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地球存在的暴龍總數可能達二十五億隻

本章節 975 字
更新於: 2021-04-25
說到恐龍,大部分人第一個想到的應該都是暴龍,暴龍兇狠的形象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不過關於過去地球上存在有多少暴龍,可能大部分人都沒想過。
最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進行了一項研究估計,認為在白堊紀末期暴龍存在的兩百五十萬年間,總共有多達二十五億隻暴龍曾經存在於地球上。研究小組發現在那一段時期任何時候平均都有兩萬隻暴龍遊蕩於地球之上。而這項研究也標誌著第一次有人計算出已滅絕了數千萬年的動物種群數量。就連研究團隊本身對這個數字能被估算都感到驚訝。
儘管得出了這個數字,但研究團隊指出這個估計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95%信心範圍內,任一時候的暴龍平均種群數量從一千三到三十二萬八千都有可能。也就是說從暴龍出現到滅絕,所有暴龍總數可能在在一點四億到四百二十億隻不等。
這項差距最大的不確定性來自恐龍生態的確切性質上。這項研究依據是來自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John Damuth所發表的數據,該數據將活體動物的體重與種群密度聯繫起來,雖然這種關係很緊密,但是生態差距會導致具有類似生理與生態位的的動物種群密度發生巨大的變化。比如鬣狗與美洲豹的體型差不多,但鬣狗的種群密度卻是美洲豹的五十倍。
該項研究的主導者,加州大學古生物博物館館長Marshall表示:我們計算依賴於活體動物體重與他們數量密度之間的關係,但這種關係的不確定性跨越了兩個數量級。令人驚訝的是,我們估計的不確定性主要來自生態變化,而非我們使用的古生物學數據不確定性。
作為計算的一部分,Marshall選擇將暴龍視為一種能量需求介於恆溫與變溫動物之間的物種。
關於暴龍在生態系統所處的位置讓研究團隊選擇忽視幼年暴龍,因為這兩者佔據的很可能是不同生態位。
對此研究團隊依據科學文獻與同事們的專業知識中尋找數據並估算出來,暴龍的性成熟年齡約為15.5歲、最長壽命為20多歲(將近30歲)、成年後的生態體重52000公斤。另外研究團隊還利用暴龍一生成長速度的數據得出結論,在暴龍性成熟前後有一個快速生長期,在這個階段暴龍可以長到7公噸。
根據這些估算,研究人員還算出每一代暴龍生存持續約19年,平均數量密度約每一百平方公里一隻暴龍。
然後他們估算暴龍活動的總地理範圍(北美)約兩百三十萬平方公里。並且物種存活了約兩百五十萬年。最後得出暴龍長住數量規模約兩萬隻,一共生活了約十二萬七千代,也就是說總共有二十五億個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