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牽動人心的五十一區
本章節 5917 字
更新於: 2023-08-06
遙遠的北方,大清帝國首都京城,軍機處執事房裡的幾位大臣,拿著一份粘桿處送來的報告,正在皺眉思考著什麼。不知道過了多久,一位頂戴花翎身著大清帝國一品大員朝服的中年大臣終於說話了,「當初選龍尾嶼這麼個地方,不就是因為這裡偏僻,處於明日交界處,又是蛇頭集團偷渡人口的中轉站,而且整個琉球都是非軍事區,所以才選在這裡嗎?本以為能完成皇上的吩咐挑起明日紛爭,又能打擊流民南逃,還能解決那個什麼流落在外的琉球王室,一舉三得的事情。現在事情辦成這樣,咱們從皇上的粘桿處借來的200血滴子也全折進去了,眾位老哥,你們說說,接下來該怎麼辦?」很顯然這位大臣雖然官居一品,在軍機處這個地方依然是個小輩。
聽到有人終於起了話頭,便開始有人接話,「載辛,這可是你出的好主意,當初你誇口說這個計劃怎麼怎麼萬無一失,皇上要開戰,本來找個理由多簡單的事,你偏要搞這麼複雜,誰不知道你在山東跟日本人合作搞走私,琉球成了非軍事區,日本人從琉球撤了軍,只剩下一堆不頂用的警察,琉球那邊冒出來一堆阿貓阿狗跟你搶生意,你沒轍才假公濟私搞了這麼一出。」這話說得的那位起話的中年大臣老臉一冷,馬上就懟了回去,「呵,你載灃這個時候倒是說起風涼話了,你拿我銀子的時候也沒見你客氣啊,還有在場的各位,誰沒得一份好處。」這倒是事實,不然在坐的各位軍機大臣也不會放任載辛搞這麼一個扯淡的戲碼,至現在損失了200多名血滴子,怎麼跟上頭的皇帝交代,他們得想出一個辦法來才行。
「好了,好了。」這時候似乎是一位更加德高望重的軍機大臣出來打圓場,「犯不著為了這點事大家吹鬍子瞪眼,血滴子,說穿了還是皇上的狗,咱們失手把主子的狗弄死了也就死了,咱們又不是沒辦成皇上交代的差事,多說說咱們的功勞,死幾個血滴子,頂多挨一頓罵,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外交上應該也不會有多大的影響。」話雖然是這麼說,但是一眾軍機大臣心裡還是陰沉沉的,這位大佬見狀又補充了幾句,「血滴子不是喬庄潛入的嗎?所以我們並沒有暴露,咱們對外直接死不承認,我們也可以懷疑其他人嘛,懷疑大明,懷疑朝鮮人,也可以懷疑東洋人,甚至可以懷疑俄國人,要的就是個把水攪渾,現在就吩咐咱們在各地的報紙廣播,包括你們在國外支應的那些洋人。讓他們趕緊動起來,把這事鬧起來,最好是鬧得大明跟日本開戰,誰會知道這事是咱們乾的。」這位大臣很顯然在軍機處分量不低,說的話那簡直是一言九鼎。
「行,就按您老說的辦。」大佬一發話馬上就有人應承下來。自古以來,戰爭就講究個師出有名,現在大清帝國正在積極地為各方製造這個名,而被懷疑的對象之一:大明帝國就必須作出表態,不然國內的輿論難以平息,畢竟大明帝國不是大清那樣專制國家,通過幾百年的積累,民眾已經形成了對政府的監督意識和體制。那些血滴子喬裝潛入,根本沒有證據能證明是大清國乾的,即便知道是大清國乾的,一心避戰的大明內閣也會極力將這件事淡化,畢竟現在執掌大明內閣的新明黨,就是因為剛打完第一次世界大戰不久,通過販賣反戰理念上台的。
大清現在有錢有槍有人,需要一場戰爭來來鞏固因為一戰中大清戰敗皇帝岌岌可危的權威,這一點大明內閣也清楚,但是大明執政者的揍性,大清的這些當權者也是知道的,那就是不見棺材不落淚。新明黨向民眾許諾了美好的戰後世界,正雄心勃勃的展開了自己的經濟刺激計劃,新的戰爭會打亂他們的全盤計劃,只要大清現在跟大明虛與委蛇一番,就能在接下來的戰事中搶得先機。大清雖然經歷了一戰的失利,但是在拿了洋人那麼多貸款之後,軍力還是得到了相當大的恢復,畢竟在這個很多人連飯都吃不飽的國家,能頓頓飽飯的大頭兵還是很有吸引力的職業,當然這樣快速且大規模的擴軍,主要還是以輕裝步兵為主,說是輕裝步兵,很多人估計也就一身布衣軍裝和一桿老式拉栓步槍,也只有這樣,規模世界第一的大清帝國陸軍才能實現快速大規模武裝,這對於跟大明帝國有著漫長邊界線的大清帝國來說,是非常好的選擇。
紫禁城御書房內,一眾軍機大臣,跪在大清帝國皇帝廣武帝面前,宣稱龍尾嶼行動的成功,又強調大明帝國插手反而有利於坐實大明帝國染指琉球的證據,而這直接違反了之前各國簽訂的《巴黎協議》,會讓大明在外交上陷入孤立。反正皇帝久居深宮,沒見過世面,下面的大臣控制了皇帝的所有信息渠道,所以基本上你是這些大臣怎麼說,皇帝就怎麼信。皇帝為此還褒獎了一番各位軍機大臣,至於死去的那200血滴子,小事一樁而已,大清國最不缺的就是這種忠君愛國的奴才,死了再補充就是了。
歷史上很長時間裡,大明帝國一直聲稱琉球是大明藩屬國,而且琉球在一段時間也確實是作為藩屬國處於大明統治之下,進入工業時代,日本崛起,大清聯合日本奪取了琉球,並把琉球作為禮物贈予了日本,換取了日本海軍在第二次明清戰爭中助戰大清,大明雖然在第二次明清戰爭中,阻擋住了清日的聯合進攻,但是因為海軍在戰爭損失慘重,無力拿回琉球,致使琉球群島處於日本的統治之下七十餘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明作為戰勝國,本來希望拿回琉球群島,以及整個淮北地區,但是由於在戰爭中大明先後取得了印度支那、馬來亞、暹羅、以及婆羅洲的控制權,使得國力暴增,列強看到了大明崛起所帶來的風險,這次頂著壓力,沒有讓日本歸還琉球群島,也沒有讓大清國割讓江淮地區,最後大明外交部只能無奈的和列強達成協議,把這兩地被劃為了非軍事區,自此之後明英法同盟開始貌合神離。
廣武皇帝聽著各位大臣的彙報,心裡多少有些底了,大明的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的崛起,感受到威脅的不光是大清,不然西方列強不會給大清又是貸款,又是武器出口,還給大明搞了什麼非軍事區,其實以大明的能力拿下江淮之地並不是什麼難事,可列強的壓力最後還是讓你大明現在的這個和平派政府放棄了。因此廣武帝確信,對大明開戰,只要自己能給出一個說得過去的借口,西方國家基本上都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意見,只是他們那些學習大明建立的垂拱而治制度,導致了西洋人國家政府受制於愚民,所以輿論上的準備是絕對必要的,至少要能蒙住那些老百姓。
「都退下吧!」眾人退出門去,廣武帝這才松下一口氣來,不由得自言自語道,「這樣也好,省得我自己動手,再怎麼說也是為我忠心辦事的奴才。」言罷廣武帝又拿起來一份前不久粘桿處送來的報告,翻開扉頁,赫然是陪卓武的照片,「你到底是何方神聖,竟然能滅得了我200血滴子。」翻閱著陪卓武的資料,廣武的腦子裡充滿了疑問。
由於「超新星號」星港強大的信息遮段能力,使得大清帝國的粘桿處幾乎不知道陸佐為降臨龍尾嶼的事,他們只知道裴卓武帶人前往增援了龍尾嶼,經歷了苦戰,倖存者甚少,此事甚至驚動了大明的第五十一區。對於整個世界來說,第大明帝國的五十一區是一個充滿了傳說的地方,那裡似乎是大明帝國各種先進科技的誕生地,很多人都對那裡感興趣,其中就包括大清帝國的廣武帝,只是沒人靠近得了罷了,當然也不乏一些敢於嘗試的亡命徒,只是後來都一去不復返了。
就在廣武帝思緒飛揚的時候,值班的太監又送來了一份報告,廣武帝翻開之後,不由得眉頭一皺,有人從大明的第五十一區逃出來了,身份目前尚不可知,奇怪的是,這次大明帝國沒有像往常那樣大規模封鎖抓捕,而是派遣了小股精銳力量抓捕,似乎並不想引起太大的動靜。這還真是新鮮事,不論是從第五十一區逃出來的人,還是大明帝國面對這事的態度,大明帝國第五十一區,因為高度設防的機密軍用設施而聞名於世,從來沒出現過有人外逃的情況,也從沒有人滲透進去過,所以外界對第五十一區的好奇非常強烈,畢竟這個第五十一區創造了太多的奇迹。收到情報的並不只是廣武一人,白宮內的美國總統,聖彼得堡冬宮裡的沙皇,唐寧街10號的英國首相……很多有著龐大諜報機構的國家元首都接到了這份情報。
但是最高興的還是日本東京皇宮內的裕仁天皇,因為他同樣對第五十一區垂涎已久,本來不明武裝襲擊琉球這事,他是不置可否的,其實東亞就那麼幾個國家,是誰幹的用腳丫子想想都知道,但日本剛經歷一戰失敗,國內經濟亟待恢復,而且日本還背負著對大明的賠款,日本實在是無力再戰,而大明卻在戰爭中藉機拿下了幾乎整個中南半島,甚至把手伸到了婆羅洲,此消彼長,現在的日本稍有不慎就萬劫不復,但是不敢跟大明帝國開戰不代表不敢跟大明搞搞小動作,比如從第五十一區跑出來的那個人,找到他說不定就能一窺第五十一區的秘密,裕仁看到過太多,技術改變結局的戰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明西呂宋戰爭」,明軍憑藉著先進的線膛槍、錐頭彈和散兵戰術,以弱勢兵力徹底打垮了西班牙在呂宋的統治,打得西班牙幾萬人成為俘虜,最後不得不割地賠款求和,從小被這類故事熏陶的裕仁相信技術可以改變國家的命運,所以他對於第五十一區極為重視,時不我待,裕仁趕緊安排下去了。
本來,裕仁對大清帝國把自己當刀使感到很厭惡甚至是憤慨,但作為對抗大明的同一陣線的戰友,日本又不好跟大清撕破臉。畢竟現在的大明今非昔比了,日清同盟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但是裕仁又不想過早的跟大明開戰,所以對於這件事日本明面的外交上只能在大清和大明之間採取騎牆政策。日本很快就向大明和大清同時發出照會,要求共同調查「龍尾嶼事件」,算是把時間又拖了一陣,可想而知,這種調查註定了不會有什麼結果。在大量「證據」和大清國的咄咄逼人面前,再加上大明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大明帝國內閣不得不對大清開始展現出強硬的姿態,大明和大清似乎又開始向著戰爭的深淵滑去。
大明帝國首輔辦公室里,如今的大明帝國內閣首輔正在暴跳如雷的咒罵著那些反對黨的政客,「他們難道看不出來這是北邊的那群蠻子一手攢的局嗎?連日本人都打算息事寧人,他們卻在這裡煽風點火。」面對這個世界上權勢滔天的少數幾個人之一,旁邊的秘書官只能溫言勸諫,「大人,你消消氣,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咱們剛剛打贏了一戰,又趁勢拿了中南半島和婆羅洲,現在咱大明人都是用鼻孔看人的,現在被大清國栽贓,那肯定是忍不了的,本來北伐統一,一直以來都是聖皇制定的基本國策。以前是力有未逮,雖然口號喊得震天響,但是也沒有多少人認真的去考慮整件事,但是現在大明國力暴漲,很多人都很開始了認真思考並贊同這一點,我們做了好幾次民調,如果我們對此事表現出任何消極的態度,我們可能就會丟掉議會中至少17%的席位,所以……」秘書官沒把話說完,這位首輔大人作為執政黨的黨魁,自然也是知道這些事的,秘書官不厭其煩的給他重複,只是希望他能冷靜下來,作為政客失去冷靜可是大忌。最後首輔只能微微一嘆,「那現在只能把開發半島的計劃擱置了,先把它們拆開自治吧,法國人搞得那個什麼印度支那聯邦,完全就是瞎搞,完全不考慮文化差異、人口分布和經濟發展的程度,導致人口大規模流動,民族之間衝突不斷,社會動蕩不安。你們儘快擬個條陳給我,另外給那些出力不少的東南亞王室遺族打個招呼,告訴他們暫時照顧不到他們,讓他們自己先顧著自己,但是不準瞎搞,大明給他們自治不是讓他們關起門來刮地皮的,那裡再這麼說也算是大明領土。」首輔大人終於是恢復了冷靜,又開始安排起了工作,秘書官領命而去,首輔大人這才坐到椅子上喘過來了一口氣。
首輔喘過來了一口氣,這才慢條斯理的拿起了桌上錦衣衛的一份報告端詳起來,不由得深深皺眉,「琉球王室遺脈?用得著搞這麼大陣仗?」首輔大人有些疑惑,尚英和尚雅兩姐妹的存在大明帝國高層並不是不知情的,只是看不出流落在民間的這兩姐妹有什麼價值,畢竟琉球王室流落在民間的遺脈不少,所以大明帝國政府對此也僅僅是一直靜靜的看著。
新明黨本是一群商人為了擺脫權貴的控制,而聚集到一起形成的政治團體,一開始遭到權貴的瘋狂打擊,結果遇到崇禎皇帝改組政府,皇權之下三權並立,商人有了參與政治的權利,在崇禎皇帝的縱容下他們大量進入政府擔任一些微末小官,但是商人通過這種手段在不知不覺間掌控了強大的政治話語權,隨後便與守舊的權貴產生了激烈的衝突,最後還是崇禎皇帝出面調解了雙方的矛盾,重新分配了雙方在政府中的權力,算是實現了基本的平衡,商人在面對權貴時總是處於弱勢,隨後他們在某些高人的指導下與底層民眾聯手在議會中壓制了權貴階級,雖然幾百年來很多政黨在大明帝國議會和政府中起起伏伏,但是大致上力量劃分就只有3塊,執念於傳統的保守主義權貴階級,也就是貴族,再者就是痴迷於聚斂財富的商人,或者說資本家,最後就是數量眾多的勞苦大眾,或者說低收入者,它們無論在政府中的權力還是財力上都處於弱勢,但是他們卻憑藉數量在議會中佔據著絕對的優勢,但是同時低收入者自己內部卻又分成數量眾多的小派系,因此他們在面臨一些無關自己利益的抉擇時又極其容易被其他兩股大勢力拉攏,崇禎皇帝創造了大明開放的言論環境,並進行了大規模的公民教育普及,使得之後的大明無論商人,還是權貴都很難再繼續實行愚民政策,使得民眾也懂得了在跟政客們的交流中待價而沽,一開始對泥腿子子不太看得起的貴族忽視了這股力量,使得商人搶得了先機。
新明黨和另外幾個商人政黨就是這樣崛起的,如今的新明黨,他們就很好的繼承先輩們的商人屬性,沒利益的事不做,哪怕是聖皇遺訓也是如此,在商人們看來花大力氣跟大清國死磕,還不如到外面挑軟柿子捏,投入少,回報高,所以他們才急不可待的開始了整合中南半島的計劃,可惜被在野黨給阻止了,其中大多數都是由底層民眾聚集在一起形成的黨派,單論這些黨派無論哪一個他們都無力衝擊首輔的寶座,但是他們有一個最大的共識,那就是把現在的執政黨擠下台,他們炒作北方的威脅,鼓動北伐統一這個話題,最主要的原因是最近大明帝國內部民族主義的高漲,乘著這一波風潮他們看到了自己在議會中更進一步的可能,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但是你要說他們真的願意為此掀起北伐戰爭,那還真不一定,沒人喜歡戰爭,除了那些不上戰場也沒什麼錢的窮人,那些能夠做到議員這個位置的人,即便他們聲稱自己代表低收入者,但他們收入也不可能真的很低,所以他們大多數人只是口頭上高呼著北伐,卻並不象真的爆發戰爭,因為戰爭一旦爆發,他們手裡持有的股票就會大規模縮水,各種產業甚至被軍管。
首輔揉了揉隱隱作痛的太陽穴,又拿起了另一份來自第五十一區的密報,這個由崇禎皇帝一手創立的機密研究單位,甚至是首輔本人都搞不清具體情況,畢竟鐵打的五十一區流水的首輔,反正只要國家有需要,第五十一區總是能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而且面對那些海量的研究資料,就算作為首輔有許可權閱讀,估計他十輩子也看不完,所以他也懶得深究。當首輔在報告中看到,琉球王室遺脈,尚英攜妹妹尚雅逃離第五十一區,並且第五十一區負責人建議不要使用致命性武器追捕時,不由得一陣疑惑,當他繼續往下看,這才明白過來,靠!那些瞎扯淡的話本原來是真的,第五十一區真的跟外星人有合作。被強化的尚英,與外星人有過接觸的裴卓武,外星人的問候?還有……陸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