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與價值

本章節 855 字
更新於: 2024-12-14
聽說發文前要先上圖,才會有流量之二:






這幾日剛好都在打工,待在案主身邊有時雜事很多,無法認真回應任何人事物,因此都比較沒有在做思辯紀錄。

冥冥之中即冥冥之中。

今日案主恰好是愛上山林,因此用熱情並以一己之力去傳達理念的資深高山導覽員。

他自有這個念頭以來,至今27年個年頭,不間斷地透過自發性的模式,廣覽有登山興趣的年輕人。(18-20歲)

在正式登山前還會進行體力膽識等訓練,通過者才有辦法跟隨他的腳步,透過登上頂峰的過程中,讓成員能體悟到他心裡對山林的悸動及震憾。

結訓後,有人只當成活動結束,卻也有人產生跟老師一樣的感動,進而將此模式繼續推廣下去。(裡頭有不少人都為社會中的精英)

老師說,這種模式是需要熱情跟「自願」,才有辦法持續這麼久。自從記者有來跟拍過程後,各地認同理念者主動聯繫加入,也有許多縣市認為立意良善,紛紛想效仿。

只不過他發現,想要用錢辦活動的縣市,半兩次就結束了。花東地區的他也去帶過,不過已偏團康活動,登山一日遊,然後就沒了。

我明白他的感慨,那是我常常掛在嘴邊的「意義」及「價值」。

用錢辦活動的縣市,就好比為了獎金及名氣寫出來的文章。

沒了錢做誘因,又沒既定審美觀的評審打分數,請問你的作品還剩下什麼呢?

當作幾日的登高山活動,就好比花錢參加文學營、教你寫爆文、專挑流行題材寫的創作者一樣。

沒了那些既定框架帶領你,請問你還寫得出有內涵的故事嗎?

上回聽到有作家說討厭思維二字,也討厭提到作品核心。

我在想,他應該正站在框架內活得很快樂,因此不懂思維其實是打開框架牢籠的鑰匙,也不懂框架外的空間隨便一抓都是核心。

至於跟言言女孩兒所說的話,我只是單純不想讓他因為流量喪志罷了。

不受大眾青睞沒關係,但自己要先愛自己的作品。

さあ、學青青的不要臉吧!

PS1:
其實這篇是要寫給六六看的。
因為我知道,只有你會看完我的每一篇廢文。
能得如此知己一人,過往的晦暗,就好像有了其意義。
感謝那些膚淺的過客,因為有你們,才能讓我知道,獨善其身才能找到最透亮的光芒,照亮我的暗黑小房間www

PS2:
由於文太長,沒收錄進青鬆文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