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波卡達」.2020-1

本章節 1803 字
更新於: 2021-10-20
您好,歡迎來到末日紀念館。

末日紀念館是設立在網際網路的大型博物館。由聯合國委託設立並提供運作資金、世界超常事件處理組織,也就是大家泛稱的超常局營運和管理。

超常局亦是為了應付日益增加的重大超自然事件,以公開、中立的方式運作的國際組織。

有鑑於各種超常事件通常都涉及敏感資訊,所以這裡的每一項展覽資訊,之前都曾經是最高等級的機密。

因此還請您於待會講解注意事項時,務必仔細聆聽並配合館內的規定與要求。

在您進入導覽之前,容我先跟您解釋注意事項:

首先,因應聯合國敏感資訊管理原則以及超常局解密資訊公開法,本館禁止攜出任何影音資訊記錄。

為此我們鎖定了您連接的任何實境設備的記錄與擷取功能,並且亦會以程式檢查網路傳遞封包與流量數據。若您使用其他網路瀏覽設備或程式,我們一樣會鎖定您的相關功能。但是不會有任何個人,在檢查的過程中取得您的身分資訊。

本館目前是以數位憑證方式入館,憑證只允許對應的使用者通過檢查,所以還請您不要嘗試轉讓未使用、已使用、已過期的憑證,以免衍生不必要的法律問題。關於憑證不當使用可能衍生的法律問題,您可以參考末日紀念館首頁上的「其他資訊協助」頁面中的「法務諮詢」。必要時本館將會主動核對您的憑證,屆時還請您配合。

參觀過程中若您要暫時離開,可以用語音呼叫虛擬導覽員,也就是我—Alisa,來為您服務。

當申請暫離後,再次登入會需要重新核對身份,謝謝您的配合。

好,那我們準備進入展區了。希望您帶著好奇心與探究的精神,我們開始吧!

本次要參觀的展區,在超常局的檔案資料庫中,也算是非常特別的存在之一。首先我們來到的是這一展區的迎賓展板,您可以看到上面以「布札拉尼書寫體/Bujazarnie」、羅馬拼音、英文拼音與英文翻譯、簡繁體中文字,標示著這個區域主要的展覽內容:「康波卡達」。

不過在解釋什麼是「康波卡達」之前,我們首先要跟著動線,認識什麼是「布札拉尼書寫體」。

「布札拉尼書寫體」是一種文字書寫方式,與其相配合的則是「密隆尼瑞語/Melloneriy」。這種語言的起源非常古老。

根據超常局之後的研究指出,「密隆尼瑞語」可能以閃族語為核心,兼容了臨近的亞蘭語、古埃及語等其他的語言文字種類,並最後獨立且自成一格。

這種語言的特色在於其組成詞彙的方式,與如今當地的其他語種不同。「密隆尼瑞語」的基本詞彙很簡單,雖然有用以標記音節的記號,但是詞彙本身不會因為咬字輕重而形成不同的意思。但是相對地,它使用一套「詞綴系統」來為語言增加複雜度。

如您可以在此看到的,這個以布札拉尼書寫體所寫的文字代表「黑色、夜晚」的意思,而另一個詞彙則代表「動物、獵物」。

當我們將前一個詞與後一個組合在一起,並在中間加上詞綴記號時,這個組合字的意思就變成「黑色的動物(獵物)」。

但是如果我們將組合的順序置換,這個與剛剛拼寫順序相反的組合字就會變成「夜間出沒的動物」或是「晚上得到的獵物」。

而所謂「康波卡達」,其實是兩個詞的組合。這個詞彙由「拼裝、組合」和「屍體」結合而成,所以「康波卡達」之意為何,也就不言而喻了。

待會我們會繼續介紹這種語言與使用它的人們的故事,不過這種獨特的文字系統在中東阿拉伯地區,是一件很希奇的事情。

接下來您會看到的這幅照片,是使用密隆尼瑞語的密隆尼族人的照片,是少數還能證明他們存在的證據之一。

「密隆尼瑞」這個詞雖然是組合字,但是這個詞是少數僅有一個意思的,其意義為「真實之人」。但是族人在自稱時不會使用完整的字,而是會去掉最後一個音節。

根據他們的信仰,只有死亡之後靈魂回歸了,「人」才得以完整。

因此任何生者都不能以完整的「密隆尼瑞」自稱,因為他們都還不算是「真正的人」。

密隆尼族生活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三國交界的山區,是個就算在當地也是很神秘的民族。

您可以在這張衛星空拍圖中,看到紅色標記的區域,就是密隆尼族的村落位置。根據超常局取得的可能資料顯示,他們祖先於西元前大概生活在如今靠近裏海的阿爾達比勒地區。

接著大約是於西元70年左右,發生了他們歷史中稱為「神跡遷徙」的大規模移居,讓幾乎所有族人遷移到如今的山區生活。

對,沒錯。和我們熟悉的基督教信仰中,猶太人大規模離開埃及、也就是「出埃及記」中的故事有些相似。

但是有關今日「聖經」背後的歷史,並非我們本次的主題。

您能在這些少數留存下來的珍貴檔案照片中,看到他們的生活方式:原始而簡樸,很少依賴現代的電氣化設備。他們的信仰與文化崇尚自然、強調複雜且密儀化的苦修。