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看到有人提到『文筆』兩個字那今天我就來談文筆

本章節 3795 字
更新於: 2019-09-03
  談到『文筆』兩個字,很多有在涉獵文字創作的作者跟讀者心中都有一定的認知,然而在我個人長期觀察談到文筆兩字時的討論,絕大多數都是概念相近細節不同,也就是說其實大多數人心目中的文筆其實都不太一樣。

  我這邊隨便用菇狗搜尋到網址作舉例。(附標題)
  1.什麼樣的文筆算是好文筆? -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ygk4v9k.html
  2.RE:【問題】文筆好的定義? @空想奇談創作交流區哈啦板- 巴哈姆特
https://forum.gamer.com.tw/Co.php?bsn=60154&sn=54329
  3.大師們的寫作課:好文筆是你最強的競爭力-Booklife圓神書活網
<原網址不貼,太長了,不如自己搜尋,反正是一本書的介紹。>

  首先是第一篇,我以下節錄幾個段落來分析寫文者的想法。
  【怎麼樣叫做好文筆?不妨搬來古人現成的答案,見《菜根譚》第二卷:「文章作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有恰好。」——文章做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並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只是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用最恰當的方式表現出來而已。】
  開頭就這樣明白表示,文筆好就是恰好而已,至於什麼是恰好在後面有作者的觀點,但其實這種說法暗藏許多沒說明白的細節。
  【首先,好文筆的背後,是「思想」。】
  這裡提到作者前面沒講明白的細節,作者認為文筆的重點是思想。
  【其次,好文筆需要一定的語文功底。】
  這邊則是強調作者認為文筆要有語文功底做基礎。
  我個人知道作者為什麼這樣認為,其實很多人也強調文筆需要語文功底,也就是至少讀過一定程度的書,不過這是大部分的人的想法。
  【對於題主提到的《復活》之類的外國文學,我覺得就不必談文筆了。外文翻譯成中文,「文筆」會大為失真,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哪怕是最好的譯者,也沒辦法完全傳遞原文的神韻——別說外文,就算是把文言文譯成現代文,那種古文特有的神韻和美感,也幾乎喪失殆盡。所以,對待外國名著,我們應該關注它的「思想性」,而不是文筆。】
  這邊傳達的概念比較複雜所以我特別節錄出來,但我不會詳細解釋,因為光談這一段我可以寫出上萬字的文章都沒問題,但沒意義,我這裡只專注談文筆這件事,所以這邊要看的重點其實是最後那兩句~~作者認為我們看文應該重視文章呈現的思想,而不是文筆。
  【最後,透露一個簡單易行的辦法,去判斷文筆的好壞:看文中「的」字出現的頻率,這方法是余光中先生髮明的。「的」字越少,文筆越好,反之就越壞。「的的不休」的文章,一定不是好文章。】
  這邊特別節錄結尾不是因為這段敘述有用,而是我個人認為這是偏見,主要的理由在於他沒有詳加解釋為什麼,這種個人意見附加名人說法的訊息傳達有誤導洗腦之嫌,更別提上面都沒提到也沒暗示到這部分,放在結尾有引戰之嫌。(我覺得這種做法很卑鄙,有種戰不起來但我就是要酸的感覺,手法下乘。)

  再來是第二篇,來關注幾個個人認為的重點,這邊基本上不會評論他們觀點正確與否,我前面說過『大多數人心目中的文筆其實都不太一樣』。
  【什麼叫文筆真的好?簡單而言,就是你說的辭藻華麗,表面上的文筆。】
  其實他想講的是匠氣。後面作者有說到【這種文筆好,叫做寫手,叫做文匠。】這邊證實了我前面講的匠氣。
  【二、不注重文筆卻被說文筆好
  這種作品十之八九都有及格以上的分數。不敢說都是大作,但不至於丟臉。
  什麼叫做不注重文筆?簡單而言,他不追求辭藻華麗,他追求的是文能達意,且意在言外。】
  這邊說不注重文筆卻被說文筆好,這邊摻雜了作者對他人觀點的認知,也就是說作者認為文筆是匠氣,但別人在看見「沒匠氣」的文章會覺得文筆好,這代表其他人不認為文筆跟匠氣有關連。
  【所以的文筆,應該是這樣的東西,這樣的東西才夠格被稱作作家。同樣一個東西,若十個字就能形容的比一百個句子還要觸動人心,又何必去追求藻飾呢?】
  這段作者的說法在表述自己認為真正的文筆應該是第二點,而不是第一點的匠氣,但其實這樣來看第一點作者他本人直接說是匠氣而不是文筆就行了,可見作者自己也很矛盾,他不知道他心目中真正文筆的定義該選哪一個,明明比較認可那種觀點卻要說自己觀察到市面上流傳的說法為文筆,可是自己又沒有勇氣明白表示自己認同的文筆觀點才是最佳解,這其實也側面呈現出一般人對文筆的概念其實是模糊不清的,也就是說市面上有主流認知,但私下有人有不同的想法,而且我個人觀察有不同想法的人很多,每次看到相關討論都會冒出來。

  第三篇是一本書的內容介紹,以下是我選錄出來的內容。
  【若想練就一手好文筆,埋頭硬寫絕對難以搞定,必須閱讀取法經典作品,在熟稔文學語言後,才有辦法靈活應用,進而提升寫作能力。】
  強調文筆要下功夫練習。
  【文字是展現自我的最佳機會,無論是寫出吸睛的遊記、部落格或臉書,在學測或指考中勝出,讓簡報或企畫案直入人心、甚至回覆信件都能為自己加分。在「眼球時代」,各行業都離不開寫作,向大師學習用流暢生動的文筆表達自我,輕鬆駕馭文字,寫出影響力,把自己打造成獨一無二的品牌。】
  強調文筆對人有用處,拿來出名或賺錢或更上一層樓都有用。
  【◎介紹很多大師寫作的微精之道!文字工作者讀某一字或某一句,有醍醐灌頂之效!只要一兩句能發揮一點作用,對於寫字的人而言就能夠提升品質了。】
  這邊其實有在暗示文筆就該簡明扼要、字精意深。
  【◎觀點鮮明的一本書,作者犀利到位的分析多位作家的寫作特點。斯言如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只有搞懂這些文學巨人的步伐,才能寫出像樣的東西】
  這裡強調文筆好要懂經典。
  <下面的序跟內容試讀我就不節錄了,因為那是本書作者的觀點,而上面的內容介紹是出版社為了宣傳介紹本書所用的文字,兩者是不同意義的,前兩篇我已經有舉例某個人的對文筆的看法,這邊這是出版社的宣傳,要知道宣傳這種東西是最強調大眾認知與洗腦的敘述,我們可以從中窺見最大多數人的想法,當然也不否認是因為宣傳才造成這樣的大眾想法故稱之為洗腦,反正就是有參考價值,畢竟這部分的內容曝光率絕對比作者正文高,作者內容寫得再好還是要靠宣傳文字去推銷書籍。>

  我相信看到現在,大部分人都頭昏眼花了,連我也有點......所以這邊我再整理一下資訊,把三篇的重點濃縮在這個部分做比較。
  1.文筆好就是恰好+文筆背後需有思想的基礎+文筆需要語文功底,然後作者認為讀書應該看思想而不是文筆,後面這邊其實就在講作者心理認為大部分的好文筆是具有文匠氣息但思想乘載不夠,對照前面文筆好就是恰好剛好強調他心中真正好文筆的標準是什麼。
  2.我前面有講到作者對於文筆觀念的矛盾感,這邊就不在復述,忘了就拉回去看,看不懂的人就算了。
  <這代表其實我整篇想講的東西其實你也看不懂,畢竟一個人的想法你感覺不出來,那很多人的想法你也感覺不出來,何況這整篇文章還要用我自己的想法做串連解釋,這層層包裝下來,拆不掉第一層包裝紙的傢伙還是不要挑戰這種難拆的禮物。>
  3.文筆要下功夫練習+文筆對人有用處+文筆就該簡明扼要+文筆好要懂經典;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大眾是怎麼看待文筆這回事,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會認為文筆好就是匠氣,因為市面上主流的文筆認知造就不少文匠,而很多思想不足的作品更加深這樣的觀點,因為思想不足只好賣弄文字再加上名人的推廣,所以很多人都誤以為文筆好就是那副德性,這中間其實有很多誤解。

  三個部份我都說完了,其實我這邊的正文已經結束了,看完上面部分的人有去思索自己的想法就夠了,我主要的用意就只有這樣。
  不過最後還是要提一下我個人的觀點,畢竟寫這種文就是要整理想法跟強化個人認知,順便釐清自己的想法,不然辛苦寫這麼多做什麼?但我人微言輕,自認為自己的想法不重要,所以以下寫的東西是寫給自己看的,其他人不小心看到我不會怪你們。

  %%%%%

  在我個人的想法,文筆只是一種描述,它沒有真實意義的存在,很簡單的理由,看看有這麼多人對文筆兩個字有不同的想法就知道,更不用說有很多人被各種觀念搞得很矛盾,所以問題是出在人身上,這字詞本身是中性沒太大的意義存在,總之就是人們對這兩個字想法還沒真正統一,我們來看教育部對文筆兩個字的解釋~~

釋義
1 六朝稱文章有韻者為「文」,無韻者為「筆」。《晉書.卷七七.蔡謨傳》:「謨博學,於禮儀宗廟制度多所議定,文筆議論,有集行於世。」
2 文章、文辭。《晉書.卷八二.習鑿齒傳》:「鑿齒少有志氣,博學洽聞,以文筆著稱。」《南史.卷六八.劉師知傳》:「博涉書傳,工文筆,善儀體。」

  所以說外面談的文筆其實是這兩個字的延伸用法,而且目前看來尚未約定俗成,爭議很多,因此認真在外面跟別人談文筆是什麼的人大多都很笨,原因是因為你很難說服其他人的觀點,這可能要幾萬年之後才有定論才加入新的字意,寫到這裡我覺得我特地寫這篇文也很笨。
  故,談文筆時不要太認真也不要刻意去起爭議,這就像是日本的宅跟台灣的宅認知是不同的,人家說你宅老是窩在家裡很廢那你一認真生氣就輸了,因為大多數的台灣人都不懂宅的原意,可能現在有不少人不知道這是從日本傳來的延伸意,只是被媒體宣傳就變成這樣,你說媒體宣傳洗腦的功力強不強?
  講到這裡,我就覺得很無奈,常常會遇到我想說人不懂裝懂又說不出口的情況,一來是這種人解釋不了,二來是要解釋通常很麻煩,三則是我現在覺得講人不懂裝懂感覺是在罵人,因為我認為這種形容還蠻......不想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