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種蜥蜴
學名:Oculudentavis naga(屬名為拉丁文中眼睛、牙齒、鳥三詞的複合詞,種名則是指發現地的民族那加人)
類群:有鱗目
屬:眼齒鳥
模式種:寬婭眼齒鳥 Oculudentavis khaungraae
正模標本為GRS-Ref-286278
描述:
該物種發現於緬甸緬甸琥珀礦區(Burmese amber),生存年代為晚白堊世森諾曼期。其正模標本為顱骨和軀幹前部。為眼齒鳥屬的第二個物種。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奇怪(實際上看到後面還有一段就知道案情不單純),這沒什麼描述的物種,怎麼會被介紹?還有復原圖!而且明明是隻蜥蜴為何被叫鳥?
沒錯,該物種單從古生物學來看,就是一種毫不起眼的小蜥蜴,對蜥蜴整體演化的研究也沒有很積極的意義,但眼齒鳥卻可能是近期最知名的物種,而這一切都源於古生物界近二十年來最大的一件醜聞,眼齒鳥事件。
首先在講這起事件前,有一個觀念還需要強調一下,即鳥類屬於恐龍的一部分,而目前學界公認最小的恐龍為蜂鳥。
2020年3月12日一篇論文被刊登在自然期刊上,期刊標榜著論文內容提到的新物種為最小的恐龍,而這個新物種就是眼齒鳥的模式種寬婭眼齒鳥。然而就在隔天,六名脊椎動物的研究人員就聯合發文提出了質疑,認為眼齒鳥根本不是鳥,而是蜥蜴。該篇文章列舉了8項解剖學錯誤和2項邏輯謬誤,該文一經發佈立刻就引起大量的關注。而隨後更被爆出早在論文發表之前,該研究團隊就已經從新標本,也就是那加眼齒鳥的掃描數據中得出眼齒鳥是蜥蜴而非鳥類以及恐龍,然而團隊卻選擇對新標本的數據視而不見,堅持將這屬蜥蜴定義為鳥類,這也就是為何眼齒鳥明明是蜥蜴卻叫鳥的原因。在這之後隨著那加眼齒鳥標本的描述論文正式發表,眼齒鳥便確定為蜥蜴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