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龍鎮江篇(一):亂世再起

本章節 3524 字
更新於: 2025-09-23
午夜星空下,五十幾名快馬加鞭的騎士在縣道上奔馳著。領頭的正是吳景,族弟孫河等人,跟著坐在馬車上的陸康之孫陸遜,以及精通醫術的元化,一行人正加速地趕往盧江。距離孫堅密令他們出城,已經過了三天。

「吁!」吳景在隊伍最前頭,突然勒緊了馬繩,示意停步。他銳利的雙眼環顧四周。然而,這片土地卻異常寂靜,沒有任何居民或路人。吳景的直覺告訴他,事情並不單純。宜春縣乃是盧江鄰近的地區,原本由陸康姪兒管轄,如今戰亂再起,百姓及官員皆已集體遷徙至盧江城。

吳景穿著一身便服軍裝,向眾人發號施令:「所有人注意,我們已經進入鄰近盧江的轄區宜春縣。所有人兩兩一組,互相照應。若路上發生任何狀況,切莫驚慌,務必保持隊形。」

孫策此時留意到一旁的孫河滿臉愁容,緊握著大尖刀的雙手因緊張而微微顫抖。他立刻騎馬到孫河身旁安慰。

「伯河,振作點。有我在這,你不要怕。」孫策拍著孫河的肩膀,鼓勵他。孫河只是點頭,沒有說話。他想起出發前,孫堅點名他要參與這支先鋒部隊,腸胃因為緊張,從那時起就一直絞痛到現在。

「我一直以為,先鋒隊伍會是凌操,而不是我。」孫河終於開口說出心裡話:「我平常無論發生什麼事,永遠都躲在後面。我的武藝沒有你們好,膽子也沒你們大,我只怕自己成了拖油瓶。」

此時,吳景聽見兩人的對話,騎馬過來加入:「伯河,別說喪氣話。我們解煩軍無論姓氏、年紀、能力與背景,都像一家人一樣。沒有誰強誰弱的問題,尤其你們這群年輕人,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孫策與吳景的鼓勵下,孫河稍稍提起了精神,努力跟上大部隊。


同隊伍中的馬車中,元化正在替陸遜把脈,將心中的疑團提出來詢問。

「小兄弟,老夫行醫多年,未曾見過同年紀的孩子,傷勢能夠像你一樣復原得如此迅速。」元化邊幫陸遜換藥,邊指著身體大大小小的傷口,這都是陸遜從盧江逃到長沙所留下的痕跡:「你看,雖然皮外傷仍然需要時間恢復,但我把脈發現你的內傷幾乎已經完全消失,這還真是神奇啊。」

陸遜一愣,眼神中冒出了一絲期盼,反問元化:「大夫,想不到你醫術這麼高明,連人的內傷都能醫治?」

元化打開身旁的包袱,秀出了裡面各式各樣的醫療刀具:「你說內傷能否醫療嘛,還真不好說。畢竟我們並無法實際看到人類體內的變化,但我一直在研究這方面的領域,希望從人類器官的功能,研究出更好的醫術。」

陸遜驚訝地拿起元化隨身攜帶的各種器具,每個刀身形狀都不同,有得像是半月,有得像是剪刀,他邊把玩邊說著:「大夫,小的有些一享天開的想法。內傷若經由外力器具進行治療,怕事會造成經脈栓塞。如果你使用管子將栓塞物質送至出血處止血,對傷者或許大有幫助。」

元化驚訝地看著陸遜,想不到如此年紀小的男孩,居然能說出這種見解。陸遜靦腆的笑了起來:「盧江城算是揚州的一大城市,長江沿岸許多醫者經常往來此處,我也只是無聊多認識一些人,懂得一些皮毛而已。」

元化聽完陸遜的說明後,露出會心的一笑,兩人繼續包紮傷口,聊起更多內容。元化才發現,陸遜是過繼給陸康的孫子,在家庭中年紀最小,身體天生較為虛弱,因此從小從各個大夫的看診過程中,學習到許多醫術領域的知識。


夥繼續前行約半個時辰,突然前方出現一名吳景派出的斥侯,騎著快馬匆匆趕回。

「將軍,前方不遠處就是城池。已可看見敵軍營寨四散於周圍,敵軍主力正集結於北側及西側城門。」斥侯神情焦急地回報。

吳景沉思片刻,然後果斷地發出命令:「很好,稍後我們加速前行,從北門進城。」

眾人略感訝異,不明白為什麼要從敵軍主力部隊所在處入城。吳景抬手制止了他們的疑問,他深邃的目光掃過在場每一個人,展現出他胸有成竹的氣勢。

「兵者詭道也,敵軍主力集結於北門,恰恰證明了北門是最弱的一環。」吳景沉聲解釋道:「敵軍將所有兵力都部署在正面,試圖營造出堅不可摧的假象,藉此威懾我們。但他們沒有想到,這也意味著他們將大部分的防禦都集中在城外,而城門本身的防禦則相對空虛。」

他指向地圖,繼續說道:「此外,我軍行事低調,敵人尚不知曉我們的到來。他們現在的佈防,是為了應對城內守軍可能發動的突圍。我們趁夜從北門強攻入城,敵人必會因為我們的突然出現而陷入混亂,無法在第一時間做出有效的反應。」

吳景的聲音充滿了堅定與自信,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他看著孫河,語氣緩和下來:「伯河,我們正面迎戰,反而讓敵人無從設防。這不是莽撞,而是以奇制勝。我們不是要去送死,而是要成為一支讓敵人措手不及的奇兵。」

孫河緊握尖刀的手不再顫抖,他望向孫策,眼神中多了一份堅定。孫策也露出了會心的笑容,他知道,舅舅吳景的決定總是經過深思熟慮,從不打無把握的仗。在吳景的解釋下,眾人獲得了信心,士氣大振。一行人再次加速,朝著盧江城最危險、也最有機會的北門衝去。
******
長沙城內,孫堅派遣孫策一行人先行前往盧江後,立刻集結部隊交由袁術閱兵,同時派遣人員著手協助誤食中毒水源的百姓。孫堅為了盡速出兵,再度找上了袁術。

「袁將軍,城內水源遭下毒一事已有著落。」孫堅下令黃蓋押著袁術入住長沙時逮到的劫匪,連同程普與韓當兩人,來到袁術面前:「此人並非長沙本地人,乃是荊州一代的漢化蠻夷。此事或許跟盧江有所關連,似乎是同一群票人所為,倘若繼續放任....」

孫堅話還沒說完,袁術突然插話打斷:「等等,文台兄,說話慢點...讓我來問問。」

袁術示意屬下將匪徒押到身前,只見此人一臉凶神惡煞的樣子,嘴裡喃喃說著非漢語的方言。袁術興趣盎然的盯著匪徒,好似正在看著一種前所未見的動物。

「文台兄,想不到你辦事效率倒是挺快,那麼快就把長沙城給搞定,看來是本將軍錯怪你了。」袁術下令把匪徒帶走後,跟孫堅回到盧江的話題上:「我聽聞盧江的惡賊的根源,是從我駐地汝南附近宜春縣發起的,因此我特別召來一票士兵,本打算藉此機會征討敵人,可惜尚有一些難處.....」

「袁公路,你究竟是何居心?」孫堅眼見袁術又想端出新的難題,原本壓抑的情緒按奈不住,直呼起了袁術的字號稱謂:「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不需要拐彎抹角,有任何吩咐請直說,但請勿耽誤我軍的行程。」

眼看孫堅態度如此強硬,袁術仍然不著急。他慢條斯理地說道:「唷,孫將軍,本將軍未曾想要耽誤你,我本打算借你這支軍隊前往盧江支援,可惜傭兵各個冥頑不靈,眼高手低,不符軍紀,因此打算請您幫我操練一下,磨磨他們的銳氣。」

孫堅聽完袁術的話,立刻反問:「練兵自然沒問題,但若由我負責,你必須把這支傭兵的指揮權交給我,由我的部隊統一管理。」

「很好,很好,本將軍就喜歡你的乾脆,也樂見這支軍隊由你負責管教。」袁術拍著手,對著一旁的屬下下達命令:「來人!快去傳喚,把『丹陽兵』的頭領朱治帶過來!」

孫堅等人聽到『丹陽兵』的稱號,皆露出大吃一驚的表情,黃蓋的眼神中更是略帶著憤怒。很快地,袁術口中的丹陽兵頭領朱治,來到了眾人面前。

「袁將軍。」朱治拱手向袁術行禮,同時一臉輕蔑的向孫堅等人打招呼:「哦,原來是鼎鼎大名的孫猛虎與江東夥伴啊,久違不見看來你們過得挺不錯....」

黃蓋火冒三丈的站了出來,對著朱治大罵:「朱治,你這是何意?當初大家說好一同為了理想建功立業,現在你卻帶著家鄉子弟,為了金錢利益成為他人的傭兵.....?」

「建功立業?哼!你是指他嗎?」朱治手指著孫堅,質問著黃蓋:「跟隨你們家老大是為了大義,我帶著眾兄弟們效忠漢朝的後將軍就是為了利益?此邏輯簡直可笑至極!」

黃蓋聽完朱治的發言,正打算衝上去拚命,卻被一旁的程普及韓當給架住。孫堅則一言未發,沒有辯駁。只因朱治與丹陽兵曾經是共同作戰的夥伴—

早在擔任長沙太守之前,孫堅年輕出道為家鄉消滅海賊,黃蓋、程普、韓當等人也是在此時期加入,「江東猛虎」正是因為他在地方上累積的威名,而獲得稱號。

丹陽地方人士自然也視其為英雄,朱治主動帶領地方上的年輕人加入抵禦黃巾軍的行列,直到後續孫堅因為平亂有功,被調升為朝廷將領,雙方才分道揚鑣......

「夠了。」孫堅以平穩卻不失威嚴的語調,喝止住了黃蓋。同時向袁術及朱治賠不是:「本人治軍無方,還請見諒。這份任務我接了,還請朱將軍協助通知丹陽兵,稍後於軍營廣場集合。」

「哼!」朱治正眼不看,只是揮了揮手朝離開了議事廳,黃蓋見到朱治的態度,又想再度發火發難。

袁術從頭到尾在一旁冷笑著,這完全就是他事先設好的局,故意以重金招募孫堅曾經引以為傲卻反目的地方兄弟,趁機刁難他:「文台兄,我這人呢一向以公事為重。只求你盡速訓練好這群士兵,可別因『私人恩怨』,耽誤了救援的時程哪....」

「袁將軍,有你支援提供援軍,在下感激不盡,必定盡快完成訓練,發兵支援!」孫堅已恢復從容的態度,儘管他也知道袁術是刻意刁難,但多一份兵力總是好事,特別是要應對的,恐怕將是龐大的敵軍勢力。

「走吧,我們去會一會這群新兵!」孫堅向手下達指令,江東猛虎與丹陽兵的訓練,即將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