來文照登:
家人請示求子,依佛菩薩開示誦經圓滿,並迴向成功,結果第二胎還是女娃。網路請示其中緣由,得到「此女由淨土而來,有其任務」。家人仍多疑惑,決定親自到精舍請示,阿伯說明:「此女原本是男生,因為註生娘娘覺得換成女生會是更好的緣分,所以才會求男得女。」
雖然註生娘娘轉增善緣是一件好事,然而求男得女的結果依舊讓家人頗難釋懷。
過了幾個月之後,家人抱女娃到「鳳山龍山寺」收驚,沒想到收驚師父沒來由地跟家人說:「此女原本是男生,因為註生娘娘覺得換成女生會是更好的緣分,所以才會求男得女。」
太驚人了!太神奇了!如果不是真有佛菩薩,如何相隔百里的精舍和鳳山龍山寺會有同樣的說法?若非佛菩薩想要化解家人的心結,如何不問自答?
更慈悲的是雖然精舍與鳳山龍山寺都開示「二個女兒就很好」,不過一定要生男孩的話還是有法子的--「誦經迴向」。同樣不謀而合的解答,可見誦經除了消業,還能滿願,真真正正是自助助他的清涼藥。
親聞這樁不可思議的實例,有幾點想法想要分享:
一、佛菩薩是真不是假!不同時空卻有相同答案,而且還是不問自來的驗證,如果不是真的,還有其他可能嗎?
二、誦經的功德力實在是不可思議,一切願求,皆得圓滿。
三、眾生所見有限,所求未必最好。佛菩薩會依個人誠敬、願力、福報給予適切的調整,足見佛菩薩真的很慈悲。(自述結束)
以下引用自佛光山抄經堂:
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施捨萬文收;
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笠管山河。──《三世因果經》
在這個世間上,很多人想要發財,但是沒有播種如何發財?沒有布施怎能發財?「三寶門中福好修」,我們希求富貴,要具備福德因緣,必須先布施修福、種植福田。
福田,即我們所做的善事,猶如農夫要耕田下種,才有收成。福田,有恭敬佛菩薩、聖人、僧伽的「敬田」;有孝順父母、和尚、阿闍黎的「恩田」;還有一種是「悲田」,即對於一切眾生或窮苦的人,我們施捨他、幫助他、慈憫他,就可以在慈悲的田裡培植福德因緣。
「一文施捨萬文收」,不要以為布施一點財物沒什麼了不起,小小的布施,也可收成萬萬千千的果實。經典上說:尼拘塗樹的種子是很小的一粒,可是種下去長大後,方圓數十丈都結滿了纍纍果實,真是享用不完。就像蘋果、芒果種下去,雖是一粒種子,卻能有茂密樹蔭、纍纍果實的收成。
「不信但看梁武帝」,梁武帝在過去生中本是一個砍柴的樵夫,有一天他挑著一擔柴要回家,途上看到一尊地藏王菩薩像在路旁,每天承受著日曬雨淋,實在辛苦,他一念恭敬心起,就把自己的斗笠戴在菩薩的頭上。就這麼一個布施的功德,慢慢匯聚成來世當上皇帝的果報,所以說「曾施一笠管山河」。
現在的人常常不事播種,只希望不勞而穫。沒有辛苦,沒有勞動,哪能有收穫呢?要想有什麼樣的收穫,就應該先出力耕耘,如古人說的:「黃金隨著流水沖下,也要起個早將它撈起來」,不辛勤播種,是不會有收穫的!
因此,這首偈語勉勵大家,為人處世要能樂善好施,只要肯在功德福田裡播種,將來必然會有所收成。
本文來自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網站連結:https://mouniassn.pixnet.net/blog
【牟尼精舍簡介】:
我們不接受供養、不收錢、不推銷、也不強迫修行,單純義務只求能結善緣解決您的問題;我們專解因果事件、因果問題、治因果病、…,無論婚姻、家庭、事業、家族、痼疾、學業、…等人生不順遂的問題均能請示!歡迎有醫生看到沒醫生、有神問到沒神者,人生遇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仍不得其解的有緣人,不妨一試。
家人請示求子,依佛菩薩開示誦經圓滿,並迴向成功,結果第二胎還是女娃。網路請示其中緣由,得到「此女由淨土而來,有其任務」。家人仍多疑惑,決定親自到精舍請示,阿伯說明:「此女原本是男生,因為註生娘娘覺得換成女生會是更好的緣分,所以才會求男得女。」
雖然註生娘娘轉增善緣是一件好事,然而求男得女的結果依舊讓家人頗難釋懷。
過了幾個月之後,家人抱女娃到「鳳山龍山寺」收驚,沒想到收驚師父沒來由地跟家人說:「此女原本是男生,因為註生娘娘覺得換成女生會是更好的緣分,所以才會求男得女。」
太驚人了!太神奇了!如果不是真有佛菩薩,如何相隔百里的精舍和鳳山龍山寺會有同樣的說法?若非佛菩薩想要化解家人的心結,如何不問自答?
更慈悲的是雖然精舍與鳳山龍山寺都開示「二個女兒就很好」,不過一定要生男孩的話還是有法子的--「誦經迴向」。同樣不謀而合的解答,可見誦經除了消業,還能滿願,真真正正是自助助他的清涼藥。
親聞這樁不可思議的實例,有幾點想法想要分享:
一、佛菩薩是真不是假!不同時空卻有相同答案,而且還是不問自來的驗證,如果不是真的,還有其他可能嗎?
二、誦經的功德力實在是不可思議,一切願求,皆得圓滿。
三、眾生所見有限,所求未必最好。佛菩薩會依個人誠敬、願力、福報給予適切的調整,足見佛菩薩真的很慈悲。(自述結束)
以下引用自佛光山抄經堂:
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施捨萬文收;
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笠管山河。──《三世因果經》
在這個世間上,很多人想要發財,但是沒有播種如何發財?沒有布施怎能發財?「三寶門中福好修」,我們希求富貴,要具備福德因緣,必須先布施修福、種植福田。
福田,即我們所做的善事,猶如農夫要耕田下種,才有收成。福田,有恭敬佛菩薩、聖人、僧伽的「敬田」;有孝順父母、和尚、阿闍黎的「恩田」;還有一種是「悲田」,即對於一切眾生或窮苦的人,我們施捨他、幫助他、慈憫他,就可以在慈悲的田裡培植福德因緣。
「一文施捨萬文收」,不要以為布施一點財物沒什麼了不起,小小的布施,也可收成萬萬千千的果實。經典上說:尼拘塗樹的種子是很小的一粒,可是種下去長大後,方圓數十丈都結滿了纍纍果實,真是享用不完。就像蘋果、芒果種下去,雖是一粒種子,卻能有茂密樹蔭、纍纍果實的收成。
「不信但看梁武帝」,梁武帝在過去生中本是一個砍柴的樵夫,有一天他挑著一擔柴要回家,途上看到一尊地藏王菩薩像在路旁,每天承受著日曬雨淋,實在辛苦,他一念恭敬心起,就把自己的斗笠戴在菩薩的頭上。就這麼一個布施的功德,慢慢匯聚成來世當上皇帝的果報,所以說「曾施一笠管山河」。
現在的人常常不事播種,只希望不勞而穫。沒有辛苦,沒有勞動,哪能有收穫呢?要想有什麼樣的收穫,就應該先出力耕耘,如古人說的:「黃金隨著流水沖下,也要起個早將它撈起來」,不辛勤播種,是不會有收穫的!
因此,這首偈語勉勵大家,為人處世要能樂善好施,只要肯在功德福田裡播種,將來必然會有所收成。
本文來自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網站連結:https://mouniassn.pixnet.net/blog
【牟尼精舍簡介】:
我們不接受供養、不收錢、不推銷、也不強迫修行,單純義務只求能結善緣解決您的問題;我們專解因果事件、因果問題、治因果病、…,無論婚姻、家庭、事業、家族、痼疾、學業、…等人生不順遂的問題均能請示!歡迎有醫生看到沒醫生、有神問到沒神者,人生遇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仍不得其解的有緣人,不妨一試。
菩薩慈悲難思議,千處祈求千處應
作品更新日曆
給作家一個支持
我的星幣:0
0
評論
推薦閱讀
關注本書讀者還關注
【艦隊蒐藏】新米提督的低能日常
那是個戰亂紛爭的時代,人類跟深海棲艦們互相爭奪,互相獵殺。正在此時,在鎮守府的宿毛灣內來了一位嬌小的提督,帕比。然而,跟她的體型相反,她搞事的能力可是超級專業的。究竟她會帶給友軍跟敵軍如何的混亂呢?
鬼滅前傳:無慘與他的五位妻子
〈鬼滅之刃〉中的屑老闆鬼王無慘,曾經娶過五位妻子。但這些可憐的女子,最終皆因為屑老闆太屑而死去。本小說主要講述屑老闆的五段情史,他和這五位女子的愛恨情仇。
本人並不擁有〈鬼滅之刃〉的版權,敬請留意。
本人並不擁有〈鬼滅之刃〉的版權,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