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紅門權力學

本章節 1365 字
更新於: 2025-08-06

「權貴的世界,是個自成循環的黑洞,外面越想往裡跳,越陷得深,越陷得深,外面的人看著越是黑漆漆。」 ——江湖老諺

在昭陽國,最稀缺的資源不是土地、資金,也不是人才,而是權力本身。

權力是一切經濟活動的起點和終點,沒有權力的支持,再有錢也不過是個帶著銀票的小吏。

某位老商人感嘆:「給你個億的投資,卻不給你個開門的鑰匙,那不如給我個空瓶子。」

權力不僅代表著資源配置的特權,更代表著特權再生產的資本。

權力的運作,極像一場流量經濟。權貴通過掌控人脈和信息,製造出「看不見的流量池」,

這流量池裡,有政策,有資源,有合作夥伴,還有影影綽綽的利益鏈條。

紅門的權力不是硬生生搶來的,而是像網紅直播一樣,通過持續釋放「資源福利」和「行政牌照」來穩住粉絲(下屬、利益集團)。

而那些沒有粉絲的「小咖」,無論業務多大,也只能在後台默默刷屏。

紅門權力結構就是個倒金字塔,頂端那把椅子坐著幾位趙家長房正統,

而底層則是密密麻麻的「幫工」和「分支」,幾乎每一級都有「紅頭文件」確認的權利邊界。

這種結構保證了權力可以層層傳遞,但又讓每個中間人都能從中分到肥肉。

就像紅門的家族飯局,端上來的不僅是菜,還有順手牽羊的生意單、合同和項目批文。

權貴之間的經濟鬥爭,從來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你割我喉,我割你肉的精緻操作。

比如,一個紅門家族手裡有一塊礦山資源,另一個家族則有運輸渠道。雙方彼此要挾、拉攏、談判,

不是像市面上那種黑白分明的交易,而是通過隱秘的利益交換和人情債務維繫。

誰家的利益被割了誰就去找更高一級的趙家人喊冤,

但最高層的人不外是「你們自己玩,別吵」,留給他們一個平衡就好的政治生態。

紅門權貴不僅掌控經濟,還深諳輿論的藝術。

一旦內鬥或負面消息流出,官媒和網路水軍馬上上線,製造「紅門同心」、「家國情懷」的假象,

將可能的危機輕輕鬆鬆「擦邊球」處理。

前些年,有個紅門子弟因涉貪被曝光,第二天官方微博竟連發三條「正能量」新聞,

主題是「忠誠與擔當」,把公眾的憤怒悄悄拉回了溫情的窄巷。

昭陽國權貴的生存法則,還包括預留給社會的『安全閥』——就是各種形式的民間排解通道。

比如,官方設立的「輿情監控中心」和「社區調解委員會」,

這些機構表面上是服務群眾,實則是把民怨集中在一個地方,遏制爆發。

甚至,有些紅門家族會贊助民間「穩定協會」、「和諧基金會」,

表面公益,實際上是買通了部分輿論場和基層組織。

在昭陽國,紅門權貴的管理策略里,有個很講究的「善意騙局」:

他們會故意製造一些「有溫度」的政策,安撫民心,彷彿自己是「為民服務」的好官。

但細看這些政策,往往有諸多限制和條件,真正受益的仍然是權貴圈子內部。

這種「善意騙局」如同一層巧妙的糖衣,覆蓋在毒藥上面,

使得底層民眾即使嘗到苦果,也願意信它「有希望」——這正是權貴最想要的心理狀態。

除了經濟和政治操作,紅門還有一套完整的**「洗腦儀式」**,通過各種會議、慶典和宴會,
不斷強化家族忠誠、派系歸屬和利益共享的意識。

這些儀式上,不只是喝酒吃菜那麼簡單,

每個人的席位、敬酒順序,甚至手機里播放的背景音樂,都透露出政治信號。

對外,他們叫這叫「家國情懷」;對內,這叫「權力確認」。

【江湖筆錄】
「權貴活著,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不被吃掉。
權力就是護身符,錢只是隨身帶的符籙。
你要記住,在這座紅門城裡,最怕的不是窮,而是沒權。
沒權的窮人,連哭都沒資格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