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菜籃分階,毒食為民
本章節 1530 字
更新於: 2025-07-13
長陽城東,菜市口三巷。
晨霧未散,百姓便擠滿了賣菜攤,爭相購買昨夜剛從城外拉進來的「土雞蛋」。老王婆搶了一把,舉到鼻前一聞,皺起眉頭:「哪門子的土雞蛋,腥得跟煤渣子攪和過一樣。」
攤主笑呵呵地解釋:「姥姥,這蛋是特製的,咱用的是飼料里加了魚骨粉、三氧化二砷,還有點蘇丹紅提色,雞吃了精神,蛋殼還紅潤。」
王婆翻了個白眼:「怪不得我孫兒吃了你家蛋,連夜跑了三次茅廁,拉出來的都快變成調色盤了。」
「那說明你家娃排毒能力強。」攤主仍不改笑容,「現在誰不吃點毒?連毒奶粉都吃出民族自豪感了。」
這話一出口,圍觀百姓紛紛點頭稱是。有人咳嗽一聲,說:「聽說宮裡最近還在提倡『適度毒性,強身健體』。」
趙逍遙遠遠站在人群之外,目光沉沉。
他手中拿著一頁剛從「瓜言司」內部流出的密報,上面密密麻麻列著「特供單位目錄」:從「皇宮後勤御膳所」到「南嶺邊防養殖局」,凡朝廷有一定級別以上的機構,皆配有「特供渠道」。
「特供菜,特供蛋,特供豬肉特供奶;百姓菜,毒化肥,地溝油里煮三餐。」
趙逍遙提筆,記下這一句坊間順口溜。
據傳,凡是進得「特供名單」的基地,不許施農藥,不許摻化肥,不許激素飼料,不許轉基因作物。甚至連挑菜的傭人,也需穿戴整潔,帶手套摘果,采菜前還要對著太陽念兩句「健康祖國萬歲」。
而宮內「特供辦」主官祝蘭更曾公開表態:「我們的宗旨是——一個環節不達標,整個基地下崗。」
——
如果說昭陽人的飲食生活是一場大型社會實驗,那大部分人活得像老鼠,只不過有的被喂毒奶,有的被喂毒蛋,有的在地溝油里練游泳,有的連水都喝的是工業下腳料蒸出來的所謂「山泉」。
老百姓的廚房裡永遠流淌著「福爾馬林的深情」「甲醇的浪漫」「蘇丹紅的熱烈」「瘦肉精的肌肉夢」與「苯並芘的貴族氣」。
這些年來,昭陽人的身體組成逐漸複雜化。
「過去人體含水,現在含毒素。」趙逍遙翻著一份「平民體檢報告匯總」諷刺道,「五臟六腑都多了一層地溝膜。」
——
而就在這片毒土之上,有一群人仍在喝著無污染水源煮的有機湯,吃著「純天然不接地氣」的蔬菜。
特供製度不是新鮮事,而在昭陽國甚至比某些朝代的宗法禮制還嚴密。帝國建政即設立「朝廷食品特供中心」,專供「王朝各級官員」。特供蔬菜來自後勤基地、武裝捕快農場、邊軍養殖所——這一整套系統,比一般省級農業體系都強。
在帝都長陽的「市舶司蔬菜基地」,鐵柵欄高牆圍起二百畝有機樂園。蔬菜不但無農藥無化肥,連施肥的雞糞都要求「信得過雞」。每周一、三、五,市舶司的小卡車定點提貨,一次幾千斤,送去的不是菜,是「無毒保命權」。
據說,為確保萬無一失,司農寺曾專門調甘西、關東檢測機構前來交叉檢測,確保「萬毒不侵」。
——
而這邊,「毒蛋連環案」剛被爆,彼邊,「特供無菌蛋」已悄然上桌。
當趙逍遙聽說一名曾在「緗山農場」工作的菜農因「偷帶一根特供胡蘿蔔給家中孫兒」被判「泄露國家機密」時,他忍不住問:「那百姓吃的是什麼?」
老菜農回了一句:「吃的是信仰吧。」
——
百姓在新聞里看到的是:「我們將全面排查、全面整改,堅決不留盲區、死角。」
而在真實生活中,他們看到的是,「黃瓜長斑了」「番茄炸漿了」「大米發綠了」「豬肉閃光了」……
昭陽三百二十七年「大頭娃娃奶粉」事件、昭陽三百三十年「三聚氰胺奶粉」、昭陽三百三十七年「地溝油」橫行、昭陽三百四十七年「煤罐車運油」……這不是某一年,這是一整代昭陽人的腸胃史詩。
有人問:我們已經知道多少次災難是怎麼發生的了,為什麼災難還是發生?
答案是:我們不重要。
——
【江湖筆錄】
若天地有道,毒物不應遍野;若人世有情,特供不應獨尊。
他們活在有機中,我們死在添加里;他們吃著無菌蔬菜,我們啃著生物武器。
我不是為了一碗乾淨的米飯與一個清白的雞蛋才走上江湖的,可是我發現,若連飯都毒,蛋都黑,那人間已無立錐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