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秦昭王詢問荀子儒者對治理國家的好處

本章節 576 字
更新於: 2023-07-30
秦昭王問荀子道:「儒者對治理國家沒有什麼好處吧?」

荀子答道:「儒者效法先王,尊崇禮義,謹慎地做臣子,並使他們的君主尊貴。如果君主任用他,他們在朝廷內會做一個稱職的臣子;如果不任用他們,他們就會退居民間,在編入的戶籍冊中,做一個誠實、順服的老百姓。

即使處境艱難,受凍挨餓,也不會用歪門邪道滿足自己的慾望;即使貧窮得沒有安身之處,也能深明維護國家的大義。

雖然他的呼聲沒有誰響應,但是他通曉管理萬物、養育百姓的綱紀。如果他的地位在人民之上,他們可以成為天子、諸侯;地位在人民之下,他們也是國家的棟梁。即使隱居在窮巷陋屋,也沒有人會不尊重他,因為他們確實身懷道術啊。

孔子就要擔任魯國司寇了,奸商沈氏知道了,賣羊時,他就不敢在早晨把羊餵飽飲足以欺騙買主,公慎氏也休掉了淫亂的妻子,平時奢侈浪費、胡作非為的慎潰氏也離開魯國,甚至在魯國出售牛馬的商人,也不敢再漫天要價了,這是因為孔子以正道對待他們的緣故。

孔子住在闕黨的時候,闕黨子弟將捕獲的魚獸進行分配,其中有父母的人就分得多一些。這是因為孔子用孝悌教化了他們。儒者在朝廷中擔任官職,就能美化朝政,作為老百姓,就能使風俗優良。儒者位居人下時就是這樣啊。

後話

這一個問答是出自<<荀子>>的儒效篇.下一章會繼續寫出秦昭王與荀子的問答.又,荀子的另一個名字為孫卿,本人亦不知道為何荀子又名為孫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