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語言、念頭

本章節 1250 字
更新於: 2023-03-13
要說人類文明的誕生起源是跟什麼有關?我會認為是「火」。
因為「火」我們的祖先得以驅散黑暗、野獸,從洞穴走出去。
因為「火」我們的祖先得以擺脫茹毛飲血的野蠻狀態。
從許多考古研究與歷史探勘中,可以發現「火」是文明的起源象徵,
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盜取火給人類,好比是伊甸園的蛇給亞當夏娃食善惡果。
這讓「火」在許多民族的原始信仰中,佔據了光明、正面的形象。
可以說有了「火」,是原始人類得以蛻變為智人的關鍵。

於是,有了「火」人類得以蛻變,智人群體逐漸壯大,最終,聚落變為城市、漁獵採集,變為農耕貿易。
大約在2000B.C左右,城市出現,各城市的人們相見,他們便會發現自己並不是這蔚藍星球的唯一中心,相見也會產生歧見,產生貿易、戰爭,這促成了語言與宗教的產生。
語言是個奇妙的產物,是人類「標記」萬事、「指涉」萬物,包羅萬象,抽象具象、象形指事、會意,最重要的是「了解」其他城市的人。
透過語言,得以了解各城市的特產、人種、宗教,可以說語言是僅次於火的發現,

語言指涉的事物中,最特別的,就是「念頭」(想法),也就是一個人的所思所想。
每個人的想法,都是獨一無二的,是如此特別,且抽象,因為它存在每個人的腦海裡。
舉例來說,現在我要你想像一個「椅子」,你或許會在腦中浮現出一種椅子,我知道你在想椅子,
但是我卻不知道,你想的椅子長怎樣?可能是一般的辨公室椅、電競椅、木頭椅、折凳......
總得來說,你現在就是在想像一個「椅子」,那種「四腳、可供人坐、可支撐」的物品。
這其中又包含了「真假」、「虛實」、「是非」的念頭,可以發現,「念頭」是文明複雜的催化劑。
當它還沒被說出去、做出來、寫出來時,它存在於個人的腦海,未經修飾、簡單純真,具單向性,它是屬於「個人的」,它是「自由的」,思想的自由,是無上的滿足與快樂。
當它被說出來、做出來、寫出來時,那麼有時,它便不再屬於個人,而是經歷的群眾、社會、閱歷種種的「因素」去修飾與淬鍊。
我展示出的念頭,未必是我內心真正的想法,它有時是迎合群眾、社會,屈就現實,我不認為它是自由的。
有時,我們會說「歲月磨平了個性與脾氣」,我們會說這樣是「社會化」,在現代社會裡,我們似乎樂於去揣測、辨別一個人說真話,還是假話,我們似乎變得多疑,且城府深沉,是上述種種因素,導致了我們個性的轉變。
它可以讓我離脫現實、也可以讓我變得世俗化。
這就是「念頭」的特別之處。

「火」、「語言」、「念頭」,構成了人類文明的起源。
時至今日,我們每天的生活,其實都離不開這三個,今天是個周末,想跟同事聚餐,於是去燒烤店,打算來個不醉不歸,
揪了幾個同事,到現場後,卻發現那個討人厭的主管也在,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的,眼神似乎都在詢問「這討厭鬼是誰邀的?」,
然而,卻沒人承認,於是,本來工作結束的周五深夜狂歡,變成了拘謹、無聊的陪笑酒會,真是好不快樂。
可以發現,「火」、「語言」、「念頭」早已內化進整個文明體制裡了。

我現在想說的話,是存在於我腦海裡,屬於我「個人的」的念頭,它未經修飾、簡單直接,因為我知道,只有這一刻,我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