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心實思念(1)
本章節 2117 字
更新於: 2023-05-27
定子的一席話遲遲盤旋在伊周腦海裡。
無論是噪鳴的蟲響,女房們與乳母張羅松君的一切而發出的瑣碎雜音,抑或松君尖銳的呱呱啼泣,竟皆如淡薄的室香,氤氳濃密後,都隨沁風一掃而逝。
不斷周而復始,無法在他的心緒裡多駐足任一瞬間。
就連在皇宮的直廬以待天皇有事臨召時,他的心情依舊複雜繁亂,分明在那席話前,他並非如此魂不守舍。
望著庭間百花後胤肆意綻放,幾撩亂的花色,似是唯一能夠精準貼近他此刻思緒的景緻。
出神地凝望一片夏秋遞嬗的紛麗,此時,一位長期來往梅壺與登華殿的殿司童舍人穿過庭間的石道。他一身深黑的短裾狩衣,穿梭在明豔的羣花間特別醒目。
來到直廬前的簣子廊下,童舍人呼喊:「大納言殿下,式部之君吩咐我將此信呈上,還說:『大納言殿事務繁忙,不必求得回信。』」
當下,直廬裡就伊周與一名中納言,中納言只年長伊周幾歲,相當年輕。聽見來信者的皇后女官名號,亦好奇地留了個心眼。
伊周知道中納言不似行事一板一眼的年長太政官,故他爽快的移身至御簾外受信展閱。
薄色素雅的信箋上頭有著與紙色相襯,以圓潤筆勁書成的數語,道是:「自與您相識,多蒙貴幸。今求藝於師,需琵琶一具,本想您日理萬機,毋恣意叨絮。然蔦蘿唯松柏可恃,故靦顏叩請。」
寥寥幾語如庭中稀疏的喬木枝梢,橫豎在伊周的眼簾,骨幹分明的落影卻闌干於心幕化為雜緒。
子日午後,齋信依約,乘著零落空蟬之鳴,來到梅壺授藝於千代。千代裡廂的後門自是一如昔往,為齋信敞明來時路。
以往,千代總是能屏除任何雜音,就算是盪繞於廊頂桁樑的戲語聲,經掠她的耳際時,卻也只似屋外芒穗端的韓紅珠液欲將滴瀝,而孤懸未落的寂靜。
唯有齋信衣物的摩挲輕響,能在周遭淌入無色背景的豐富細聲斷出分明涇渭。
只是今日,千代倒反常地不盡如此。
齋信自較狹小的妻戶進入內廂。一旁的幾帳因掀簾所帶入的,夏秋涼熱相和的氣流而揚動,儘管足以提醒千代伊人的到來,可齋信這回卻見到帷面後頭的她輕伏於東側的格子門,彷彿在竊聞些什麼。
不知所以的齋信直至靜坐於她事前安置完善,頗合乎他身分的紫紅坐榻,這才知悉千代行止的緣由。
一門之隔,比落紅墜地的聲音還要細微的窸窣交談,在他的耳裡清晰卻勝屏風上一絲絲的唐衣錦紋。
「既然您說:『不擅矯揉賣弄,亦無心於風流漁色。』想必您對女性更別有高見吧。」
「女人麼,只要嘴角勾起的模樣足教人生憐,下顎與頸子弧度好看,聲音不至於太過沙啞或刺耳,我就有可能喜歡吧!這也稱得上高見?」
「哎呀!那可不得了,我的臉孔可是教您受不了的類型哦!」
「那就別讓我看了吧!怕看到妳的臉我就不喜歡妳了。」
「怎麼就這麼說啊?」
「霰降於遠江,愛意方隨迷濛漸增不是麼?」
「那倒是,我倆可是以(1)『遠江川楊』發誓過的呢!」
交談中的一男一女相當明瞭地,為少納言諾子與頭弁行成。千代眼角餘光只見面無表情的齋信,其置於雙膝上的雙拳青筋愈發晰明,骨節亦愈漸分明。
儘管齋信的形色與往常幾無二致,想必此時內心已騷動一片。
且少納言與頭弁竟進展至情誓連連的程度了麼?如此一來齋信的迎頭追趕得再多加把勁才是了!
千代斟酌了會兒情況,低眉闇聲道:「我覺得現在就是時機,您趕緊露一手拿手的曲目,少納言對於熟習笛呀、琵琶等樂藝的男子都頗有好感呢!每每清晨聞得殿上人輩忽遠忽近的笛音或琵琶樂聲,總會忍不住側耳傾聽。」
齋信聽了倒有些疑惑,一本正經地說道:「我這般打斷少納言的談話與興致,定招人嫌惡。」
「不會,悠揚樂音於情趣的時刻引人矚目不錯,卻也止於增添意韻。況這番看來,頭弁之君追求少納言,比起少納言對於頭弁之君來得強烈。頭弁可能不會置理,但少納言鐵定會留點心眼,且這樂音還是出自於不曾聽聞有樂技的我房裡。」
千代好說歹說,這才說服齋信引奏鮮於大眾人前一展的琵琶。
他先轉軸撥弦試了試聲,那姿態的高貴裡不忘幾分慎微,別是一番雅緻。不過他始信手撥奏後,原先的拘束全化為切切不得訴,隨起伏的旋律流淌的從容自在。
這首曲子主頌風葉與鳥聲,頗有唐國舞樂的調性,然齋信卻特意融入個人於曲意的感鳴與見解。
旋律蓋起於春臨殘雪,鶯淚解凍,囀而出谷。
承於沿谷飛川,水位漸升,湍溪潺潺。
轉於西風駕臨,山煙迷茫,松籟自韻。
和於點櫻似雪,梅芳撲鼻,浮紅逝流。
訴鶯鳥啁啾,囀於此谷與彼谷,此枝與彼枝之間。既生動又極盡柔情,道盡啼鳥奔走四季的心聲。
時間的川流隨樂律淌瀉漸逝,不只齋信忘我於盈科後進的曲浪,千代也極其入神直至曲終收撥。
不知何時,兩人已不聞幾道拉門與隔扇後,如纖塵之於明鏡的細碎情話。
他悠然的放下撥子,周遭寂寧一片。這寂靜並非琵琶女撥奏後的悲淒悄然,而是獨為妙曲的懾服與遊繞的餘韻。
灼灼的夕曛翩入齋信的瞳仁,他這才定睛正視起視野的色彩,全身上下的感官緩緩自幻夢裡晰明起來。
半夢半醒之間,剎時,一聲清脆的喀啦驟響,連接隔壁廂房的格子門忽地遭輕輕拉開,緊接乃聞:「這是(2)止於丘隅的黃鳥麼?千代妳這是在向哪位善琵琶之道的女官學習呀?」
(1)上句「霰降遠江」與「吾跡川楊」引自《萬葉集》柿本人麻呂之歌。
萬葉假名原文:
丸雪降 遠江 吾跡川楊 雖苅 亦生云 余跡川楊
大意:
雪霰降兮遠江柳,雖刈復生不曾息,遠江川楊兮似我情。
故以「遠江川楊」為情誓,乃示情深得如濱柳生生不息,愈漸濃密。
(2)典出《詩經》小雅‧綿蠻篇:「緡蠻黃鳥,止於丘隅。」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