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女神的考驗
本章節 6021 字
更新於: 2022-10-24
篝火前,伊奧斯從飄揚的回憶中回過神來。
因為老僧阿達打破了沉寂。
「所有的生命都有靈魂,我們這些雪山上的人,管這些『靈魂』叫笨……」他說道, 「我們這些雪山上的人相信,一種生命的肉體,被另一種生命吃掉,這是一種轉化,而不是死亡……所以,我不能救這些被吃掉的人……」
老者停頓片刻,望向伊奧斯,他看到青年仍然目視著火焰,沒有理睬,於是他繼續講述:「所有的生命,生生不息地流轉在這樣的轉化過程之中,它們的肉體死了,而『笨』卻能永遠活在其中……所以,這種情況我們不能幹預,女神也禁止我們干預……」
「她是誰呢?」伊奧斯開口了,「什麼樣的女神,會這樣的殘忍……一個寧願去救活野獸,也不願救被野獸啃噬的死者的女神……」
「不能對我們的女神不敬!」年輕的僧侶喊叫著回應,企圖站起身來示意。
老和尚制止了他同伴的魯莽,並向伊奧斯道了歉,然後,他接著說:「她是山神喜馬瓦特的女兒,河神殑伽的姐姐——烏摩缽底,是現在我們整座雪山唯一的庇護者。數千年來,她救助了無數傷殘和死去的人,對於什麼樣的情況,使用什麼樣的力量,她是有自己的原則的,我們這些借她力量的人,不做揣測也不試圖去理解……」
「雪山女神……」伊奧斯默念著,他的聲音十分平靜,「那麼,請告訴我,你為什麼可以去救起那隻狼?」
「因為你對那隻狼的殺戮,不是為進食而起的,這樣的行為被女神,定為惡……對於惡行,我們見到了,就必須逆轉。」
伊奧斯苦笑著搖搖頭。
眾人再次陷入沉默,篝火之中,火焰跳動,映照在每一個的臉龐。
歌謠的聲音再次響起,紮西拍了拍伊奧斯的肩膀:「眾生皆有一死,昨天那個被救下的老太,即使她逃過了這一次毒蘑菇,也逃不過接下來的時間和歲月,衰老、疾病和死亡還是會接踵而至……」
「是的。」阿達補充到,「旅者……你可否知道在雪山的南邊,是富饒的森林和平原,數萬年前那裡居住著眾神,眾神與凡人們生活在一起,他們親密無間;諸神用自己的力量,幫助著世間的一切,救助苦難、建設家園;惡魔之軍無數次的來犯,神靈們與人類一起並肩作戰,一度締造了繁榮、美麗與富饒的國度。
「但是……死亡最終還是會到來,像一把巨大的鐮刀,收割著一切,吞沒著一切;死亡……並不僅僅吞沒著每個個體的生命,也吞沒著整體的生命……那些國度因諸多原因相繼覆滅,因為貪婪的擴張、戰爭,無序的管理、瘟疫、饑荒……
「久而久之,南方的眾神們漸漸放棄了,因為無論他們把什麼巨大的、神奇的力量借給人們,無論他們做出什麼樣的干預、努力……他們也無法改變人類的本性,那些力量被用在錯的地方,助長了邪惡與魔鬼的氣焰,毀滅最終還是會降臨於世……最終,他們隱匿了自己的行蹤,任由地上的一切自生自滅,朝向無盡的深淵和黑暗墮落。但是,在他們之中,有一位女神,她不願意放棄救助生命……她就是慈悲的烏摩缽底,我們雪山的女神,數千年來,在這片高原之上,唯有她還在憐憫著眾生,對眾生施以救助……
「她跋山涉水,獨自前往吉羅娑山,拜訪在那裡隱居修行的濕婆,懇求他借給自己修改和逆轉時間的權柄;她向濕婆承諾,自己會謹慎使用這些力量,她要做最後的一次嘗試;濕婆同意了,接著,她就走遍這在整個世界之巔的每個村落、每戶人家,尋找著本性善良的娃娃,把這權柄一一分發下去,讓他們同她一起,救助這世上的悲慘……」
講到這裡,伊奧斯終於抬起頭來,望著老者的眼睛。
「是的,我們就是那些孩子,一代又一代,她與這些願意奉獻自己一生的行善之人定立契約,限制我們權柄和力量使用的範圍;她把我們這些被她選中的人——堪布,引導聚集在年曲麥,在那裡修建了一座聖所,那聖所包含了學校、講經院和關於『力量』與『權柄』知識的藏經閣,她還為那些無家可歸者們、受疾病之苦的人所蓋的庇護所。」
「藏經閣,也就是圖書館嗎?」
「是的。」
伊奧斯猛地站了起來,他向老僧人鞠了一躬:「懇請您,一定要帶我去到您的修道院!我要到那裡去參觀女神烏摩缽底的圖書館,並向女神烏摩缽底親自請教……」
老僧人也站了起來,他請伊奧斯先坐下,然後歎了一口氣:「女神她已經很久沒有以實體的形象露面了,你想要見她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困難?為什麼?」伊奧斯不解道,「你不是說她就在那座聖所裡?」
「不,她很早就不在那兒了,那裡由我們這些僧侶照看。」
「那麼,藏經閣我至少可以進去吧?」
老者搖搖頭,說:「除非,你成為我們中的一員,成為一位堪布。」
「好!我願意加入,我走了這麼遠的路,已經付出了這麼多,只要能找到我想找的東西,我什麼都願意做!」
阿達聽後點點頭,但是語氣依舊十分低沉:「但是,事情沒那麼簡單。你想成為我們中的一員,是要被女神確認,通過試煉,才能真正被她選中……」
「試煉?什麼試煉?好!我參加,但如何才能被她選中呢?」伊奧斯問。
阿達抬頭看了看天空,向上指了指:「女神她,其實一直在天上觀察著我們,她觀察這高原上,每一個孩童幼年時的行為。比如,有人從垂髫之年,就顯示出對鼠兔、旱獺或者雪雞等憐憫愛惜之心,救助這些小動物,那麼這樣的孩童的身上就會被印上符文標記,當他長大成人以後,就獲得了到煨桑之火前,接受最後考驗的權利……當然,這是自願的……」
「什麼樣的考驗?」
「受試者如果自願接受考驗,他就會走上火台,女神烏摩缽底,會以某種方式在火中顯靈,她會在那裡觀察受試者的眼睛,從他的目光中,看到他的未來。
「通常,我們這些參加儀式的人,也會從火中看到異象。火焰會改變形狀,展示出受試者在獲得『力量』之後,在未來的所行所為,我們會看到他是否會按『契約』中所立的規定,在這雪山上行法力和奇跡之事。
「如果受試者未來的種種行為,被女神定義為善,那麼火焰會瞬間熄滅,化為一道閃光,進入受試者的身體。從此,受試者就成為了我們之中的意願,獲得了進入藏經閣繼續學習聖知識的許可權;在他們經過修行和畢業之後,就會逐漸獲得女神所分發下來的權柄,正式成為一位堪布。
「每一位堪布,所擁有的力量並不相同,每個人都會根據自身的善根,被女神劃分等級;成為我們以後,就要始終依著契約所規定的範圍,在這世上行救助苦弱的善行,直至自己的死亡。從這世上第一位堪布,也就是最早與她立約的那個孩子——敦巴辛饒開始,世世代代的僧侶們都依著女神的教導,行有限的善,直至今日,無不如此。」
「那麼,如果被定義為了『惡』的人,會怎樣?」
老者沉默了片刻,同時伸出雙手,湊近火焰取暖:「若火中預言,此人未來所行的事為惡,則那大火會越燒越旺,最終吞噬受試煉者的身體……此過程,我們不得妨礙和救助……」
伊奧斯低下了頭,喃喃低語:「太可怕了……」
「所以,為了儘量避免出現這樣的結果,我們聖所裡的大堪布們,會在自己庇護所裡的孤兒之中,那些受了印記的孩子裡,先做一輪篩選。並不怎麼接受,讓一個陌生人,前去接受試煉……」
殘月和星空俯視著大地,伊奧斯陷入了沉思:這起死回生的權柄、這珍藏著神聖知識的藏經館和這些行走山巔救助苦難的虔誠而偉大的生命,莫非這就是母親所暗示的旅途的終點:莫非這聖所中的藏經閣,就是那座名為阿凱西的圖書館?
他並不能知道,但他現在也別無選擇了。他為尋找這座圖書館,已經付出的太多太多……他已經不可能中途放棄了。無論如何,這一次,可能是他最接近答案的一次。
「我要去。」伊奧斯說,「我要參加那個試煉。」
次日,伊奧斯同紮西和嘉措一行人告別了,隨兩位僧人踏上前往年曲麥鎮的歸途。一路上,他又目睹了這位僧人所行的諸多奇跡,更加堅定了他對接受參加試煉的決心。
數十日後,他們到達了目的地,一同上山去了曼日寺。
那是一座整體為白色,依山而建的宏偉建築群,錯落地佈置與山丘渾然一體,在上山階道的外側築有護牆,突出了層層橫向階梯形的線條,分為上、中、下三閣和一個邊側閣。上閣為主閣,有著由石塊砌起來的高牆,主要的大堪布們聚集在那裡議事和修行,中閣為藏經閣,下閣和側閣就是庇護所和醫院。
山頂,就是那接受試煉的煨桑火台。
在上山的路上,伊奧斯時不時見到寺廟收養的那些兒童,正在奔跑玩耍,還有那些披著長袍並排行走的僧侶。
當天,阿達長者就安排了伊奧斯與大堪布們的見面。
阿達帶著伊奧斯進入了曼日寺的主殿,向那些高階的大堪布們介紹著他的情況。但是,無論是這裡最博學的,還是最年長的,仍然沒有人聽說過『阿凱西』這個名字。
接著,他們開始談試煉的事。
如伊奧斯與阿達所預期的那樣,整個殿內吵作一團,毫無疑問,這是幾十年來,出現在這座寺院裡,最有爭議的議題。最後,他們得出結論,根據女神契約中的條目,這世上任何人都有接受試煉的權利,並不僅限於被女神標記過的;所以,他們開始了對伊奧斯最後的盤問。
「你為什麼想要成為我們中的一員?」寺院大主持——堪布·千波問道。
「為救我母親的生命。」伊奧斯毫不猶豫地回答。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堪布·千波搖搖頭:「為一己私利而尋求權柄的力量,是罪惡的。」
伊奧斯慌亂了,他本以為這個回答十分穩妥:「拯救……拯救一個人的生命……難道也是罪惡的嗎?」
堪布·千波捋了捋鬍子,擰住眉頭,並與周圍幾個人小聲交流了一番。
最後,他開口說:「你是否知道,我們的權柄在於將時間逆轉,你是否想像得到,若使你那位已經逝世十餘載的母親重新活過來,必然殺死無數其他的生命。」
「為什麼?!怎麼會呢?」
「因為你母親的身體,在她死後已經消散,分解……成為組成這世上諸多事物、諸多其他生命身體的一部分,若我們使時間退轉,讓這十多年前曾聚合在一起,如今已經分散在大地各處的諸多事物,重新聚合回來,組成你母親的身體;那我們就必殺分解死成千上萬生命的身體!
「如果女神把她的力量借給你,你就會以此殺死無數的生命!所以,外來人。對不起,你沒有到煨桑台接受試煉的權利,請離開吧。」
老人給出了解釋,他的解釋讓伊奧斯無比震驚,同時,啞口無言。
此刻,他的頭腦一片空白,也並不知道該說什麼。直到老堪布們揮手示意散會。伊奧斯才撲通跪了下來,淌著眼淚,驚恐的央求著。
「求求您!求求您!給我一次機會吧!我和我的父親行走了千萬庹的路途,用了十幾年尋找的地方……很有可能就是這裡!上師!求求您!求求您!這我的母親死前唯一的遺願……啊,求求你了!也許,我說錯了什麼,也許我表達的並不清楚!我並不是要那逆轉時間的權柄,我並不是要通過這樣的魔法讓我母親復活!我只是想進到你們的圖書館裡!到裡面去找……找那些我想要的東西,當我找到了,我馬上就走!我會馬上就走!」
「請離開吧。」老人沒有任何的表情,然後轉頭就離開了。
阿達走過來,把伊奧斯扶起身來,說道:「請你諒解,我們不可能讓你冒這個險……」
伊奧斯陷入迷茫的低沉,老者帶著他一起穿過寺廟的走廊,下到最外面的門前,在此過程中,伊奧斯的雙手止不住地顫抖著,他看向地面,低垂眼簾。
「我送你下山吧。」
伊奧斯好像沒聽見他說的話似的,沒有作答。
「伊奧斯?伊奧斯……」
「哦……哦……謝謝,不用了,我想自己走走……」
阿達拍了拍年輕人的肩膀,然後就回去了。
伊奧斯仍然一動不動地站在寺院的門前,這時候天空開始飄起了雪。半晌後,他才一點一點向前挪了幾步,但很快又轉過身來,撲通跪了下來。
鵝毛般的大雪鋪天蓋地壓了下來,不一會兒,積雪逾尺,已經蓋住了伊奧斯·卡夫索的膝蓋和小腿,眉毛和鬍鬚也被染成白色;當毛茸雪毯鋪滿了山崗上層層的樓宇以後,路過的人們以為有人在那兒堆起了一個雪人。
夜晚的寒風更加凜冽了,所有的人都回到屋裡躲避,大雪整整下了三天。
三天後,當陽光從迷霧中撥開縫隙,烏雲散去,金色的光芒融化了冰雪,人們才看到一個死者,跪在門前。
堪布·千波看見聚集在門口的人們,便從上閣下來,來到門前。
「發生什麼事了?」
「是那個人,他還沒走……」
千波看到那雙仍然睜著、帶著堅毅的目光,便對這位死去的青年,心生了敬畏之情。寺廟中其他的堪布們也聚集過來,他們紛紛輕聲說道:「好吧,我們就給他一次機會……」
時間逆轉的法術就這樣在伊奧斯的身上被行使,他死於三天之內,且仍未被任何動物進食。
當日下午,眾人來到山頂的煨桑台,薩滿巫師點燃了火,開始了他的儀式。
在隨風飄蕩的五色風馬旗的包裹中,濃煙開始升起,薩滿巫師向火中扔了幾個由奶油混和青稞麵粉揉成的,如黏土般質地且形狀各異的麵團,開始念起咒語圍著篝火逆時針的轉起圈來。
大堪布們凝視著篝火,等待著異象的出現。
伊奧斯·卡夫索,堅定地站在火焰的正前方。
巫師念誦著咒語:「吽嘛吱木嘢薩來篤,吽嘛吱咪嘢薩來篤……啊,雪山的女神烏摩缽底,請您屈尊下來,幫助我們分辨這個男人的善惡,請您告訴愚癡的我們,他可否有資格分得您的權柄……」突然間,一股不知從何而來的風掛了起來,大火的形狀開始狂舞起來,越發的飄忽不定。
「是她……她來了……」阿達和其他人低語道,同時低下頭,雙手做出崇敬的手勢。
伊奧斯望向火焰的中心,企圖一窺女神的容顏,可是他什麼也沒看到。
他知到,在異象之後,如果火焰熄滅,他則獲得新生,如果火焰逐漸變大而最終吞噬他,這一次他將永遠的死去。此刻,他的內心中並沒有畏懼,只是有著些許的悲傷。因為此刻,他又想到了阿彌蒂斯,他彷彿看到了她那雙純潔的大眼睛,望著雪山的方向,祈禱著他的歸來。
他低下頭,默默的等待著。
火中的異象遲遲沒有出現,每個人的心已經提到了嗓子眼的邊上。
突然間,風完全停止了,所有的聲音都消失了。火焰既沒有被熄滅,也沒有繼續增長,只是靜靜地維持原狀……最終,大火裡什麼異象也沒出現。
薩滿巫師向後退了幾步,也停止了咒語,驚恐地凝視著篝火。這時刻維持了很久,所有人都摒住了呼吸,等待著他對這從未出現的狀況給出答覆,這一刻如死一樣的沉寂。
「她走了。」巫師打破了寂靜,他轉過頭來,望向所有人的方向,繼續說:「女神離開了,她只留下一句話給我。」
他瞪大雙眼,緊緊注視著這個站在火前的陌生人:「她說:『他,沒有未來。』」
註解區:
昂仁金錯:地名,Ngamring Kyemtso,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昂仁縣境內,地處昂仁縣西北部,東距卡嘎鎮不到1公里
殑伽:恆河女神,因為情節需要,這裡建議使用孟加拉語Padma一詞或其他印度地方的小語種來代替Ganga(恆河)一詞
吉羅娑山:Kailasa Parvata,意為「雪山珍寶」,即岡仁波齊峰,岡底斯山脈的第二高峰,海拔6,638米,印度教認為岡仁波齊是主神濕婆的居所
濕婆:濕婆(Shiva),與梵天、毗濕奴並稱印度教三大主神,是宇宙與毀滅之神,印度哲學中「毀滅」有「再生」的含義,故也擔當創造(轉化)的職能,由吠陀時代的天神樓陀羅演變而成
堪布:堪布的字源來自梵語upādhyāya,藏語中堪(khan)義為「專家」、「博士」,布(po)義為「者」,堪布最早是一種資格,藏傳出家眾在通過九至十五年的學習之後,就可以取得這個稱號
曼日寺:又稱紮西梅日寺(Menri,「紮西」意為「吉祥」)或曼日寺,位於日喀則地區南木林縣土布加鄉境內,是苯教祖寺之一
堪布·千波:即堪千,也譯作堪欽;義為「大堪布」,「千波」(chenpo)即「大」
吽嘛吱木嘢薩來篤:苯教咒語,Om Ma Tri Mu Ye Sa Le Du,ཨཱོཾ་མ་ཏྲི་མུ་ཡེ་སལེ་འ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