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拓眼界 詞服張昭 惜奇才 武授諸葛

本章節 3414 字
更新於: 2024-08-10
「請教子布---」禮貌性的示意對方先坐入了席中,面露微笑的劉備忽離題問說:「尊駕見多識廣,但可曾步出中原以外之地?」

「我大漢疆土幅員遼闊,光窮畢生之力恐怕都無法遍訪十三州了,昭哪還有閒暇再遊走別處異域------」不解其意的他直接回答道。

亦像是講給在場眾人聽似的,劉備稍把音量提高著說:「正因聖上統治的地方實在太大,很多人都以為我們便是宇宙的中心,但不知漢邦終究只算世界的一塊角落而已;徐州瀕臨江東,可透過黃河進入渤海,但有誰清楚海的另一端是什麼?它絕非天地的盡頭,反倒是連結許多國家的管道,咱要開闊視野,就務必要勇敢踏出第一步。」

頓了頓,他又接著道:「備之所以會選『遠征』這個稱謂,是因此一過程將充滿未知的無窮挑戰,卻不是刻意去侵略它國,否則咱與邊境那些狼視之胡蠻何異?我們物產雖豐富,仍可用互易方式消除雙方種類有限之缺憾,而且後代子民將得到更多元化的發展空間;子布啊,你我既全在為眾百姓著想,豈能效襟窄之輩故步自封?」

「慚愧,昭---受教了;」臉浮赧色的張昭忙起身拱手說:「大將軍若有用某之處,張昭必竭忱佐隨,揚我漢室國威於四海異域!」

一番話遂順利拉攏未來匡盛東吳的此人暫時加入了徐州陣營,猛然想起一件事的劉備於寒暄過後即轉頭向蕭建問道:「蕭兄,您對琅琊轄境的陽都縣---可熟悉?」

這尚未任職「琅琊相」的魁梧漢子忙離座諾答著:「回稟大人,某雖祖籍東海,自幼卻和家父遷居至彼地;您有何差遣,但請吩咐。」

「那麼---,貴縣城中是否有戶覆姓諸葛的人家?」劉備便略顯緊張的又續問:「備記得那表字君貢的諸葛珪先生育有三男二女,不但其弟諸葛玄是荊州屬吏,他自己還曾當過兗州的泰山郡丞,是嗎?」

點點頭,明顯有深刻印象的蕭建又趕緊恭答說:「大人講得很對;不過這位諸葛先生任內因無法根絕臧將軍所統領的泰山---泰山寇患,憂憤成疾,早就已經辭官回陽都養病,目前身體狀況似乎不是挺好的------」

暗自吁了口氣,慶幸自己頗走運的劉備即順著話風道:「某仰慕諸葛先生許久,只恨無緣一見;蕭兄既熟識他那邊的住處,可否撥冗引備前往拜訪?」

聽這親和力極強的大將軍趕著去琅琊,除了趙昱、糜竺、苲融、曹豹、曹宏留下幫陶謙處理收容區規劃及聯絡群紳放租閒田的交辦事宜外,陳圭父子、孫乾、呂範、王朗及剛歸順的張昭便依依不捨直送到城門口;劉備偕趙霖、太史慈、蕭建一上馬,就對眾人抱拳辭行的說:「各位且暫佐陶公治理州務,並以餘力整頓壽春、淮南等飽受荒災之地界,用心尋訪此間賢能;待備平定了鄰近各州賊亂,再徵召諸君為國效命。」

* * *

陽都縣西郊,一幢佔地不寬卻相當精緻的木屋即座落在溪澗旁。

是的,父子兄弟尚未生離死別的諸葛家------。

沒像演義中「三顧茅廬」恁般天不從人願的複雜艱難過程,加上此離大軍駐地不遠,策馳半天便抵達的劉備一行人不但已求見替臥床老父煎藥湯之長兄諸葛瑾,更遠遠看到正驅犛牛在攜卷耕讀的十三歲孔明。

當然啦,連他那幫忙撿拾柴火之幼弟諸葛均及張羅晚膳的大姊諸葛芙、二姊諸葛虹,劉備都得償所願的一塊有幸遇上了。

表明了身份後,他先阻止欲待起身施禮的諸葛珪,方跟年已弱冠的諸葛瑾私下道:「子瑜,令尊的徵狀乃積鬱導致之心病,若不對症勸解,當世名醫也回天乏術;劉某雖不才,倒有一策或許可令諸葛公病體好轉,您若信得過在下,就讓備勉力一試,如何?」

聞言忙跪地叩拜;見四旬父親日漸憔悴成彷彿六十齣頭年紀的蒼頹叟翁,諸葛瑾縱使心急如焚,然則又怕影響到弟妹們而不敢稍形於色,這時聽折節來探的大將軍提及,忍不住眼眶泛淚的嗚咽說:「家父一年前自泰山郡返回即病況加深,我等儘管遍請大夫來診療亦皆藥石罔投;某知那豫州譙縣的華陀已遠赴您轄統之上黨郡,『醫聖』張仲景又恰往長沙城任太守職務,本欲下江東建安邀侯官縣神醫董奉親至,卻擔憂老人家缺乏照料,公倘有良方可救父親一命,瑾將結草銜環以為報答。」

總算搞清楚這歲數較自己略減但一直被孫權委以心腹重任的蜀相胞兄,當初為何毅然南下的真正原因;能深切體會那種心情的劉備便於攙扶之際對他坦言道:「尊駕寬懷,元化先生此刻也正與張太守會診一怪病患者,待某對令尊敘明泰山義軍的其中環節,就請貴府眾寶眷隨同部隊起行,俟平定了豫境賊亂,備再護送各位前往約妥的長沙郡;您的叔父胤誼公目前似是恰在荊州任官吧?咱正好可一塊去探訪他,好不?」

等無計可施的諸葛瑾點了頭,劉備才向諸葛珪委婉解說臧霸眾人盤據泰山的作用;而這一直為奈何不了山賊的前地方官此時方憂悶頓消,並心悅誠服的拱手說:「若非大人高瞻遠矚,我徐州五郡俱為虀粉矣;請恕我等眼光短淺,數次冒犯臧將軍虎威------」

以「非戰之罪」溫言安撫了他幾句,並徵得舉家隨往荊州的同意後,終於不枉此行的劉備即託蕭建先返營吩咐軍士送了一桌加菜伙食與數輛馬車,接著才有機會和那剛從麥田耕作回來的諸葛亮閒聊。

注視這位於舊史中助益甚多的「貴人」兼知己,五味雜陳的劉備心裡感觸實在難以訴諸筆墨;不過有些歡喜過頭的他尚不及說什麼,反倒是諸葛瑾因父親的病勢大為好轉而搶先開口道:「還是我四弟見識高人一等,早對家父論斷那夥泰山寇絕非烏合之眾,勸他不妨再觀察一段時間;只是父親較急性子,輸了幾次便氣出病來了。」

「呃---小兄弟,您當初是怎麼斷定這支泰山義軍不簡單的?」劉備望著正幫幼弟擦臉的孔明,遂微笑的詢問:「諸葛郡丞用兵時,應沒帶您一塊去吧?」

「若亮在,家父就不致於打敗仗了---」抱起五歲的諸葛均,孔明邊拿剛織好的花環給弟弟,邊漫不經心的自語:「臨陣無怯,進退有度,此乃不戰而屈人之兵啊,哪裡會是什麼蟻聚寇幫?小子縱未親眼觀鬥,但聽爹說彼軍主將勇而不驕,亦從不驅遣士卒劫奪民間,且山寨駐紮處乃易守難攻之咽喉要地,我即猜測他們定非等閒之輩。」

暗自訥罕的劉備正想再繼續討教,忽看他隨手放在几上的那捲竹簡,忍不住好奇拿來一翻,卻見裡頭盡是寫些季節交替的風向、雨勢變化和各種水域、山脈險要之筆記,不禁詫異並改口問:「這是---這是您的讀物?孔明先生,以尊駕歲數不覺太早了點嗎?」

坦然回眸直視,鐵定成為明日之星的孔明立刻便講出了一段經典名言:「為將者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法,乃碌碌庸才也;亮於年前就自爹爹口述方位擬定一套火攻的制敵劃本,但時不我予,恨無驗效之機會------」

攤開那從幼弟口袋中掏出的一團玩皺舊帛,劉備發現他不僅把泰山義軍好幾處埋伏位置扼要但精確的簡略標示,更附註該由何地放火及哪邊截堵的詳細圖解;諸葛珪當時若真依計而行,臧霸的勁旅非吃大虧不可。

終於明白此君為何會讓後世謔稱「智多近乎妖」了,難怪皆睥睨天下的周瑜及陸遜、曹操、司馬懿等輩拿他沒轍;再不敢輕忽其年幼的劉備即肅容揖說:「幸好先生計策未蒙採納,否則我軍危矣。」

「如此雕蟲小技只瞞得過別人,若大將軍親自督戰,亮徒為公取笑耳---」哄手舞足蹈的弟弟去屋外玩耍,諸葛亮這時方對神態恭謹的劉備還禮道:「大將軍以寡擊眾剿滅賊教總壇的鉅鹿之役,和計破叛軍脅挾皇室的勤王義舉,均讓小子萬分拜服;您是謀勇兼備,遠勝亮僅懂紙上談兵,況且公施恩各州,我再狂傲---亦不敢與您敵對較量。」

「那是弟兄們群策群力的成果,備焉敢厚顏居功?」又施了一禮;聽他頗為欣羨自己漸闖出聲名的武術,劉備便試探的說:「先生美才良質,何須太謙?復習得一身搴旗斬將的本領,當可揚威四海,馳騁於天下。」

雙眼綻放興奮的神采,心動不已的諸葛亮果然道:「您謬讚了;不過亮要是能有大將軍一成的武藝,臨敵上陣就安穩得多啦。」

「這有何難?尊駕倘不嫌棄,某傾囊相授即是---;依先生的悟性,備有把握三年內使您學到縱橫沙場的好功夫。」萌收徒之念的劉備便趁機遊說。

再無遲疑,諸葛亮立刻叩首著道:「師父在上,請受徒兒三拜!」

想不到他也繼天子和牛人般的周瑜、郝昭皆成了自己衣缽傳人,劉備待強忍竊笑的扶起此君,方問那上前道賀的諸葛謹說:「子瑜,親在不遠遊啊;何況備正欲倚仗公等父子匡國之能呢,您可肯屈就否?」

毫不猶豫即滿口允諾;這時候,自營中運來的熱呼呼菜餚恰已送至,不枉此行的劉備便偕趙霖、太史慈入座一塊與諸葛家餐敘。

席間,他瞧分別大孔明三至六歲的芙、虹兩姊妹談吐大方,細問下才曉得以前全是她們在幫甚為好學的四弟準備閱讀籍冊,求才若渴之餘不禁就問道:「二位才華亦不遜令兄,何必甘心落於人後?某深信巾幗不讓鬚眉之理,若有意報效朝廷,某當安排------」

相視一笑,那雙姝即異口同聲的答說:「固所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