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酒夜談 · 曹植與諸葛亮密議中州大勢

本章節 709 字
更新於: 2025-05-28
【許都郊外 · 月下詩會】
夜色如墨,風過柳梢。

許都郊外,月下一處幽亭,燈籠搖曳。亭中早已備好香茗與酒,琴聲隱隱,正是魏國詩才第一人——曹植,靜坐等待。

一匹快馬悄無聲息停於林邊,一身素衣的男子步入亭內,手持羽扇,氣度如山河含藏——正是臥龍諸葛亮。

二人四目相對,一時無語,隨後竟同時輕聲而笑。

曹植輕斟一杯,道:「丞相若為兵者,夜不至此;既來此處,當為詩人。」
諸葛亮接過酒盞,低聲道:「詩人可救天下,何必動干戈?」
曹植一愣,眼中掠過一絲激動。這些年,兄曹丕冷眼,朝堂爾虞我詐,才華無處施展,唯有詩可寄心志。而今日,諸葛亮不帶一兵一卒,只攜一卷書、一篇策,便敢來見他。

【詩中寓志 · 策中藏兵】
諸葛亮打開竹簡,鋪於桌上,道:

「此策非為奪權,亦非滅國,只為止亂世之兵,護蒼生一線。」
「我知子建胸有天地,不願為權臣所制。若你助我,只需一筆一文,不需一兵一卒。」
曹植垂目細讀,越看越驚。這卷策文竟非軍略,而是——

「制書九篇,代魏皇敕命,冊封新郡,開蜀魏之議和、互市、士人通聘之門戶?」
諸葛亮點頭道:「兵者,萬不得已而用之。若魏有子建,蜀有孔明,天下未必不能再談文治。」

曹植靜默良久,忽然取筆,題下一詩:

「煮酒未能平天下,詩書願與護蒼生。吾願借詩為矛,為萬姓求一息之地。」
他將詩卷親手交予孔明,低聲道:

「若明日朝堂問罪,子建甘受之。但望丞相,莫負斯民。」
【詩回漢中 · 孔明驚讚】
數日後,書信傳至漢中。

龐統讀詩至半篇,忍不住驚呼:「好個曹子建,詩文如刃,此詩一出,魏主不敢殺、司馬不敢動、士林皆附也!」

徐庶亦道:「此詩若廣傳百姓之間,天下民心將知,亂世之中,亦有仁者為民言。」

孔明微笑,望向北方:

「魏中有詩,蜀中有鳳,若天命未絕,當許百年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