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恆常性

本章節 489 字
更新於: 2021-10-16
  有一個心理學家,對於人與人之間的喜歡跟愛感興趣,但是他不滿意現在關於愛的心理學的主要理論,無論是Sternberg的愛情三元論、Bowlby的依戀理論或是後來關於外表吸引力的研究對他來說都與他心目中的愛差了一截。對他來說,對愛的想像就像是Piajet觀察著自己的小孩發展一樣的,他也在觀察著這個世界中的愛。

  Piajet發現兩歲以前的小孩不具有物體恆常性的概念,也就是當物體從他的眼前消失,小孩就會相信這個東西不再存在。於是那個心理學家(在科學上非常不嚴謹的)聯想到也許愛也是如此,有些不相信愛具有恆常性的人或許內心深處會害怕就算什麼事也沒發生別人也有可能慢慢的不愛自己,而相信愛具有恆常性的人能夠相信喜歡自己的人會一直一直喜歡自己。

  那位心理學家也就是這麼一個本身沒有辦法相信愛具有恆常性的人,所以他總是害怕著喜歡就像是小孩眼前會突然消失的物體一樣消失不見。因此每一個被喜歡的剎那對他來說都是全世界。儘管作為一個心理學家的他認為這個「愛的恆常性」的概念也許可以成為一個偉大的心理學理論,他也只是把這個概念放在心理,靜靜的感受屬於他自己的關於愛的感覺,因為對他來說這已經非常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