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章節:撥雲見日-蚈

本章節 239 字
更新於: 2024-04-05
註14:蚈,讀「千」,指螢火蟲,出自《呂氏春秋.季夏紀》:「季夏之月,腐草化為蚈」

季夏,夏季的尾端,相當於現在西洋曆的八月,由於緯度差異,赤鴆與青鷹所在的地方更早的到達了適合螢火蟲繁衍生息的溫度。

所謂「腐草化螢」其實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美麗的誤會,此說法最早出自於取材於春秋的《禮記.月令》:「季夏三月,腐草化螢」,由於此時正值一年中最炎熱的一個時期,腐壞的草會加速分解,古人將此與夏夜的流螢結合在一起便有了這種說法,當然,也有人質疑這種說法,如春秋崇尚「道法自然」時代的《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