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3、圖紙謎藏:瓶中信

本章節 4861 字
更新於: 2024-02-22
0023、圖紙謎藏:瓶中信

相傳,漢末時期的才子禰衡,才氣縱橫,孤傲不馴。
據說禰衡惹得曹操不願殺他這種傢伙,以免名聲遭罪,於是把他送劉表那去。
後來禰衡曾即興作了《鸚鵡賦》而技驚四座。
「不過最終果然,禰衡還是因惹怒人,被處死了。彷彿曹操的精準狙擊一樣的借刀殺人。」髮箍女孩對手機彼端的同伴道。
「這個梗……你該不會想要說:扈琦湍那隻狙、獼猴,就像是這個禰衡吧?」
「我可沒說喔,不過音的確很像,而且這兩個人性格也都很怪僻不合群,嘿嘿。」
「狙」這個字有「窺伺、狡智、獼猴」等三種意思。前兩者正符合扈琦湍的意象、行為、能力。
據說當年禰衡創作出《鸚鵡賦》的沙洲,因而得名──鸚鵡洲。
「沙洲,你覺得暗示了什麼?」髮箍女輕輕輪動手指,想使小螳螂輪換指上。
「不知道。」
「就是『瓶中信』呀!你發放的,你想不到啊。」
「誰想得到啊!而且沙洲又關瓶中信什麼事了?」
「仔細想想吧,沙洲的話,沙岸,瓶子才容易擱淺上岸吧。別忘了海洋、水域的主題啊。」
「額,這樣嗎……」
「而且,瓶塞上面的就是鸚鵡頭像,對應到鸚鵡洲。」
「原來如此。」彼端女孩恍然大悟,又回過神問:「對了,你怎麼知道那條獼猴早就開始找後山的大寶藏了?」
髮箍女:「簡單啊,既然以怪盜、盜墓俠等等自居,那就沒有不尋找真正寶藏的道理。」
「是嗎?」
「而且我想,他應該是有一定進展了。」
「真假──!?」
「這是我推估的結果。」
「怎麼推估的?」
「簡單說是,他時不時會去那片山林的某個可能有寶藏的地點探索、徘徊……」
「那不是正常嗎?」
「你還不懂?」
「就是不懂!」
「也就是說,恐怕他是找到了可能的線索,所以才會經常去那附近探查的!」
「啊────!」
「哼哼,告訴你這麼多情報,滿意了吧。」
「可不對啊!你幾乎都不在這洽真島上,怎麼會知道他的動向?」
「呴呴,我有我的門道。反正,目前先放長線給他去跑………」
「你不覺得有點卑鄙嗎?」
「這叫智取、戰略好嗎!別忘了這本來就是場──鬥智遊戲!」
「居然能把那個変態怪盜當猴子耍……」
「他自葛兒都承認是猴子了,可別想翻出我的五指山。喔對了,他是條小螳螂。」
髮箍女孩翻過手掌,抬起手看著手指背面所倒掛的小螳螂。
彼端女孩:「還有,你之前不是提到他自比為陸遜什麼的。」
「是呢,那潑猴的三國梗挺多的呢。」
「所以他為何自封為陸遜?」
「我想是因為紀元222年吧。」
「222年又怎麼了?」
「好像是陸遜的火燒連營七百里。」
「那又怎樣?」
「簡單說呢,二二二這數字就是一種密碼、謎題。」
「為什麼?!」
「你應該自己去解才對。」
………………
「大家在看什麼呀?」
下課時,幾個小學生,或蹲或撐膝,聚在遊樂設施旁一角。
「不要擠!」
聚焦在一支很小的玻璃瓶上,拔下軟木塞,從瓶中挖出帶點螺旋錐狀而捲在其中的土黃色紙。
「我看看。」「不要擠!」
攤開紙來,內裡畫了個長方形的圖形,看來毫無特別之處。
「就這樣?」「背面呢?」
「不要搶!你搶什麼!」拿著紙張的女孩甩臂回頭嗆。
紙張翻面,寫著:山貓出沒之地。
「山貓?」
「山貓出沒之地,哪裡?」
小朋友們都不懂這是什麼意思。
「學校有山貓嗎?」
「後山才有吧。」
「是嗎……」「後山連幽浮都有了。」
「山貓,是堆土機吧?」
「堆土機是什麼?」「堆肥用的?」
「是推土機吧!不是堆,是推。」
「所以山貓是指推土機嗎?」
「應該是小山貓吧。」
「這樣說起來,後山有推土機很正常啊,挖土用的。」
「是挖垃圾山嗎?」
「………」「嘻嘻嘻嘻。」
之後,亦有其他班的,也發現這種小瓶子。
封印於瓶口上的軟木塞,有著鳥類頭部側面,鳥頭看來有冠。
「這是老鷹!」
「不對,這應該是鸚鵡!」
「有點像印第安酋長。」
紙上寫著:常在牆上奔跳。
「常在牆上奔跳是什麼意思?」
「感覺像是猜謎。」
「對耶,這不就猜謎嗎?」
「不就是壁虎!」
「噢,壁虎!」
「不對!壁虎不會跳,應該是蠅虎!」
「蠅虎是什麼?」
「就是牆上那種會跳的小蜘蛛,會抓蒼蠅。」
其實壁虎也是會跳的,只是跳躍不是牠們常用的動作,需要時才會跳,像是用來躍過「山谷」到另一頭,基本上是追獵物或逃命才為之。
………………
身為解謎玩家的田歆卉,班上也有人注意到這種瓶子,甚至有人都找到第二個了,拿來與人炫耀。
「這次寫的是什麼?」
「越過此龍門的都不是魚。」
「這、什麼意思?」
「上次那瓶寫著:常在牆上奔跑。」
「那個是壁虎吧,這次又是什麼?」
「魚躍龍門吧,這就是答案。」
「魚躍龍門啊……」
「喂,這次圖案居然是……梯形。」
「梯形?」
「兩邊一樣長的梯形。」
「之前不是都長方形嗎?」
這類謎語也流入了田歆卉耳際……
「越過此龍門的,都不是魚。」
答案是龍嗎?
這類小小的瓶中圖紙,偶爾被發現於校內的走道外側、大樓旁的水溝、樹叢外緣等等。
起初被發現的數量很少,所以幾乎沒人以為意。
但隨著時間推移,發現者越來越多了!
甚至有人反覆的偶然遇到、撿起。
也有的學生甚至開始有意識地去隨機尋找。
逐漸地,這種瓶子與現象,被稱為「瓶中信」。
事情自然也傳至解謎玩家們耳裡了。不過他們也有默契的不在會上特別去討論它。
另外,也有人拿著瓶中圖紙的謎題,找上大張旗鼓打著解謎專門的詹貫壕這裡來諮詢。
「不愧是本解謎之王的威望,哈哈哈哈!」也逗得好大喜功的詹貫壕得瑟起來。
………………
解謎會上──
「慢點,這題『退貨』,裡面講的大蜆、貝塚的遺跡什麼的。我有個小疑問是,光住在那種小小的沙洲島、淺灘什麼的,真的可以活嗎?」
「有可能吧,或者更不如說是,正因為活得下去,甚至是食物較多較穩定的地點,所以才會住在那。」
萳渼之洲的西海岸,延貼著綿長無盡般的沙漠地帶,此處的水氣往往不降落在沿岸,而是等撞上更東邊內陸的安地斯山之後,才會進而凝結、落下、匯入地表。
在這種看似資源匱乏的乾漠海岸下,之所以產生出部落、乃至文明,據信正是當地先民善用了這片海洋的豐沛水產而來。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概念。」
「這不就我四叔說的,生命必將找到出路。」
劉謐娟摸著下巴,道:「嗯,海洋資源充沛又穩定的話,小孩子可以去海邊撿拾貝類等。而大人則可以撒網打魚,然後進而開發成出海捕魚的漁業。」
「不錯!魚類還可以燻烤,以便儲藏、過冬等等的,這就是我這道『乾貨』謎題的精髓!哈哈哈哈!」詹貫壕又逮到機會拿翹自誇個兩下。
「計劃通!」
「看吧,又給他自鳴得意的良機。」「小機靈鬼。」
「你這味噌湯沒加干貝,給你差評。」
「對了,貝老師還沒來?」
蒯旻厝:「講到這撿貝殼、貝類,話說在周朝、西周吧,貝殼就是被當作貨幣來使用的樣子。」
「慢著,西周,不就也是三千年前!」彭巧瑄道。
三千年前,也正是這個「退貨」謎題帶出的遺址之約略年代。
「不只三千年前,他還說出了貨幣的貨這個字!」
「我天呀!也太牛『幣』了吧你們!」
「這麼廣的知識涉獵和靈機反應,蒯師弟,你是不是越來越雅典娜化了?」扈琦湍明知故問。
「豈敢豈敢,都不外乎是師兄諄諄教誨所賜。」蒯旻厝油腔滑調道。
「為兄這才是、好生敬佩嘆服,得汝此等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大師弟。」
「哪兒的話哪兒的話,師兄您啊,那才是真是啊………」
「這兩人好假。」「強行互捧。」
「商業互吹。」「感覺有點噁心㖠。」
「真好啊詹寶,老大在幫你CARRY、帶『貨』呢!」
詹貫壕「嘿」的道:「對的,貝殼曾經是錢幣、貨幣。《說文》裡面,我名字的這個貫字,上母下貝的這個貫字,意思就是『錢貝之母』,錢財的錢、貝殼的貝。」
貫字有個意思就是:穿串錢幣的繩索。
「自然,這是指古代那類有孔洞、方形孔的錢幣。」
「古人為了攜帶和計算上方便,所以貨幣上常常做出孔。像是把十枚錢幣串成一串,每串就代表了十枚。」
「原來如此,那以後土豪詹就是金主唄。」
「斗內詹。」「土豪金?」
「貝勒詹!」「貝哥哥。」
「啥不倫不類的!」
大科學家牛頓,曾主事過皇家的貨幣重鑄工程。
「畢竟是大鍊金師。」「蟲蛀?書蟲嗎?」
「貨幣蟲嗎?」
「………」「……」
杜枕閏道:「西漢就有個奉旨而可私自鑄造錢幣的人,是漢文帝賦予他的權利。」
漢高祖劉邦駕崩後,呂后掌權,不斷擴充姓呂的勢力。
呂后死後,高祖的劉氏皇族與諸侯功臣聯合,對呂家外戚進行了清滅……
「然後推選出高祖之子劉恆,23歲登基。」
「凱撒的23刀。」
「二桃殺三士。」「怎麼又是23呀。」
「那是什麼?」
前157年,漢文帝劉恆,46歲,駕崩。
「喂喂,不會吧!」「23、46,又出現了!」
「這梗竟然還在,是置頂了嗎?」
「聽說猜燈謎的元宵節就源自漢文帝。」
而漢文帝的生母正是──
「薄太后。」
「什麼!」「不是吧!」
許多人看向扈琦湍。因為前315年,盜墓者進入墓中而見到薄太後面貌如生……此故事正是他講的。這故事也與他將會佈置的一道大謎有點關。
「慢點,那個西周……聽來好像怪怪的……」
「就小屁孩兒啊。」「閩南語的死小孩嗎?」
「濁水河以北?」
「土方產業鏈。」
「濁水河,不是壁虎不會叫的境界線嗎?嘻嘻。」蒯旻厝戲謔道。
「那啥?新撰組?!」
「他們又在講什麼啊?」「土方總長。」
「濁水、清水,混起來變成……」
「我也聽不太懂……」「他們根本在雞同鴨講。」
「合起來?是揉成牛若丸嗎?」孟開衡道。這其實是扈琦湍講過的哏。
「好像有兩條、不,三條(話題)線在並行的樣子。」
「平行線的兩三事。」、「二桃殺三士。」
「我還以為就我不懂而已,好家在、好家在。」
「你臉上也三條線呢,呴呴呴呴。」
「慢點!我想到了!直至貝勒爺那時代,聽說我們這市區也曾經是一座大型的湖!」
「騙人的吧!」「不可能!」
「好像是真的!」「這個我也聽說過!」
「聽說當時有很多地帶都是水淹沒著。」
「好像有說是地震搞的,像是土壤液化之類。」
「可能還不用地震海嘯的。洽切市本來就是盆地、地勢低,如果遇到持續很多天的超大暴雨,週邊山系的暴洪不停匯流下來,若是又撞上大潮、風災之類,然後連海水也灌進來的話,整片淹成湖也不奇怪吧。」
「………」
重新回到原話題……
「說到這兩棲啊……你們知道嗎?蝌蚪也有長不大的──的樣子。」蒯旻厝道。
「有嗎?」「不都變青蛙嗎?」
「那是死掉了吧。」「那不就變成壁虎了嗎!」
「幼態延續!」劉謐娟道。
「你果然又知道了啊。」蒯旻厝道。
「水中的壁虎,蠑螈!」
「這老大……是不是越來越劉謐娟化了?怎麼什麼都知道?」
「蠑螈最先走入我記憶的,就是劉謐娟講的。」
「這樣說來……」
有的人開始逐漸感受到或也狐疑到,蒯旻厝的知識量似乎越來越廣泛似的,不像小學生,有若劉謐娟那樣!
另外包括他剛剛提的幽靈花生殼的怪哏,也有人察覺似乎是改編自幽靈葡萄皮的怪談,隱隱流傳於位在左上方山腰帶的謎湖初中。
此小學與左上方初中之間夾帶的公園,其池子有個噴水的蟾蜍像,據傳有青蛙怪棲宿其中。
據信此怪談於小三時期,被劉謐娟給完整解秘……甚至涉及到與青蛙蟾蜍同為兩棲類的蠑螈。
以她那被喻為百年級天才的神奇腦迴路,整出一套論據。該事件也使她再度聲名大噪。
詹貫壕的「章魚加貝殼」題,即將討論結束。
慕容霜憶卻道:「不過,大家忘了最重要的嗎?」
「忘了什麼?」
「要除以二啊。」
「呃……」「的確,綜合體應該除以二。」
「也就是章魚加貝殼,之後還要除以二,才是鸚鵡螺。」
「感覺有點怪怪的……」
「這樣說來,章魚本來就喜歡躲進空的貝殼裡面。」
「好像是地中海還是哪裡,自古就有把罐子綁上繩子,然後放進海裡,過些時間去拉起來回收,裡面可能就有章魚了。」
「還有這招?」「好像有又好像沒有。」
………………
越過此龍門的,都不是魚。
答案看似是指龍。
但田歆卉想到答案若是龍,那癥結在題目就有龍字了,這樣答案不就太明顯了?
便想到一招──找解謎大會認識的劉謐娟。
「越過此龍門的都不是魚?」劉謐娟親親點著臉頰。
「對!答案會是龍嗎你覺得。」田歆卉道。
「如果是龍的話,也太簡單明顯了吧?這誰出的題目?」
「欸,偶然聽到班上男生在講的……那如果不是龍,會是啥?」
「嗯……難道是足球!」
「足球?」
「對!湘巷那裡很流行足球,守門員所防守的球門就叫龍門。」
「原來如此!越過龍門的就是足球了。」
「順便說一下,門將去球門那邊『守龍門』,這聽起來很像『所羅門、Solomon』,用粵語發音的話會更像喔。」
「呃,這樣啊,不愧是你,知道真多。」田歆卉道,不禁又暗想:「到底誰給她這些奇奇怪怪的知識啊?」
於是,田歆卉先於許多解謎玩家好幾步,探尋瓶中信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