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梁複生抒鬱勃之氣 蔣建豐論黃埔精神
本章節 3589 字
更新於: 2023-02-04
自從來到臺灣,梁複生卻終日鬱鬱寡歡,忽有一日,胸中的一團鬱勃之氣頓時讓他有感而發,於是找來文房四寶,攤開筆墨紙硯,寫下楷書:神州禍亂何時歇,今日吾曹皆苟活。
「好一個吾曹皆苟活」,梁複生猛然抬頭,只見蔣建豐站在窗外,兩人面面相覷,梁複生趕緊去開門鎖,迎接蔣建豐的到來。
蔣建豐料著複生沒有吃飯,便叫秘書去附近的飯館叫了幾樣菜來。複生因屋內天氣悶熱,不大吃酒,止飲了一杯便放下杯子,又從自己的屋內拿出自己炒制的大麥茶改換喝起茶來,二人促坐談心,又淺斟低酌了一會。
蔣建豐:複生我今天是來專程看望你的。
梁複生:我是戴罪之人,何足掛齒。
蔣建豐:看你還是憂國憂民之徒所以前來走訪,有沒有想過回到鐵血救國會繼續開展革命事業。
梁複生:我只想從操就業,做我的學問,教我的書。
蔣建豐:我贊同你的想法,只是現在正值用人之際。
梁複生: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之智於俗諦之桎梏,你們兩黨之爭,我不管選擇哪一個黨對我來說都是一道枷鎖,要想讓自己靜下心來讀好書做好學問唯有遠離政治漩渦才能脫心之智於俗諦。
蔣建豐:愚蠢!你以為你這樣就可以袖手旁觀嗎?「大丈夫不做事則已,做事則磊磊落落了,一死何足惜。各國變法,無不因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梁複生兩手捂住雙耳,面目猙獰痛苦萬分,大喊道:夠了,我不想聽這些......
蔣建豐:我只希望你振作起來,重新加入鐵血救國會。
梁複生:難道我害死的人還不嫌多嗎?我不想再讓無辜者白白送死。
蔣建豐:我現在能用的人就只有你了,我就看在全體臺灣人民的情面上幫我下。
梁複生:好一個看在人民的情面上,臺灣是光復了,然而百姓的苦難歷史還遠未結束,哪些所謂的黨國菁英在臺執政時期管制米糖業藉此大發橫財,原本以為黨內的大佬能夠為臺灣謀福祉,到頭來卻比土匪頭子還要蠻橫,比日治時期更為酷吏,米業商號受到稅員敲詐,堂堂的國家公務人員居然強行搜颳走米行的糧食,各政府機關濫用親信,一些崗位還頂了本省人的工作機會,還不讓分發米糖給臺灣民眾吃。不僅如此,還把民眾的糧食都統統收走倒賣出去,兩邊都發了橫財,抗日時期我在重慶最苦的時候,空襲最厲害的時候米還有國民政府配給,日本人打敗了輾轉到了北平,原本以為可以過上好日子,沒想到內戰又開始,還不到半年時間,全國的物價飛漲,臺灣的米價漲了56倍政府卻置若罔聞,民眾怨聲載道,稱只見物價漲卻不見薪水漲,臺灣這副爛攤子到底什麼時候收拾?民眾都不指望你們,你還指望區區一個鐵血救國會能夠力挽狂瀾嗎?
蔣建豐:當務之急是需要你這樣的菁英去治理好臺灣,現在不是發牢騷的時候,我最近在研究為什麼我黨會在大陸兵敗如山倒的原因,細細琢磨,歸納幾點無非是結黨營私阻撓了幣制改革,我們要改變黨爭的局面,絕不允許自己人搞垮自己人,所以父親指示我儘快徹查CC系,正打算把黨通局縮編為內政部調查局,其他的諸如政法系、保密局將來會視情況裁撤。我今天把話撂這兒了,就看你願意不願意跟我趟這灘渾水。
梁複生:在趟這灘渾水之前我不得不說國家經濟實屬崩潰,我不希望台幣重蹈金圓券覆轍,現在當務之急唯有打擊走私,穩定米價。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解決了民眾的焦慮,社會秩序就會恢復正常。
蔣建豐:說得好,看來你最瞭解臺灣人民迫切想要什麼,我想讓你起草關於臺灣土地改革實施方案,讓人人都有飯吃,實現先總理「耕者有其田」的遺願。
梁複生:方案無需起草,我已經把策論稿件放於書櫃之中,等回去之時捎帶走就行了。
蔣建豐:除此之外,我還想派你去香港走趟。
梁複生:去香港做什麼?
蔣建豐:你還記得民國36年華南鎢砂走私一案嗎?
梁複生:知道,當時各報均有揭露此事卻沒有人敢於起底真相,我記得當時資源委員會曾登報說明概況,說是只有甚少部分走私,若有所屬人員參與或協助走私,決立予嚴厲懲處,依我見解,我看是資源委員會中飽私囊,賊喊捉賊。
蔣建豐:看來什麼事情都瞞不過你的眼睛,在穗的資源委員會確實侵吞了一批鎢砂,侵吞數額估計有數十萬噸之巨,這背後又牽扯到宋子亮的孚中公司以及孔令凱的揚子公司。香港是華南各類走私物資的中轉站,四大家族依靠香港倒賣走私物品屢見不鮮,其背後都有見不得人的光彩,他們眼中早已經沒有了黨紀國法,只要有錢賺,他們才不管買主是誰,根據情報顯示,他們和日本人、美國人、地下黨人都有生意上的來往,臺灣的米糧糖油等民生物資就是被這群人倒賣到世界各地的。
梁複生:怪不得臺灣人民如此痛恨我們,既然你都早已經知道內幕,為何不讓當時的警備部緝私大隊插手過問這件事?
蔣建豐:我黨派系林立,大家彼此相互利用罷了,所以父親才如此縱容他們,後來發現老虎的胃口是越來越大,以至於養虎為患反受其害。當年我在上海打老虎的時候可以得罪杜月笙;何懼矣孔祥熙的大公子孔令侃;唯獨繞不過「姆媽」,她給我設置了一道無法逾越的障礙,她說我們不能手足相殘,在她的包庇下,孔令凱等人更加放肆,姆媽的插手無異於給父親一記難堪,我在上海打老虎只能無疾而終,提前宣告失敗。
蔣建豐又繼續說道:改革勢必會觸動部分人的利益,難免遭遇阻力,縱覽戊戌變法,之所以困難重重,無非是觸動了當時士大夫階層的利益,比如廢除八股取士制度無異於得罪當時全天下的讀書人,他們唯一能夠賴以做官的途徑就只有八股科舉,不繼續改革也不行,不改革社會就會弊端叢生,所以改革需要時間表,唯有循序漸進才是出路。
梁複生:只靠洋務運動是根本無法改良中國落後的局面,而且改革會遭遇到來自利益集團的阻撓,那樣一來只會拖延時間。
蔣建豐:這正是改革的痛處,如果你是當時的梁啟超、康有為等人你會怎麼做?
梁複生:我會在政經上下一番功夫,以經濟改革推動政治改革,先從經濟著手,比如說興修鐵路。
蔣建豐:實業報國想法是好,清朝光緒年間臺灣巡撫劉銘傳自籌款項修建了臺灣有史以來第一條鐵路,然通車前劉銘傳既以離任,後來這條修好的鐵路完工後便廢棄不用,劉銘傳一生都在為這條鐵路嘔心瀝血,到頭來卻留給了日本人。
梁複生:自己造的鐵路最後給了別人,你想說明什麼問題?
蔣建豐:我想說不同的掌權者他們對權利的認知各不相同,同樣是掌權者,有些人心繫國家為民辦了大好事,但對於大多數想做官的人來說,他們做官的目的無非只是為了求得功名利祿。劉銘傳、林則徐都是為數不多的愛國志士,他們廢禁鴉片、興修鐵路,本是為民謀福祉,然而他們在為民謀福祉的同時觸動了當時權勢者的利益,這些人財大氣粗,他們是阻礙改革蹇滯不前的罪魁禍首。
梁複生:所以說改革者自身必須強大起來,不然無異於以卵擊石。
蔣建豐:回過頭來說說我們這個黨,環顧我黨的青年才俊,能有幾個像你這般有遠見卓識的,現在的青年個個都老氣橫秋城府極深,他們不會躊躇滿志的去推動黨務改革,所以我想請你破這個僵局;若沒有繼承者付諸於實施,即便有像劉銘傳這樣碩果僅存的雄才大略者也都無濟於事。劉銘傳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本來興修鐵路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繼任者不去啟用它,就會演變成為勞民傷財的禍事,最終臺灣碩果僅存的一條鐵路拱手相讓他人,淪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豈不悲哉。
蔣建豐沉思片刻又說道:我再舉一個例子,鄭和七次下西洋,前六次都是在永樂年間完成,當時鄭和下西洋得到了永樂皇帝的大力支持,後來居上的皇帝為了鞏固皇權下令「片板不得下海」重新實行了封海鎖國政策,不僅如此還焚毀了鄭和下西洋的航海日記,永樂皇帝畢生想要開拓海疆的宏圖偉志就這樣被繼任者枉費了,從此明王朝一蹶不振,而西班牙的航海家卻憑藉明朝鄭和時期發明的陀螺儀發現了新大陸,從此歐洲諸國開始走上了海上強國之路。
梁複生:是的,必須繼任者前赴後繼的去實現前任留下的任務指示,才能真正轉化為成果造福桑梓,若後繼者無能,所創成果就只能白白的付諸東流。
蔣建豐:白白的付諸東流倒算是好的,更有甚者打著利國利民的幌子,時隔不久拆了造又造了拆,周而復始的重複建設,不僅浪費了國家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說,硬是把三座大山壓在了人民的頭上,諸如孔令凱之流,他們利用權勢為虎作倀,完全不顧黨紀國法,自己以權壓法,以言代法,排擠其他跟他有利益關聯的商號,他們壟斷市場哄抬糧價不說,唯恐天下不亂,你讓人民怎麼能夠信服。
梁複生:人民已經忍無可忍無須再忍......
蔣建豐:說的好,所以我們才需要貫徹三民主義,才需要提倡國父精神不死這一不朽的信念,沒有信念下麵的人就不會真心的去貫徹,沒有人去貫徹,任何好事就會變向淪為壞事。
梁複生:您語重心長的跟我說這麼多話我很感激,您這番話我會銘記於心。
蔣建豐:很好你已經想通了,那你應該知道接下去我們該怎麼做了吧?
梁複生:聽您的吩咐。
蔣建豐:重複一遍我們的黃埔精神......
梁複生昂首挺胸雙腳併攏大喝一聲:親愛精誠,團結合作,衛國愛民,不怕犧牲。
蔣建豐:很好,士氣上來了,在去香港之前,我延攬了一批人才帶你去見識一下,明天上午九點,我們從基隆行轅官邸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