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騰騰的嚴選新星活動開跑囉!
2022年四月,我們要向大家介紹的第一位作家,是剛在第一屆原創星球寫作爭霸戰奪得大獎的「佐渡遼歌」!
擁有豐富寫作經驗與超大量字數的佐渡遼歌,擅長在作品中埋入有趣的謎團與彩蛋,吸引了不少喜歡推理的讀者。在上屆大賽中,佐渡老師也以臨海小鎮的傳說作為主題,帶領讀者們領略一場充滿懸疑與青春的旅程。
就讓佐渡遼歌來與大家分享創作推理系作品的有趣與痛苦(?)之處吧!
1. 選擇推理題材的原因與喜歡的類刑(本格派、刑偵類、日常向?)
推理題材通常會在前段給出足以作為線索的提示與伏筆,讓讀者在閱讀時候與主角、主角群一同推理,抽絲剝繭地解明故事主軸的事件或謎團,有種讓人想要一口氣看到最後一頁的衝動。
在日本眾多的推理小說家當中,我尤其喜歡幾位老師的作品。
舞城王太郎老師的故事架構、劇情安排都相當巧妙,讓人敬佩不已,某些細節的切入角度在閱讀時候不曾想過,細想之下確實相當貼近作品世界觀的常識。
貴志祐介老師作品中龐大的奇幻世界觀與環環相扣的縝密設定,後半不斷接露伏筆與爆點的寫法也讀得非常暢快。
京極夏彥老師徹底融入劇情的獨特氛圍,以及描寫怪異之物的手法,一個故事的總字數很多,因此也讀得很盡興。
城平京老師的鮮明人物塑造與偏向輕小說風格的筆觸,簡潔明快卻又有著某些深入的關鍵設定,反差的部分讀得相當驚喜。
石田衣良老師在作品中展現出普通人幾乎不會知曉卻又確實存在於現代社會的另一面,看完之後的好幾天會不禁反覆思索劇情,沉澱情緒。
其中,在眾多推理作品當中,我最為推崇道尾秀介老師收錄在《鬼的足音》當中的短篇《冬之鬼》。那是至今為止依舊佩服不已的巔峰傑作,表現手法與氣氛營造都堪稱完美,最後一頁所帶來的震撼更是撼動了以往人生的閱讀體驗,當時看完就立刻又重頭讀了一次。
2. 回顧創作推理作品的經驗,覺得哪個部分最難?
我在創作一本新作品的時候,通常會從一個「靈感」開始。
或許是某位很有特色的人物、或許是幾句很有感觸的台詞、或許是一個很想要描寫的場景、或許是嘗試描述的情景、也或許是一個充滿畫面感的結局。使用這個「靈感」作為開端,延伸想像出其他角色與劇情,配合筆電D槽內已開未填的坑,最後構築出八到十萬字的故事。
時候隨著劇情推展,必須減少、刪掉特定角色的戲份,又或者注意到某些矛盾或缺乏鋪陳的反應,需要在不改動大綱的情況下調動不同章節的內容,反覆修改到前後貫通都是頗需要花費心思的部分。
在寫推理作品的時候,前段就會安排重大事件或謎團。
如何分配告訴讀者的情報量與重要線索的先後順序,保持劇情的緊湊感又不至於讓轉折過於突兀,也努力不要在太前期就讓讀者看出結局與手法,在最後揭曉的時候感到恍然大悟,並且覺得合情合理。
這個應該是我個人認為最需要花費時間心力,也算是最難處理的部分。
3. 自己的作品裡,有沒有很喜歡的橋段或內容可以分享?
我屬於喜歡埋伏筆和彩蛋的類型。
至今為止的作品當中都有不少無關主線劇情、即使沒有發現也不會影響閱讀體驗,但是有注意到的話會不禁莞爾一笑、感到驚喜的細節,希望讓讀者看完前段就湧現「想要一口氣讀完」的想法。
以前有段時間的風格是大量加入各種熱門、冷門的彩蛋,不過經過一段時間冷靜下來就意識到自己看的作品類型挺偏頗,因此加入的彩蛋也很偏頗,大部分的讀者都看不懂,默默反省修正了。
話雖如此,寫長篇連載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埋一些很後期才會揭曉的伏筆,不過讀者們的記憶力和想像力有時候比作者本人還要好,很快就猜到或者看出端倪,這點實在很佩服。
筆下有一部作品《花綻少女》,這是華文原創大賞的得獎作品。
嚴格說起來並不算是推理風格,不過主角本身有一個直到故事最後才揭曉的伏筆,只要知道了這項情報,前中段閱讀時候感到不解、違和感的部分都會得到解釋,如果重新回顧也會發現相關描寫。
在埋伏筆和彩蛋的時候,一邊想著讀者在看到結局的瞬間是否會想起來前面的這些疑點,一邊想辦法斟酌著「確實給出線索卻又不至於太過明顯」的描述方式。這個是在趕稿途中的小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