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Y

本章節 1643 字
更新於: 2022-06-26
正當我浸淫在幸福滋味時,她們便在我毫無準備下離去。她們在車上跟我揮手時,我沒有半點回應。我沒有向她們揮手,也沒說再見。一來,我來不及反應,車門已關上。二來,我實在不願與她們告別。縱使,我知道明天會再見到她們。

記得中三時,中文科作文考試題目是《熱鬧過後》。我的文章講述,我與喜歡的女生參加狂歡派對。隨著派對完結,我們的關係亦結束,餘下的只有熱鬧過後的空虛和寂寞。當然,我所寫的都是憑空想像並非真實經歷。我自小就捉到作文的精髓,就是筆下所寫的都是作出來,真實的事永遠埋在心中。寵物、女友、姊姊、妹妹、和諧家庭,我在現實中沒得到的,都在我筆下出現。重要的是,我每次寫虛構的文章時,分數也不低。不過,雖然所寫的事是虛構的,但箇中感受是真實。熱鬧過後的空虛,我確實體會過。而且,次數不少。

小時候,我與姑丈姑媽在柴灣居住。當時,幾乎每戶人家都有一至兩個跟我年紀相若的小孩。每逢假日,我們便輪流到各人的家裏玩耍。我們由早上玩到夜晚,有時一起打遊戲機,有時一起看超人光碟。一旦聽到《六點半新聞報道》開場音樂,大家就各自歸家。所以,我從小就討厭無線新聞。一些跟我一樣依依不捨的,就會由家長到場接走。我試過拉著其他小孩,不讓他們離開。可是,家長們總會輕描淡寫地說下次再玩,然後就帶走他們。何時是下次?沒有家長回答。

然後,我也聽到姑媽在門外呼喝我的名字,要我馬上回家。我從不愛聽大人的話,無視姑媽的呼喚,任由她繼續嗌破喉嚨。但是,當玩伴逐一散去,一切遊戲也顯得乏味,我只好乖乖回家。回到家後,我總會回想剛才玩耍的畫面。心裡想:如果我們能住在一起,可以一直玩樂就好了。就是這原因,我一直希望自己有個弟妹,能夠在家裏陪我玩耍,我也不會再感到寂寞。可惜,陪伴我的就只有不曾與我玩笑的姑媽姑丈。電視的卡通時段也結束,只播放大人觀看的節目。我只能獨自玩玩具和遊戲機,熱鬧過後,悶得很。更難受的是,有時熱鬧過後,真的不再有下次。

眾多小孩之中,有一位跟我特別相熟。她跟我一樣姓黃,而且正正住在我樓下。每當姑媽看見我們在一起,姑媽都會調侃我「媾女」。在我眼中,她是特別的。除了見面次數比其他人多,更因為每次與她玩樂時,我都會特別開心。其他小孩是我的玩伴,而她是我的朋友。

有一次,我走到她家裏打遊戲機。我們輪流玩著「孖寶兄弟」,若然不幸輸掉就由對方重新開始。我們的目標是完成所有關卡,即「打爆機」。當我看著她玩時,會為她打氣,反之亦然。若差一點就能過關,我們會一起惋惜。如果成功過關,我們便會歡喜若狂,不斷擊掌。我們沒發現,時間已來到六時半。她的家長搶走我玩著的遊戲機,就一邊說著「夠鐘」,一邊將我趕出門外。她看著我被推出門,並無阻止。這天,姑媽恰巧外出打牌,姑丈也在上班,家裏沒有人。他們沒有為我配置家門鎖匙,我有家歸不得,只好在家門前苦苦等待他們。

剛才,我們還在興高采烈地玩耍。現在,我卻孤獨地站在門外。這種落差,叫人難受。短暫的相伴,令我感到猶如從天堂墜進地獄的痛苦。我不憤她沒阻止我被趕走,我不滿她沒試圖令我們的相處變得更長久。若然沒有剛才的歡樂,這刻就不會更顯寂寞。所以,一切也怪責於她。我決心以後不去她家,也不准她來我家。我不再與她玩耍,甚至以後也不見她。結果,我如願。一個月後,我跟隨母親搬到九龍居住。自此,我再沒見過她。

搬到九龍後,鄰居們都沒有跟我年紀差不多的孩子。我再沒有玩伴,幸好有一部電腦。我可以無時無刻上網,與同學和網友交談,又可以玩遊戲和看影片,生活不會沉悶。之後,每當我獨處的時候,都會以電腦解悶。有了手提電話後,更會與別人傳簡訊聊天。就如這刻,Wing和Ying離開後,我為了不讓自己陷入空虛,不斷發出簡訊。若然有人回覆我,縱使Wing和Ying不在旁邊,我也不寂寥。不過,我心底還是對Wing和Ying有所怨言。她們明知約了我,就不應再約其他人。如果真的約了其他人,也應預先通知,讓我在她們離去後即約其他人,免得這場約會由三人行變成孤單一人吧。這樣,我就不用承受這種由熱鬧變得孤寂的落差。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