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節:引信-鰝鬚
本章節 377 字
更新於: 2023-10-06
註3:「鰝」讀「號」。
出自
1.《爾雅.釋魚》:鰝,大蝦。蝦之大者,長二三丈,須(鬚)常數尺。若此類者名鰝。
2.《拾遺.王子年》:大蝦長一尺,須可為簪。
3.《漢武洞冥記》:馬丹嘗折蝦須為杖。
4.《分甘余話》:簾名蝦須。鰝,海中大蝦也。長二三杖,游則豎其須,須長豎尺。可為簾,故以此名
翻譯:
1.有一種魚叫做「鰝」,是一種大蝦子,1尺在漢朝約等於23.1公分,10尺等於一丈,等於231公分,所以這蝦子有五六公尺長,鬚也有一兩公尺,這種體型的大蝦子就叫做「鰝」。
2.一尺長的大蝦,牠的鬚可以拿來做簪子。
3.一個名叫馬丹嘗的人折了蝦子的鬚拿來做手杖。
4.有一種由大蝦的蝦鬚做的窗簾,要用兩三仗的鰝來做成。
這裡鰝簪用的是俗稱大花龍的中華錦繡龍蝦,體色五彩斑斕,原產於中國黃海東海與南海,體長可達60公分,為中國二級保育動物,非常好吃,現在市面上流通的多為養殖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