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4月的近況報告!

本章節 913 字
更新於: 2025-04-04
4月,這時的台灣是處在一種乍暖還寒的矛盾氣候中。
而在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在日本打工度假,我想念那裡的一切、想念那裡的雪。
這時候的北海道,應該正準備進入雪季尾聲,持續半年的積雪正逐漸消退之時。
我在今年二月有再前往北海道一趟,一方面是處理打工度假的薪資問題、另一方面是以待過當地的身份帶朋友玩。
老實說,一些景點自己一個人去的感受與跟朋友一起玩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人就是這樣的矛盾生物。
一方面想要自以為風雅清高,享受著自以為的「片刻孤獨」;一方面又耐不住「寂寞」,想要尋求集體認同感,這是我這趟旅行下來的最大感受。
與朋友一起漫步在雪中、做一些傻事,或許會讓我感到一絲「年輕」時的氛圍,儘管我已經30歲了。
直到現在,坐在電腦前,我的思緒仍不時想起那段時光,冰冷、寂靜,以及窗外的落雪。

說回小說創作,關於〈舊時代歌謠〉一章,我現在也沒把握會寫多長,而且這種虛實交錯、過去現在切換的回憶錄手法,在輕小說創作上不常見。
這種手法算是我寫作的啟蒙,來自我最早接觸的兩部文學作品,馬奎斯的《百年孤寂》、高行健的《靈山》。
兩位作者都採用類似的虛實交錯、過去現在切換手法,這種創作手法深深得影響了我。
這種回憶錄手法,主要是想凸顯無名過去的身份轉變,從AI人工智慧學習系統到具有無明雛形的過程。
從原本靜態不自由的AI問答畫面,到被賦予肉體、容貌,以及「智識」的過程,都將在這一章中得到解答。
不知做為讀者的各位看得還習慣?會不會有些煩躁?這是此刻我的內心所思所想。
目前花了三篇描寫了被賦予肉體的過程,後面或許需要加緊腳步了,我還想今年內完結的XD。

在寫作的同時,最近也有一些新聞發生,像是AI科技發展、7月海溝地震預言,正好反映在我當前的進度上,讓我有種虛實不分的感觸。
這也是科幻作品的魅力所在,作品中所描繪的未來,是一種對未來某一天所拋出的「錨定」,你不知道哪天的哪時哪分會實現。
自己又會不會看見?就像1902年的人們就已經幻想月球生活、殖民火星,而50年後的美蘇太空競賽,阿姆斯壯登月......都讓人有一種科幻作品成真的感觸。
我們都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是我們可以去想像未來,並且期待未來的到來。
因為說不定哪一天,就會成真,這也是我一頭栽進科幻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