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令X前置作業
本章節 1621 字
更新於: 2025-10-22
眾臣伏地,誰也不敢作聲。
他們知道,皇帝這些話,不全是衝他們說的;他們更是清楚,這時候,沉默比任何陳詞還安全。
須臾,皇帝抬手按住額角,聲音沙啞卻仍穩:「朕乏了……暫退罷。兩柱香後,再議。」
群臣齊叩首,卻無人敢先起,只得低頭慢慢退下。
殿門闔合,氣息漸遠。燭火搖晃,一線香煙冉冉而升,皇帝吩咐人傳話:「去請皇后與昭媛。」
一刻鐘未過,皇后與昭媛到了便殿。
行禮問安後,皇后略帶歉意地說:「來得匆忙,只帶了桂圓紅棗湯。」昭媛仿著她的語句,笑道:「來得匆忙,只帶了孫女給的九連環。」
「無妨。」
皇帝慢慢飲盡桂圓紅棗湯,閉眼聽她們輕聲細語,閒話家常。休息時辰一過,他便起身,回朝議事。
皇帝安坐龍椅之上,底下大臣仍心有餘悸,便聽皇帝開口說:「續方才之議,主張依禮立嫡為儲君之人,試言立賢何以不可?」
殿上一片安靜,連朝服摩擦的聲音都沒有。眾臣噤聲不語,心下暗忖:「方才陛下雷霆震怒,誰還敢再提依禮立嫡之事?」
像是看穿他們的心思那般,皇帝冷笑:「又白領俸祿以明哲保身?」
一年輕大臣被激得出列回話:「陛下,賢與不賢,真偽難察。」
「『難察』?難察就不察?科舉時覺得策論難寫就不寫嗎?飯不會做就不要吃嗎?卿是否想過如何『察』?還是聽那些偷懶愚昧的老臣說『不可察』,便真以為不可察?
你們,回家都好好想想,該怎麼做才能……」話正說著,皇帝靈光一閃,喃喃說道:「……為什麼,一定要分辨誰是真賢明?」
「為什麼一定要辨出賢明?真賢德固然好,假賢德又如何?」
這下非嫡派著急了,他們一個個出班欲奏,皇帝卻繼續說道:「就算真的查出誰是真賢能,誰是假賢能,又如何?古往今來,不乏那些登基之初勤政有為,後來卻昏庸暴虐之人。
人心是會變的──無論天子,或是大臣。」
最後一句話,落在殿上金磚,震在眾人心裡。整個大殿寂靜無聲。
少頃,打破沉默的還是皇帝自己。
「所以,應該做的是,匡正人心?」
眾臣聞言,寧可思考如何分出真賢假賢。
「若那人善於作態、又能夠事事周全,爾等便設法讓他裝到底——裝上一世,裝成賢君,亦是天下之福。」
最後,像在吩咐回家作業那樣,皇帝對臣子們說:「近日擬摺之際,諸卿當思三事──不願何種人成為上峰;如何防止君臣失德而敗壞政事、禍及百姓;最後,當修正一切『殺戮之禮』。禮部眾卿,尤當深思末條所指。」
雖然最後皇帝說,分出真賢假賢已經不是重點,但他還是想試試,能做到什麼地步。
於是午膳過後,皇帝請全國十二商幫行首進京,也從吏部考功司調了些資料;接著來到皇后宮中,讓她傳令,接下來半年不要調整後宮人員的人事異動。
「皇上,在後宮看這些,是真的想讓妾背上禍水之名嗎?」
「皇家事,國家事。那國家事當然也是皇家事。慧娘,來看看孩子們在六部歷練的『豐功偉業』,還有當年遊歷都遇上了什麼吧。」
於是皇后與皇上一起懷念孩子們的那些年──她本來是這麼想的,最後卻是提筆幫著皇上紀錄「重要的提醒」。
天邊的雲彩由藍天白雲染成橘紅,再過渡到暗紫。皇帝放下卷宗,伸伸懶腰,說:「好,就先這樣吧。」
「太好了……」皇後放下筆,甩了甩手。皇帝幫她揉著手腕,然後說:「傳膳……先去拿熱毛巾。」
一連幾天的下午,皆是如此。後來,皇后召皇長女進宮聊聊在吏部工作的事、當初和駙馬在江南遊歷的事。
然後,皇帝問了她幾個問題,讓她回去思考。
「八日內寫好呈上。」皇帝說。
隔天皇后傳了大皇子進宮,帝后做了同樣的事。就這樣,皇后召見皇長女、大皇子、二皇子、二皇女……及其他子女,共花費了八天時間。只是有人見面的時間短,有人讓皇帝費了些口舌。
這十來天的晚上,皇后也沒閒著,照著皇帝的吩咐,開始認識那些內廷職官。
同時間,皇帝也勤奮地批著奏章,大臣們有時也會呈上對那三件事的看法。關於「不想要什麼樣的人當自己上峰」這點,這些讀了同一套聖賢書的大臣幾乎意見一致;多年事奉同一位皇帝的他們,也不約而同在奏章裡順勢提上那麼一兩句:「愛抬槓的人。」
「什麼抬槓,哪有皇帝愛抬槓啊──愛抬槓怎麼了,真是……」
他以硃筆批示,命臣子補述:「何謂逆耳忠言」「何謂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