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秦拉尼亞軍主力常規兵器集1

本章節 1316 字
更新於: 2023-08-21
這次是載具篇

題外話:異世界似乎是用公制度量恆

標準歷2058年(也就是主角出生後5年)先鋒軍的主力戴具如下:

。1式中戰車:
基於宗主國的1型中戰車,重大約30噸。公路時速45公里/小時,越野則是30公里/小時。在宗主國叫做MT15,MT15有很多種型號,但是由於秦拉尼亞那可憐的工業和技術水平(而且這還是在極權體制集中力量工業化以及宗主國大力援助的情況下才達到的水平),所以在宗主國專家的大力建議下,宗主國的軍事特派員才不得不同意讓可憐的附屬國生產宗主國戰時簡化型MT15。炮塔和底盤都是用鑄造工藝中比較簡單的,基本上唯一的工藝難點就是避免過大氣泡,簡單的代價是裝甲強度下降。沒有夜視,晚上除了靠車組強大的肉眼(獸耳族和獸人類因此通常作為炮手,他們有很好的夜視能力)又或是自殺性地開遠光燈。發動機和傳動都是民用拖拉機同款。火力方面有一門85mm線膛炮,一門7.62mm同軸機槍,以及車頂一枝12.7mm重機槍(帶槍盾)。炮塔靠人手轉動轉盤來轉向。沒有測距儀,只有一個固定2倍、4倍及8倍光學觀描,同時炮塔和車身正前也有觀察窗。通訊方面有更好一個通訊距離大約10公里的電台,同時可以容納3個頻道(指揮型50公里,5頻道)。防護力方面雖然有工藝方面的硬傷,但是傾斜裝甲足以彌補這一切。人機工學方面宗主國一向不把人當人,武器只看產量,而且宗主國的坦克內部空間一向很小,所以基本上人機工機不是考量因素。車組4人。因為產能大,於軍中大量服役
-1式中戰車A型:
工藝改進。更好的炮塔轉向性能。因為換了變速箱,所以轉彎半徑更小。配有主動紅外光學夜視儀,距離1500米,儘管用上去等於頂著紅燈泡,但比遠光燈好很多。觀描增加了光學測距儀,描準鏡改為可在2-20倍自由調整的型號。其他不變。產能是前型的30%左右,為更好運用,車組通常身型較小。
。2式中戰車:
40噸。公路60公里/小時,越野45公里/小時。通訊和1式一樣。更好的鑄造工藝。放大版1式中戰車。火力改為100mm反坦克炮,其他和1式一樣。原型為MT20(但是細節簡化了)。因為大了些所以內容空間增加,人機工機略為優化。其他和1式A型一樣,準確來說1式A型的改進是源自2式的技術(從宗主國引進時得到的)。新戰車,產能為1式的40%左右。50%由北部駐軍擁有,東部及南部駐軍各擁有5%,中部及西部駐軍各擁有20%。(但論人數反而是南部及東部各30%,中部20%,北部及西部各10%。)
。1式輕戰車:
20噸,縮小版2式中戰車,其他一樣,火炮改為85mm。雖然裝甲更薄,但因為更好的工藝,所以達到了1式的火水平。產能和1式A型中戰車一個水平,只裝備東部及南部軍。
。1式水陸戰車:
21.5噸,擁有更好防水能力的1式輕車,而且有渡水能力,渡水速度為15公里/小時。只限南部及東部軍。產能是1式輕戰車的50%。
-1式水陸戰車A型:
由南部軍在宗主國支持下研發的改進型,20公里/小時的渡水能力。而且越野速度升至55公里/小時。只限南部軍。產量是前型的40%。
。坦克炮:
線膛。
。彈藥:
高爆彈、高爆穿甲彈(鎢鋼合金)、化學能破甲彈、脫殼尾翼穩定鋼芯穿甲彈、脫殼尾翼穩定鋼殼鎢芯穿甲彈。最後兩款產能低,是所謂決戰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