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後記:皓月奇譚的誕生

本章節 2953 字
更新於: 2022-02-18
這是《皓月奇譚》的緣起,也是整個東番異聞錄系列的由來。

2011年,因為受到日本同人遊戲團體冬のいもうと(冬之妹)的《糖衣》以及《SALAMADER》啟發,決定自己也想寫一個「妖怪打架的本土奇幻故事」。
不料,寫作初期就遇到瓶頸,即當時沒什麼人在研究臺灣妖怪,又或者還不成氣候,導致難以取得具體可運用的本土元素。
具有代表性且能象徵臺灣,不是人類又很強的神話生物,直覺是想到原住民傳說《巴冷公主》中的百步蛇王──衷心感謝有臺灣團隊把故事改編成遊戲,我才有緣知道這個典故。
本人從小就喜歡異類婚姻譚,從《白蛇傳》到《仙劍奇俠傳》,包括《蛇郎君》跟《巴冷公主》也是,真實身分是「百步蛇」的男主角,搭配一位「原住民」女主角的設定就這樣拍板定案。
然而,這個故事必須建立一個完整的世界觀,也就牽涉到兩個重大問題:百步蛇如何成為妖怪界霸主?又是為了什麼理由而戰鬥?

苦思的結論是從歷史下手,先前為了寫國家擬人的二創遊戲劇本,翻了不少臺灣史相關書籍,其中有兩段史實是判斷自己無法駕馭,盡可能淡化並跳過的:一是近代的二二八事件,二是清領時期的分類械鬥。
分類械鬥當中,又以原住民v.s.漢人,閩南人v.s.客家人,這兩種組合特別讓我在意,隱約覺得「爭奪地盤」可以變成故事主題。
追根究柢,百步蛇王是原住民族的典故,問題我沒有原住民血統,身邊也沒幾個原住民朋友,實在沒把握往這個方向去寫,於是研究起閩粵械鬥。
自己看的書面資料也有提到,客家人渡海來臺的時間,最早可以追溯到荷蘭時期;因此住在丘陵地帶也不盡然是來得太慢,以至於來不及搶到地盤,純粹不敵閩南人的人海戰術,不得不退守到山邊。
歷史的演進,彷彿是巨大的食物鏈──漢人把原住民趕到山上,閩南人把客家人趕到丘陵,外來者再排擠本地人權益,掠奪殖民地的資源。
撇掉史實不說,既然要寫奇幻小說,當然必須往怪力亂神路線去思考,比如尚武的客家人會打輸,背後或許有妖魔鬼怪的介入,協助閩南人打仗?

構思劇情的過程,偶然看到一則關於虎爺的短篇動畫,實不相瞞我超困惑:虎爺是什麼?看都沒看過!
原來虎爺多半是閩南人的廟宇在供奉,客家人的廟幾乎沒有(當然也有少數例外),難怪長年住在客家莊的我不認識。
身為半個客家人,老實說覺得超不甘心的,為什麼客家人沒有可愛又帥氣的動物神?
認真追究下來,終於找到可以大書特書的題材,傳說中風水龍脈的擬神化「土地龍神」,這是客家文化裡最接近動物的神明。
於是乎,土地龍神在臺灣建立組織,抵禦外敵並守護自己的子民,這個核心概念逐漸成形。

後來去製作一款科幻主題的文字冒險遊戲,整個寫作計畫也就擱置下來,直到2018年才正式重啟。
重啟故事的契機,是我辭去前公司的業務工作,花了差不多一年在家懷疑人生,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努力振作起來想做點什麼。
2018年,偶然看到一間電影公司開辦編劇班,想說投稿臺灣在地題材的故事,應該比較容易受到評審青睞,後來報名成功就去上課了。
當時投稿的故事大綱,編劇課老師給了一些有趣的思考方向,加上我選擇的是電視劇本組,在交流過程聽到不少業界甘苦談。
整體來說,編劇班是個不錯的經驗,從離職後的茫然狀態中恢復不少。

2019年,留守番跟奇異果兩間出版社,聯合舉辦第一屆哈臺味徵文,評估覺得《皓月奇譚》滿適合參賽,卯起來把故事完稿寄出。
這段經歷要說愉快當然是有,人生首次參加正式徵文比賽能入圍,小說本體有幸讓《通靈少女》的編劇過目,其實滿開心的。(羞)
然而《皓月奇譚》並未通過決選,給自信帶來不小的打擊,但真的很想完成這個故事,接下來又不知死活地繼續參賽,報名2020年的POPO華文創作大賞,想當然又落選了,陸續投給出版社也都石沉大海。
2020年底報名了第二屆哈臺味,這次寫了BL小說去投稿留守番,不僅落選了甚至連入圍都沒有;再接再厲報名2021年的POPO華文創作大賞,又雙叒落選了,同年報名的林榮三文學獎也沒入圍。
經過連番折騰,加上打磨劇情的過程令人挫折,一度沒辦法好好面對《皓月奇譚》,光是想到就覺得難受……
當然這不是誰的錯,投稿徵文比賽就可能面對這種狀況,也許還有人比我被退稿更多次。

當人在投稿時挫敗,究竟要轉換跑道寫別的故事?還是把同一篇小說修得更好?因為對於東番異聞錄系列的執著,我的選擇是後者。
這樣一路走來,要說為哪個故事花了最多力氣,在寫作過程中又牽扯到最多人,毫無疑問就是《皓月奇譚》。
整個創作過程,首先是跟親友討論構想,在大綱階段讓編劇課老師看過,又拉著朋友去南港和劍潭實地取材。
投稿前麻煩親友幫忙校稿、試閱給建議,投稿後讓出版社編輯跟評審看過,第二次參賽又請我家夫人協助校稿,我姊光是《皓月奇譚》本篇就至少看了四次以上。
更不用說我自己,花費如此多時間心力,這樣都沒有寫出來太說不過去了!決定自費印書後,也請朋友繪製封面、角色全身圖跟排版,真的很謝謝所有提供協助的人。

從定位來說,《皓月奇譚》是東番異聞錄的起點,考慮這個系列另有後續安排,無論如何都必須回來面對並處理它,這是2022年版的修文契機。
回顧當年開坑的初衷,在這篇歷程紀錄的一開始也說了,就是我想寫「妖怪打架的本土奇幻故事」。
儘管不到全宇宙都來幫忙的層級,從當初找不到相關資源,到現在臺灣妖怪儼然成為顯學,不愁沒題材只怕寫不完,頗有天助我也的感覺。
有兩個方向可以解釋這種現象,一是冥冥之中有什麼看不到的力量,基於不可言說的目的幫助人類;
二是當人專心在某個領域,勢必隨著鑽研的時間越久,越容易挖掘本來沒發現的資源,得以運用在自己的事業當中。

比如《皓月奇譚》選擇龍脈為題材,主要是因為土地龍神跟風水有關,當我開始調查臺灣龍脈之後,才發現南港公園據說有龍穴,因而將決戰的舞臺放到南港。
進一步搜尋的結果,南港確實有魔神仔出沒,老人在山中失蹤又回來的新聞;去當地取材的時候,也真的遇到一位親切的年長女性,跟我介紹當地祭拜山神的習俗。
試圖讓風物描寫更貼近現實,抽空去了趟南港山神廟,不得不說爬山真的很累……
不過,寫作到尾聲並為故事劃下句點,再回顧過去歷經的所有一切,應該都是有意義的──至少,我想要這麼相信。

這篇歷程紀錄,對於創作領域的同路人而言,不敢說它有什麼建設性,甚至我的經驗也不見得有參考價值,就是自己的一些感觸。
不過,忍受寫作的孤獨與痛苦,以及在任何領域想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執念,絕對是值得稱許的;無法堅持下來也沒關係,一定是有什麼不得不放棄,必須跟現實妥協的因素吧。
努力在當下可能毫無回報,甚至出現意想不到的挫折,但如果有一天能帶著笑容,回憶這些過往就好了,我是這樣期許自己。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休閒娛樂的方式有很多種,能夠在茫茫文字海中相遇,著實是難能可貴的事情。
撇掉參加比賽的得失心不說,從中獲得的經驗跟交流,應該是名次之外更值得把握的。
緣分是一種奇妙的東西,好幾次我覺得寫出來的作品沒人看,突然就會出現停下腳步欣賞的朋友,或者因緣際會得知,自己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差勁。

奇蹟並非每次都會發生,不過堅持走在同一條路上,還是有機會在生命最黯淡的時刻,被過往牽絆或者同路人拉那麼一把。
總結成一句話就是:珍惜那些改變自己,把人從谷底拉起來的契機,以及在低潮時陪伴身邊,不離不棄的親朋好友。
這也是《皓月奇譚》想表達的主題之一,還沒看過不妨現在就去看看小說喔<3

汜羽荃 202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