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9、圖紙謎藏:面具

本章節 3369 字
更新於: 2025-03-08
0049、圖紙謎藏:面具

苗韻礎:「輪到我了。」
海蜇,至少唐代起有食用紀錄。
唐高宗李治,原為太宗李世民所封的晉王,逝世於約55歲。
苗韻礎:「凱撒也是死於55歲。」
「55很硬湊。」「又是晉王。」
「什麼都要碰瓷凱撒。」
彭巧瑄:「之前講的晉王李存勗呢。」
「我還晉王李定國呢。」
「司馬昭也封為晉王呀。」「為什麼都要扯到歷史呀?」
李治和妹妹晉陽公主,據說就是太宗李世民親自撫養的。
「所以?」「好像說是唯一由皇帝親手撫養的公主!」
「怎麼可能?」
「對呀,偏偏還是日理萬機、貞觀之治的唐太宗?」
「可是為什麼要他親自養育?!」
「因為是長孫皇後生的!太宗太愛她了!」
「啊!之前講過!」
太宗的長孫皇后,生於3月15日。
「凱撒、曹操,兩大與『三』絕對相關的巨人,死於3月15日。」
「果然又是315。」「晉囯也跟『三』絕對相關!」
三家分晉──標示著春秋時代的終結!
「五國變戰國七雄。」
「可怕的在於,既有三家分晉,還有三國歸晉,有如冥冥中註定!」
「嗄!」「真假!?」
慕容雙憶:「春秋時期,晉國和燕國可是鄰居喲。」
「趁機幫你大燕國的黃金台計畫打廣告是吧。」
田歆卉:「幸好有這大寶藏,不然她那個黃金台人力大募集就要得逞了。」
「為什麼一直提燕國?」
「因為燕是第315個姓氏。」
「歷史上有過慕容一族的幾個燕囯。」
「當年外星人就預言:三國盡歸司馬。」飛碟迷樓繹耦道。
「誒,你見過司馬懿吧。」劉謐娟拍拍詹貫壕肩膀。
「嗄?」詹貫壕有不好的預感。
237年,毌丘儉打遼東的公孫淵,不果,於是公孫淵自封起了燕王。
「他們家其實一直都在當土皇帝,根本不該這樣張揚。」
「之前說過吧,這個毌就是詹詹的貫的音與義。」
隔年,司馬懿前去討伐。
「剛剛不就誰提到他兒子司馬昭。」
「毌丘儉那時好像是跟司馬懿一起再戰。」
「所以毌丘儉是詹貫壕前世,才會見過司馬懿。」
司馬懿出馬,漢末與三國時代的隱形第四國──公孫家,就此覆滅。
壽春三叛,三次叛亂都起於壽春的,都各由父司馬懿、子司馬師與司馬昭,相繼作為總司令而平定。
「毌丘儉的第二叛是在司馬懿死後三年多。如果司馬懿還在,他還會選擇這條路嗎?」
「很難講。」「不敢吧。」
「我覺得不會,畢竟是打遼東時現場見證司馬懿的厲害。只是毌丘儉沒算到兩個兒子也不差。」
彭巧瑄:「遼東,白豕!司馬懿當年見過這種豬,對吧雅典娜!」
「蛤?」「噗!原來是這個梗!」
「壕小,又是你!」
遼東白豕,大約指見識短淺、自以為是、沾沾自喜。
「那不就中二!」「噗噗狂奔過遼水。」
「胡扯!」詹貫壕振臂格檔。
「難怪你跟公孫學長那麼熟,原來是他家寵物豬呀。」
「對吼,遼東公孫家。」
「可是這個公孫家早就被司馬懿滅了。」
「公孫淵在237年自封燕王。巧的是整整100年後、337年,西晉時代,慕容皇光也是在這片土地上自封燕王,開創慕容氏霸圖。」
「黃光?我還顯影。」
「那個叫:皝。」 皝音同晃。
「PU!」「那呆蚌、歪蚌呢?」
「那是什麼?」「你們是園區EE嗎?」
「好像是矽晶片啥的裝備。」
「司馬懿討伐公孫淵。好死不死,公孫淵的字是文懿,也就是司馬懿的懿。」
「慢點,虞翻!」
「不錯,李白講的:地遠虞翻老。」「為什麼每次都會扯上虞翻?」
「不是扯上李白嗎?」
虞翻流放後仍關心國家之事,想勸阻孫權去搞遼東公孫淵這塊,主因在南北地理相隔太遠。
後來果然沒搞頭還損失,孫權懊悔下也憶起虞翻,想再找回這忠直諫臣。
「但虞翻已老死。」
「孫權版的魏徵,無奈他不是唐太宗。」
碧老師:「當年幾乎滅掉齊國的燕國大元帥樂毅,由於功高震主、他人誹謗等因素,進而受到新任國君的猜忌,最後被逼得逃奔他國。有類似經歷的還有後燕的開國者:慕容霸。」
「都是燕國。」
據說,直至七旬死前都還在領兵用兵的慕容霸,一生從未戰敗!?
「聽名字就很霸氣!」「其實他叫慕容垂。」
「那更妙,直接捶爆敵軍得了。」
「名字這麼玄?」「難怪咱們無忌兄叫貫壕。」
「的確是大金主。」「腰纏萬貫的大土豪。」
「可名號、詞語不是經常都是反指標嗎?」
「對呀,就像某個姓劉的,活脫就一根攪……攪……」詹貫壕突然寒顫似,不敢去確認那姓劉的應該正在狠瞪自己,更不敢講出:攪屎棍。
「老師居然都知道這麼多!」
「什麼叫連老師也?」
「對呀,你瞧不起老師是嗎?」「人家老師耶!」
「李白登上──」
「我知道,登上當年燕國的黃金台,痛哭自己無力阻止安祿山野心,是吧?這哏講過幾萬次了。」
「……」「……」
「又是晉王,又是晉朝。」
「還有戰國燕和慕容燕。」「遼東豬和詹豬豬。」
「本來最初開局就是講東晉的蘭亭集會不是嗎?」
「這樣說來,又連回唐太宗了,蘭亭集序是他最愛的作品。」
「長孫皇后是他最愛的女人。」
劉謐娟:「太宗似乎非常愛家人。像是當初的大太子,最後最後,因為謀叛之嫌,按往例是必須死的,但太宗還是執意只流放他。」
曾任此太子老師的魏徵死後,似乎太子因為沒了這大靠山便在許多壓力下,很快走上謀反愚行。
「魏徵不就是死於……」
「222!」
「是12/22吧。」「唐太宗版的虞翻。」
「大太子也正是長孫皇后所生。」
這位廢太子流放後不出幾年就死了。
「曾經心愛的長男太子死了,唐太宗也非常難過。」
最後,唐太宗選晉王李治擔任繼承人,即後來的唐高宗。
苗韻礎:「我的解答繼續。唐高宗讓武則天出頭,最終成為一代女皇。」
「所以提武則天又要幹嘛?你答案不是水母皮嗎?」
苗韻礎:「別急別急。武則天曾經夢到:斷了雙翼的鸚鵡。」
「剛剛誰提到禰衡的鸚鵡賦。」
「謎題瓶子的軟木塞上面也有鸚鵡。」
「我還:慕容雙憶呢!」田歆卉道。
「蛤!?」「對唷!」
「請當事人發表感言。」記者杜枕閏將不存在的麥克風舉往慕容雙憶。
她無言,尤其這同音梗是被勁敵田歆卉給率先發明。
鸚鵡的鵡與武同音,武則天擔憂鸚鵡是自己,便諮詢名相狄仁傑此夢。
狄仁傑認為雙翼即代表二子,採用二子即有雙翼而可飛起。
「我想到希臘神話中,伊卡洛斯斷翼墜海而死。」
困在克里特島迷宮的父子,造出翅膀而從空路逃脫,但兒子伊卡洛斯沈迷飛行而飛得太高,導致蠟質部份被太陽融化,墜海死亡。
「就是那個牛頭人的迷宮嗎?」
「那是牛頭怪。」
「國王的兒子,所以算是人吧?」
「傳說中的蚩尤就是牛頭吧。」
「面具!蚩尤的牛臉其實是面具。」孟開衡以手虛掩臉前來充當面具。
蒯旻厝也想起當初看到的神秘學生凱撒,就戴著面具。
扈琦湍已推想出蒯旻厝見到的凱撒應該是有戴面具的,此時也知道身為凱撒代理的孟開衡,大抵是趁機提出面具,以便在暗地裡釋放給大家的:凱撒之線索。
而此時提及迷宮與面具,也使劉謐娟意外想起某經歷──
二年級剛開學期間,在低年級區域發生了轟動一時的:迷宮事件!
一次下課,她正在所謂的迷宮出入口觀看許多學生們進出這所謂的「迷宮」。
有個好像也是旁觀類型的學生向她搭話。
當時她隱約覺得:這女生(?)……衣服下胸口似乎隱隱藏了什麼。
當時她沒多想多問,也不曾再去想,但不知怎麼的,這個記憶此時忽然湧上來,並想到:「當時她衣服裡是藏著面具嗎?」
這起迷宮事件,還衍生出一名被稱為「迷宮幽靈」的女生──林乙茹(儒)。
當時是暑假後剛開學,老師同學都不巧有點迷糊狀態,沒馬上真正意識到:這名聲稱是迷宮事件發起者的女生,壓根就不是本班學生吧!
她又說要去廁所,出了教室,然後就此杳無音訊!
從此,再無人見過她!
老師感覺事態異常後,通報校方,但都未再有誰見過她!
調查後,各班似乎也沒有林乙茹這名字的人。
不知道她是誰,也再沒人見過這人,加上與迷宮事件關聯……
於是這整套「迷宮事件」於焉成為新的──學園七大不可思議!
劉謐娟此時才想到:帶著面具,是想要在必要時掩蓋長相嗎?難不成她就是林乙茹?而且記得她講的話也有點怪怪的………
於是後來,劉謐娟將這經歷與推測,預先報告給了碧老師。
這當然是基於碧老師作為這場解謎競賽遊戲的裁判、中立者,可預先向她知會謎題、推理、情報等。就類似將編輯中的電腦檔案給按下儲存,以保存進度。
如此一來能避免:萬一自己先發現、想到的題材,他日被人捷足先登的發表,到時死無對證。
而碧老師也早就收到髮箍女孩羅淑華捎來的推論:迷宮幽靈林乙茹的真實身份,恐怕就是──神秘學生凱撒!
碧老師很驚訝:當年遍尋不著的迷宮幽靈之存在與身份,在這裡竟然一口氣有了重大進展!莫非她就是凱撒?
而且居然:劉謐娟還見過本尊面貌,並跟她交談過!?這待遇連蒯老大都沒有!
並且,碧老師還未從扈琦湍或孟開衡這裡得到──關於凱撒的情報、進展。
所以她也無法從孟開衡這確認:林乙茹是否正是凱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